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獨家文章:何必諱言“晴雨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2月08日 12:51 新浪財經 | |
黃湘源 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股市的“晴雨表”功能提出責疑,其中不乏大牌的經濟學家,甚至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也說:“中國的股市至今還不能說就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 不過,我們注意到,人們的責疑針對的是中國特色的中國股市,而不是一般地泛指股 股市,素來被稱作經濟的晴雨表,尤其在成熟、穩定的市場經濟國家。據中國證監會規劃委的專家波濤博士說,過去他做過統計,200年來美國股市的指標一直是一個領先指標,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一個指標。從經濟學周期分析角度看,它平均領先3到6個月,到現在為止,200年來沒有滯后過,最次也和國民經濟同步。盡管也有西方學者曾運用統計方法,論證了股市走勢與經濟走勢的“同向不同步”機理,盡管包括美國在內的股市走勢同經濟形勢也會發生短期的不協調,但一般說來,特別是從長期趨勢來說,對于股市的晴雨表功能,人們總體上還是認可的。 我國股市之所以尚不完全具備晴雨表功能,用我們老祖宗的表達方式來說,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就是說,中國股市的成長、發展環境、內在機制等與市場經濟相比較,還有很大的差距,還不能夠真正反映市場經濟的變化。說到底,這是一個效率問題,而不是功能問題。 事實上,從中國股市十三個寒暑春秋的行進步伐來看,它同經濟的高速成長是否合拍,答案并非一個簡單的“是”字“否”字所能涵蓋。上證指數從1990年的從95點為起點,到1993年2月第一次問候1500點,此后,再見1500點已經是1996年的12月份;1999年的“5·19”行情讓調整了2年半的股市第三次突破了1500點的封鎖,在6月30日左右攀升到1700點附近,2000年春節之后在新經濟的憧憬之中再度從1300點附近起步直至創出2001年6月的2245點;但是,自從2002年1月14日跌破1500點,近兩年來僅有二次勉強回到1500點以上,就是現在也還是徘徊在這個所謂的政策生命線之下。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股市指數哪里來的又回到了哪里,而GDP的增長每年平均在8.9%以上,總量更是翻了一倍都不止。 有關的實證分析表明,我國股市長期升勢與長期跌勢更替出現,主要不是受經濟周期影響,而是由股市政策變化引起。但是,股市周期如果背離經濟周期時間過長、空間過大,股市周期就有可能出現向經濟周期的合理復歸。有的經濟學家只看到問題的一面,就認為中國股市與其說是經濟的晴雨表,還不如說是體制的晴雨表。雖然不能說這樣的看法沒有一點道理,但是,就其所反映的股市功能缺陷來說,其實還不如老百姓通常所說的“政策市”更能說明問題。正所謂“成也政策市,敗也政策市”。中國股市的走牛走熊,無不同相關時期的政策及其調控得宜與否密切相關,其中當然也包括體制因素。 盡管有關“政策市”問題一向頗惹爭議,但正如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最近指出:“我們不提倡‘政策市’,但市場的發展又不能離開政策的協調配合和支持。”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周正慶一直主張“進行適當的干預是十分必要的”,他認為股市與整體經濟形勢的走向相背離是不正常的,監管部門不能抱著聽其自然、任其發展、無所作為的態度。正是在積極主動引導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推動之下,中國股市爆發了著名的“5·19”行情以及以此為標志的長達二年的大牛市。對此,據說他曾和格林斯潘交換過意見,美聯儲主席亦表示認同。 從2001年6月起至今,中國股市一直處于長期低迷的狀態之中。低迷的原因,一般都認為主要是同國有股減持的政策不明朗有關,同時也同過度追求低成本融資的新股擴容和上市公司質量低下有關,但無庸諱言,更是同政策上奉行的“不調控”主義和所謂“無為而治”的態度是分不開的。現在出現的諱言“晴雨表”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不過就象禿子忌諱人家說“亮”一樣,多少有點掩飾政策不作為的味道。 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政策調控必須適時適度,有力度和重點。股市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陣地,政策上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有利于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積極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換言之,這就是如何使股市真正發揮“晴雨表”功能的問題。股市成為經濟晴雨表,利國利民,應該成為政策的出發點,同時也是廣大投資者追求的目標。在這方面不作為,就應當理直氣壯地批評,大可不必皇顧左右而言他。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O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