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原創互動 > 正文
 
過份寬容券商 委托理財寬泛化--拯救股市(22)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1月05日 11:03 新浪財經

  南方證券作為中國大陸最早的全國性大券商之一,其知名度和影響力無人不曉。南方證券擁有一個包括中國四大商業銀行在內的令人目眩的股東名單,目前的委托理財資金近100億元,如此規模加上相當數量的自營盤,堪稱市場超級主力。

  2001年,在上證綜指從6月間達到2200多點高點后,此后三個多月節節向下,至10月初跌至1500多點,跌幅超過30%。南方證券自然處于被動之中。而截至當年6月29日,南方證券
黃頁微成本營銷方式 不見不散約會新主張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已在28家上市公司進入前十名大股東之列,雄踞各大券商之首,其持股量的賬面總額達到18.87億元。若南方的持倉多數未退出,至10月12日,賬面虧損就可能高達4億元。由此可見,其巨大的市場風險,已給南方證券敲響了警鐘。

  作為券商的新辟業務之一,委托理財本來無可厚非。但是,《證券法》對此有明確規定,即券商與被委托方之間不允許有所謂的“保底協議”。然而,中國由券商操作的“委托理財”,多數業務均與被委托方有著“保本保底”協議。這種違背《證券法》的做法一直得到市場監管層的寬容。這個保底額或者公開披露于上市公司報告,或者存在于雙方暗箱操作的“補充協議”中。知情人透露說,目前券商委托理財業務的收益保底線在6.5%到12%,實際執行中如果沒有8%以上的收益保證,可以肯定是沒有什么“財”可以“理”的。前兩年市場行情好,這樣的“保底”不難實現,現在股市處于下滑中,如此做法就必然會遭遇滑鐵盧。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截至2001年底,涉及“委托理財”的上市公司為172家,資金總計217億,其中多交給券商打理。另有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券商接受委托理財的資金總額達1500億元左右,加上500億元左右的自營盤,總數在2000億元左右。

  然而,中國證券業的凈資產總額至2001年底不過765億元,101家券商中平均每家7.6億元。在市場上運作的資金遠遠超過券商自有資金,爭取盈利之外,還要為盈利保底,風險之高、難度之大可以想知。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風險,無疑是中國股市的一顆定時炸彈。但監管層卻對券商的委托理財寬容備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謂的的“防范市場風險”不知是說給誰聽的。

  主承銷商“獨吃”

  南方證券之所以存在巨大的市場風險,加重其困境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南方在主承銷過程中不規范的做法——為獨吞承銷經費而甘冒包銷發行余額的風險。南方證券極為看重證券承銷,將此項業務作為做大做強投資理財、經紀業務等等的基礎。故此,南方過去8年中在證券承銷領域一直保持了國內券商前4名的位置,可謂獨一無二。2000年,南方證券一口氣把新股主承銷家數、承銷總家數、承銷總股數、募集資金總額和上市推薦家數五項第一,外加市場份額第一,全數收入囊中,更引來市場側目。

  《證券法》有關條款明確規定,凡承銷人民幣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須組成承銷團,以分散發行失敗的包銷風險,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一規定卻被拋到了九霄云外。2001年10月,南方證券以主承銷商身份為哈藥集團配股,配股說明書里堂而皇之地解釋了分銷計劃:主承銷商南方證券3億元,副主承銷商華泰證券2.25億元,平安證券2.34億元,華西證券2.4億元,承銷團瓜分2497萬元承銷費。最終的發行結果不理想,7991萬配售股份中有6830萬股未售出。如果執行公開的承銷協議,承擔最大責任的南方證券只須拿出2.5億元就可買完分攤的包銷余股。然而,在10月13日哈藥集團配股上市公告上,全部6830萬余股均由南方拿出8.5億元吃進,占用資金達南方證券注冊資本金的85%。二級市場哈藥集團股價遭受沉重拋壓,南方證券的流動性風險愈加顯著。對于這種明顯違反《證券法》的行為,為何沒有人出來管一管呢?

  翻看上市公司配股后的公告,可以發現類似的行為并不鮮見。明星電力配股主承銷商西南證券,曾被迫拿出21.2%的資本金即2.39億元吃進全部1592萬股余股;浙江廣廈主承銷商平安證券吃進4904萬股,耗資4.96億元。這兩個數字,恰好是它們分別?999年12月、2000年11月增資擴股后全部資本金的21.2%和49.6%。中國證監會在1996年6月17日,已正式出臺《證券經營機構承銷股票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券商凡是承銷人民幣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必須組成承銷團,以分散包銷風險。但《辦法》和《證券法》都沒有構成執行約束力。據統計,僅在1998年6月至9月,就有超過60%的承銷證券商因包銷配股余額被迫成為上市公司主要股東,23個配股項目占壓主承銷商大量資金。

  中國股市險象環生的原因很多,券商盲目競爭攬項目,曲意逢迎上市公司,造成隨意、被動地過高定價;市道低迷,投資者不認同配股價格等等;但是,作為市場管理者,眼睜睜地看著券商冒流動性風險持有大量股票而無所作為,對國際避險通行的承銷團制度視而不見,對《證券法》的規定置若罔聞,這不是嚴重的失職嗎?

  (注:本文為蔡慎坤先生授權新浪網獨家發布,嚴禁轉載!)

  誰來拯救中國股市(連載專題)

  [上一篇] [下一篇]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拯救股市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