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博星投資證券市場戰略投資分析報告之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1月06日 13:07 新浪財經 | |||
第四章 2004年證券市場政策環境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全會對于資本市場的各領域進行了系統的闡述,確立了直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的主流地位,為今后一段時期 一、證券法修改將鞏固市場法制基礎 現有的證券法自1999年7月1日起施行四年多來,有力地促進了證券市場的規范和發展。但是,證券法實施以來,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市場各方均意識到制度環境的缺陷,已成為市場進一步發展的嚴重制約,證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需要作適當的充實和調整,為市場的發展和創新提供更大的空間,完善市場主體的約束機制,加強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提高證券監管的權威和效率。按照正常的立法步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證券法的修改有望于2004年完成。修改可能在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問題上有較大創新,將更有力地促進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 二、正確處理發展和監管的統一關系 發展和規范是目前和未來證券市場發展的主旋律。2003年以來,管理層已經注意到保護投資者信心對于證券市場發展的重要性,多次強調要在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市場的承受程度之間保持統一的關系,加強輿論宣傳,樹立市場信心,先后推出一系列規范證券市場發展的制度和政策,隨著這些措施的落實,將為2004年證券市場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國有股減持及全流通 在國有股問題上,管理層希望通過解決國有股問題來塑造現代產權制度,改善法人治理結構,目前的國有股結構過于龐大,必須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減持,其最終目標是推動國有企業的改革。國有股減持是相對而非絕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定性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應不會大規模地從上市公司中退出,因此,國有股的減持要根據行業、公司的屬性來決定是否減持和減持規模。作為國家股的持有人,政府希望最大限度地回收國有股的價值,政府部門和國有股股東將按照自己的利益原則來決定是否減持、是否在場外減持,在取得全流通權利的過程中,如果于國有股不利時,可能暫時放棄全流通的想法。同時,政府作為市場次序的維護者,要盡量保持股市的正常穩定,在國有股東與流通股東的沖突中維持平衡,避免潛在的金融風險。因此,2004年在國有股問題上,應該是維持現狀及漸進改良。 從管理層的政策意圖出發,在2004年國有股的減持仍然要進行,減持方向主要在競爭性行業上,在能夠維持壟斷厚利的行業中,國家股不會放棄控股地位,僅僅會部分減持;在減持通道上將采取謹慎的、小規模的場外減持的方式;由于國家股東不會接受低于凈資產待遇的減持方案,更絕對不會同意按原始出資規模對國有股進行大比例縮股,同時,在二級市場上解決國有股問題還存在一些未知的風險,如市場大擴容帶來股指爆跌的風險。因此,國有股問題將是管理層、上市公司、流通股東之間一項極其艱苦的談判,在沒有找到一個各方能明確接受的解決方案之前,在2004年暫時擱置國有股從證券市場內部減持,僅僅可能會推出少數的試點公司,是市場各方必須接受的現實,國有股問題對二級市場波動的影響力也會逐漸地淡化,不再簡單地表現為利空或利多因素。 四、證券機構將獲得政策扶持 受市場整體環境持續低迷影響,各類證券機構缺乏盈利的模式,各項業務收入均大幅下降,機構生存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03年陸續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如《證券公司債券管理暫行辦法》、《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將促進證券機構的生存和發展。2004年,證券監管部門在監管理念和法規完善方面將有所進展,擴大證券機構投、融資的政策空間,增強機構的主動融資功能,解決證券機構的長期資本不足和長期資本結構問題,拓寬機構的短期融資通道,合理規范機構的集合理財業務,開辟證券公司多元化經營的渠道,合理調整證券代理傭金標準等方面,將可能出現政策性的創新。 五、市場將繼續進行大盤股的擴容 2004年的融資規模仍將穩中有升,其中大盤股發行上市的速度和數量將可能有所加快。盡管目前上市公司已經達到1200多家,但巨型上市公司卻非常少,近兩年來,配合國有企業的體制改革,已有一批超大盤股發行上市。同時,管理層有意識地大力發展以開放式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大盤股與大機構力量呈平衡性增長,這使得二級市場中承受大盤股的能力大大增強,歷史上大盤股發行上市就對指數形成的大幅打壓的現象會逐步減弱,當然,小盤績差股對大盤股的壓力還是非常敏感。估計2004年乃至今后一段時間中,股市必須要為商業銀行等巨型大盤股發行上市提供市場支持,這包括四大國有獨資銀行、十幾家股份制銀行以及部分城市商業銀行,這些商業銀行近期都將謀求上市來補充資本金,防范金融風險,真正地走向商業化運作。因此,在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大盤股急于上市的背景下,2004年股市的擴容壓力將不亞于2003年,這對市場走強有較大的牽制作用。 六、深交所將按創業板特色恢復新股發行 擴大直接融資比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已成為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2004年深圳交易所恢復發行新股后,將具備孵化器的功能,民營企業、高科技創業企業將集中在深交所上市,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適時形成依托深交所的以創業板為特色的市場。 七、進行金融產品創新、適時推出股指期貨 2004年將研究推出更多的金融產品,為投資者提供規避系統風險的工具,活躍整個二級市場。目前證券市場股票交易的單邊特征嚴重制約了股市對投資者的吸引力,由于沒有賣空機制,低買高賣成了贏利的唯一模式。當股票市場缺乏有效避險工具時,許多機構投資者會感到股市風險偏大,不敢輕易地入市。如果適時推出股票指數期貨,將激發機構投資者入市的興趣,使交投更加活躍,最終推動整個股票市場的發展。當然,股指期貨應該與國有股、法人股的全流通問題結合起來通盤考慮,在2004年應仍然處于研究階段,實施的可能性不大。 八、推動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有效溝通 2004年要推動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有效溝通,疏通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資金的流通渠道,真正實現市場資金和股票的雙向擴容,完成直接融資的艱巨任務,可通過金融創新來提供溝通兩個市場的投資工具,如貨幣市場基金等金融創新品種,同時,應允許更多的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與基金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拆措市場與債券回購市場,使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連通渠道更加暢通。 九、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繼續加速 在2004年,中外合資合作的投資基金、證券公司將大量涌現,中介服務機構的開放步伐將進一步加快。QFII進入實際操作后,已經取得明顯的效果,2004年可能會降低QFII的門檻,加快審批進度,加快外資流入的速度。2004年QDII推出的可能性變大,QDII有利于平衡外匯儲備,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振興香港經濟,但是時機選擇將有懸念。對國內股市來說,QDII會一定程度上造成資金的流失,是國內市場參與各方均不愿意出現的事情,如果2004年中國證券市場仍處于調整弱市之中,則推動資金流向國外的政策很難出臺,如果國內股市出現理所當然的大反彈行情,QDII可能成為調整市場的工具推出。 第四章 2004年行業景氣分析 在第一章宏觀經濟形勢分析中,根據對各類經濟數據的分析,農業、有色金屬、中藥、石油化工、電力、水務燃氣、航空海運等行業的需求旺盛,景氣度較高,而紡織服裝、化學藥、汽車、通信設備等行業有供大于求的趨向。 一、有色金屬 2003年有色金屬工業生產、效益和對外貿易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的產量和進出口額大幅增長,在需求旺盛以及國際市場價格穩步上漲的影響下,國內市場價格將繼續保持上升的態勢。2004年我國經濟已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電子、能源、鋼材、住房和汽車等生產和消費的大幅提升,將大大改善有色金屬的供求狀況,從需求上拉動有色金屬市場價格的上揚;同時,目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經濟逐步向好,人們對2004年度國際經濟形勢普遍預期良好。盡管2003年有色金屬價格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漲幅,但隨著2004年需求的推動,在2004年大部分品種的需求仍將進一步上揚。 另外,國家對出口退稅機制進行結構性調整,適當降低出口退稅率,真正取消出口退稅的有色金屬產品主要有國內十分短缺的銅、鎳、氧化鋁等;大幅度降低退稅率的有色金屬產品主要是鋁、鋅、鎳、鐵合金、鉬以及鎢、銻、稀土的金屬化合物等,預計會對鋁、鉛、鋅等產品出口有一定沖擊。 從不同的品種看,電解鋁行業擴張迅猛,將出現較為嚴重的供大于求局面,鋁價經過上揚之后,進一步上升的空間不是很大。中國是銅短缺國,國內銅礦產量一般只能滿足50%左右的消費,雖然2000年~2002年停產的75萬噸銅礦中已經有33萬噸復產,銅業的供需缺口有所縮小,但回縮幅度有限且短期內不會有新建產能投產,銅價還將在高位運行。鎳市場與銅的走勢比較相似,預計2004年全球鎳市供給仍將十分短缺,價格走勢呈現強勁上升的勢頭。鋅價仍舊受制于供大于求的影響,波動幅度不會很大。由于汽車產量增長極大地拉動了鉛的需求,原本就供不應求的鉛市場價格依然會保持堅挺。金、銀、鉑在國際市場的引導下也會保持高景氣度。總之,銅、鎳、鉛、金、鉑五大品種將是2004年的重點投資對象。 二、生物藥和中藥 生物技術引入到醫藥產業,使得生物醫藥業成為最活躍、進展最快的產業之一,生物醫藥行業具備高技術特征,被公認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預言,超過他的下一個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領域。目前,人類已研制開發并進入臨床應用階段的生物藥品,根據其用途可分為基因工程藥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診斷試劑。上市公司作為國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一向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推動者和積極參與者,在生物制藥這個新興產業也不例外。目前,我國涉足生物醫藥領域的上市公司共有四十多家,真正以生物工程制藥作為主營業務的還比較少,天壇生物、金花股份、復星實業、海王生物等幾家公司是生物醫藥公司的代表。 中藥作為中國獨有的資源,同樣具備很大的成長優勢,也是外資GFII機構的關注對象,據國家統計局的信息,至2003年11月份,國內中藥材及中成藥價格上漲6.9%,而西藥價格下降了5.6%,以九芝堂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而生產化學藥的公司前景不太明朗。 三、數字電視 國家廣電總局宣布我國開始全面推進有線電視從模擬向數字整體轉換的工作,廣播電視數字化將實施“三步走”的發展戰略,2005年開展數字衛星直播業務,同時開始地面數字電視實驗;2008年全面推廣地面數字電視和高清晰度電視;并將于2015年停止模擬電視的播出。2004年已經確定為我國廣播電視的數字化年和產業化年。 數字電視的國家標準頒布將是行業內的重大事件,由于廣電總局在《廣播影視科技“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明確提出,2008年主要城市將普及數字高清晰度電視(HDTV)的商用播出,北京奧運會將以數字HDTV方式向世界轉播,而這僅有四年多一點時間,清華同方等從事標準化業務的公司有重大題材。同時,數字電視終端及設備制造、網絡運營、內容提供服務也具備著重大商機。 四、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產業的周期性特征比較明顯,隨著網絡泡沫的破滅,全球IC產業從2000年的最高峰跌入谷底,從2002年開始,行業開始緩慢恢復,目前已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據國際半導體產業聯盟預測,這一輪產業周期的持續時間較長,增長也比較平穩。我國現已逐漸成為全球IC產業新興力量,各大IC企業紛紛在中國投資設廠,在未來5年,我國IC產業將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目前國內IC業上市公司2003年前三季度均取得了較好的業績,表現優于科技股的整體水平,IC產業板塊的投資價值已開始逐漸出現。 五、旅游業 權威機構預測指出,中國將成為亞太地區旅游業復蘇的領頭羊,各地在非典之后,紛紛開展旅游招商活動、頒布重振旅游市場的措施,從宏觀政策上為旅游業的復蘇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經歷2003年非典的重創之后,對于旅游業上市公司的價值,現在應該予以重新認識和評價。按照目前的價格,旅游業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明顯低于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對于旅游業這樣一個朝陽性行業來說,2004年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目前的市盈率水平已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像中青旅和首旅股份等龍頭公司值得更多地關注。 六、航空業 2003年經歷非典重創之后,航空業迅速地復蘇,目前有爆發性反彈的勢頭,行業在2004年的發展狀況將會比投資者預想的更為樂觀。在國民經濟大發展的環境下,國內航空市場從九十年代以來一直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與鐵路、公路、水運業相比,航空業是唯一一個增長率長期高于GDP增速的市場,年平均增長速度基本是GDP增速的2倍左右,增長率也長期高于全交通行業的水平,相比之下,其他運輸行業的增速基本與GDP的增長保持了大致相同的水平,已歸屬于相對穩定的行業,因此,航空運輸業是完全符合朝陽行業的各項標準。 七、海運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貿易范圍不斷擴大,水運貨物周轉量在各種運輸方式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已經超過了鐵路,達到55%左右的比例。根據交通部的統計資料,2003年前三季度我國水運貨物周轉量同比增長18%,其中內河運輸貨物周轉量同比增長2.1%,沿海運輸貨物周轉量同比增長17.3%,遠洋運輸貨物周轉量同比增長19.3%,海運業表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我國國民經濟對能源、原材料物資的需求大幅增加,為海運市場的繁榮提供了原動力。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國內鋼材、汽車、房地產的需求處于高位,使得建筑材料、金屬礦石、煤炭和石油天然氣等大宗散貨成為水運主要貨種。另一方面,加入WTO為我國對外貿易開辟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為國際航運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值得一提的是,在海運產業結構的優化進程中,集裝箱化率不斷提高,全國集裝箱吞吐量將大幅增長,集裝箱運輸市場會越來越廣闊。 八、農業 2003年10月份開始,國內農產品價格全面上揚,部分糧食品種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國內和國際糧食連續減產引發供求關系的轉變,國內糧食購銷體制的改革,國際期貨、現貨市場的投機因素的影響,以及市場對明年氣候和糧食產量的不良預期,都誘發了農業產品的全面上漲。雖然現在快速上漲勢頭已得到抑制,但是2004年小麥、大米、大豆、玉米的價格將繼續上漲,漲幅可能較2003年平穩。國內股市中從事農業科技和種子培育的上市公司應有較大的發展機遇。 九、轎車 2004年我國汽車業仍然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絕對盈利水平相對于其他一些大行業,表現出巨大的吸引力。轎車消費是我國國民經濟消費結構升級的一種必然選擇,隨著國民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消費價格門檻的逐漸下降,潛在消費者在加速增加。在地域分布上,汽車消費也在從發達地區、經濟中心城市逐步向次發達地區延伸。現階段我國汽車工業的規模效應還遠未達到邊際極限,中國汽車企業的生產效率可以提高的空間還很大,轎車行業仍將保持較高的贏利能力,而卡車、客車的發展前景相對遜色。 十、石油化工行業 2003年以來,原油價格一直維持高位,對石化板塊業績提升十分有利,最新數字顯示,中國占2003年世界石油用量的三分一,預料2004年會取代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大的石油耗用國,中國的石油用量將由2002年的每日495萬桶,增至2003年的每日539萬桶,到2004年再增至每日570萬桶。全球經濟在美國、日本等經濟增長的帶動下,增長率將繼續提高,有這些基本因素的支撐,預計原油價格應當在高位震蕩。2004年國內的宏觀經濟形勢仍然將十分良好,汽車消費的增長必然推動燃油及相關石化產品的同步增長,加上房地產等消費熱點和出口行業的持續發展,會帶動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需求的持續上揚,預期未來5年內三大合成材料的年均增長率水平會約為12%~14%,石化產品在國內基礎原材料需求旺盛的背景下,2004年的價格會繼續上揚或維持高位。因此,從行業發展周期看,石化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上升階段,至少會維持到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