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畸型的怪胎:圈錢的陷阱--拯救股市(9)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2月15日 10:25 新浪財經 | ||||||||||
在中國股市,一個頗為時髦的口號叫做“資本運營”,地攤小報的大字標題甚至寫成“資本運贏”,那么這些資本是如何在股市上翻云覆雨,恣意圈錢的呢?2001年,國內一家有影響的報刊披露,香港有一家著名公司盈科電訊,在2000年度,借著新經濟狂熱的機會,盈科電訊是怎樣進行一系列資本運營的呢?盈科電訊通過收購“香港電訊”為香港人描繪了一個龐大的故事和美好遠景,使得無數小股東以超過25元的價格購買其股票,但是最后所有的故事都變成了泡影,其股價也跌到了2元以下。而香港電訊則落到了一個年收入10億美元、年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盈科電訊的主要股東在和合作伙伴談判破裂而外界尚不知曉的情況下,搶先拋售了大量股票,造成大量小股東被套牢。在這場瘋狂的行動中,大股東席卷了香港股市2500億港幣的資本。 類似的例子,在中國股票市場上可謂俯拾皆是。為了便于說明問題,通過下述模型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上市公司是怎樣在“資本運營”的幌子下進行瘋狂“圈錢”的。 ◆上市發行圈錢術。 假設國家要設立發行一家股份上市公司,總股份1000股。由政府有關部門規定非流通股東持股70%即700股,社會流通股東持股30%即300股。然后這兩個股東分別按所持股份的比例出資。非流通股東按股票面值每股出資1元,共出資700元;社會流通股東溢價出資,每股7元,共出資2100元。這樣這家上市公司設立后共計擁有1000股總股本,2800元的總資產。由于是股份制公司,各股東在股份公司占有的權益應該按股權比例來確定,這時需要重新劃分各股東相應的資產。非流通股東占有資產為:總資產2800×70%=1960元,而社會流通股東占有的資產為2800×30%=840元。 這時我們看到,經過上述發行過程之后,出資700元的非流通大股東資產一下增值到1960元,而社會流通股東的2100元出資則僅擁有資產840元。 ◆配股圈錢術。 仍以上面的股份公司為例。該公司上市一年之后提出配股方案:10股配2股,配股價為10元。非流通大股東放棄配股,社會流通股東應配90股,出資900元。此時總股份變為1090股,總資產為3700元,按股份制原則,非流通股東持股比例由70%變為64.2%,占有2376元;社會流通股股東持股比例上升為35.8%,占有1324元。社會流通股東新出資900元,但實際僅占有新增資產1324元—840元=484元,其中“消失”了的416元又通過“股錢游戲”轉移到非流通大股東名下了。 ◆增發股票圈錢術。 還是上面的例子,上市公司又提出增發方案:增發400股,全部由社會公眾股東認購,每股20元,社會股東應出資400×200=8000元。增發之后公司總股本為1490股,總資產為11700元。非流通股東700股按比例折算擁有資產5497元,社會股東持有資產合計為6203元。其出資額中又有3121元被轉移到非流通股東名下。 至此我們看到,非流通大股東在上市、配股、增發這一系列過程中,原始出資僅700元,而最終占有資產達到5497元,收益率高達680%。社會流通股東累計出資11000元,最終卻僅占有6203元資產,合計有4797元的資金掉入了資本運作的“圈錢陷阱”,投資收益率為-43.6%。由此可見,在這種“資本運作”的融資模式下,上市公司設立了怎樣一個圈錢陷阱。 上司公司以“募集資金”的名義大肆圈錢,圈來的錢又用在了哪里呢?一是被大股東占用,二是又回到了股市。 (注:本文為蔡慎坤先生授權新浪網獨家發布,嚴禁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