黃湘源獨家文章:“大動作”明示了什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1月09日 15:34 新浪財經 | |
黃湘源 溫家寶總理在訪美期間表示,“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目標已經確立,半年內就會開始進行大力度的改革。”話聲剛落,國家動用450億美元國家外匯儲備注資兩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大動作”就浮出了水面。 “大動作”是一個公開的明示,而不是什么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暗示。它告訴我們,國有銀行上市是銀行體制改革的有效手段,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金融領域的新變化,對于中國資本市場而言,也將是盤活全局的突破口。 國有商業銀行上市是在打破單一所有制方面的一大新的嘗試。國有銀行的商業化這個口號提了多年,但進展緩慢。國家作為惟一的股東,從道理上來講就不可能按照商業原則經營銀行。而將國有銀行作為政策工具,正是國有銀行受困于大量不良資產的主要癥結。如果不是國家出手,單單依靠國有銀行自身的力量顯然將難以在短時間內甩掉不良資產的歷史包袱,那么,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向試點銀行注資作為國家一項特殊的政策安排,將使兩家試點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由原來的迅速接近10%,不良資產絕對額和不良資產比率也將明顯改善,對兩家試點銀行滿足上市條件無疑助了一臂之力;同時,這次注資也是一種長期投資,其基本點落足于股份制改造而非簡單的輸血,是向股份制改革邁出關鍵的一步。當然,花錢并不等于就可以買到機制。重要的是,通過股份制改造,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將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確立銀行的商業經營目標,并在投資者的監督和支持下,深化銀行的制度改革。 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對規模小的股份制銀行來講,無疑將帶來更大的壓力,但由于整個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從長遠來看是有積極影響的。一直困擾于國有商業銀行的三大難題,即資本充足率過低、資產不良率過高、公司治理結構落后,其實也是其他商業銀行包括現有5家上市銀行的難題。目前,上市銀行流行的是用大規模再融資的方法做大資本分母,這樣,盡管作為分子的不良資產實際上并沒有減少,而不良資產率卻可以大大下降。但市場從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相比于國家注資一擲千金的大手筆而言,市場對于缺乏投資者意識的上市銀行卻未必愿意無原則表現自己的慷慨大方,招行百億可轉債方案的遇阻,就清楚地說明了問題。看來,即便是已上市銀行,也得用自己的業績和誠信行為而不是政策效應來證明自己的競爭能力才行。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有商業銀行的逼近,對于上市銀行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按照四大國有銀行目前的規模,任何一家如果在國內上市都會壓垮A股市場。以中、建兩行2002年底擁有的凈資本額1882億元、1283億元,加上這次注資,就分別達到了3742億元和3143億元。如果整體上市,即使按照民生銀行流通股占發起人股本25.36%的比例,按照招商銀行流通股每股7.3元的IPO價,無論哪一家少說也得融資約4000億元(按原有凈資本額出資)到9000億元(按新的凈資本額出資)左右,而中國股市目前的流通市場一共才1萬多億元的規模。四大國有銀行的上市,不僅將使得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大藍籌股為什么老是紅杏出墻曲線上市再次成為一個令人無法回避的大問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引發了整體上市還是分拆上市之爭。考慮到市場資金的承受能力,國內整體上市的可能性就小一些。這對于國家來說,“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大力拓展直接融資渠道”的方針能否得到更好的落實,不能不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而對于市場來說,則是“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如何更好地實現統一的問題。這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壓力雖然可怕,但該來的總是要來的。反過來說,不經受一定的壓力,承受能力的提高也是永遠無法想像的。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O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