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為什么說“全流通”是自己糊弄自己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0月21日 11:03 新浪財經 | |
阿蒙 中國人自打剪去辮子也快有整百年歷史了,但“糾辮子”的劣根性依然蒂固。拿股市來講,兩年前,減持出臺開啟股市大跌;一年前,減持暫停,股市低迷照舊,對減持可謂怨聲載道、談虎色變。與以往形成鮮明對比的,現在媒體到處在呼喚減持,股壇“大佬”、學者專家們旁征博引紛紛求證一個命題:只有全流通才能救股市于水深火熱,這或許便是“股 眾所周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最基本要求是產權明晰,這也是剛結束的“三中全會”提出的經濟目標。就上市公司而言,一般意義上的“產權”已經明晰,但產權的價值與交換價值并未理順,由此造成減持方案擱淺,對減持的探討陷入了“霧里看花”。究其原由:一是中國股市特殊性使然。國有股是一種虛擬的股權,流通股是股民以高溢價所購買的股權,在國有股不減持情況下產權沒有實際意義,但一減持國有股產權價值就凸現出來,在流通中便遇到了價格難題。二是理論與實踐未突破使然。自十一屆三中全會至剛結束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這二十多年以來,在產權問題上雖有創新但并沒能實質突破,“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健全產權交易規則和監管制度,推動產權有序流轉。”依然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的任務。上次減持的《暫行辦法》是由國務院發布的,“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可見其審慎,即便如此,一年后又暫停了,又見其復雜。因此,減持跨不過坎、繞不出彎便成自然,“霧里看花”也不足為怪,而由這霧里背后推理出的“全流通”便充滿誘惑了。 “全流通”的最大誘惑就是同股同權同價、解決一股獨大、上市公司治理、股市獲救。事實上,由減持得出“全流通”是個謬誤,即便減持國有股也不一定能“全流通”起來,這點國內外理論實踐都已印證。再者,由減持得出“全流通”是個禍害,使人誤以為國家將國有股通通拋向市場,股價全面徹底貶值,造成了長期的心理壓抑,因此“全流通”應改稱“可流通”。 另外,由減持得出全流通來解決一股獨大,也不現實。一是我國現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本構架還將存在相當長時期;二是即便解決也是國有股獨大問題,多種經濟成分其他股的獨大如何是好;三是一股獨大解決了,大股東聯盟又怎樣對待。因此,解決一股獨大就能使上市公司得到治理,只能是一相情愿的美好愿望罷了。回頭看,拼力呼喚“全流通”,不是我們自己在糊弄自己嗎?如慧能師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全流通”之所以有市場,源于兩個因素:一是“糾辮子”思維。認為股市由減持開始引發兩年多低迷,減持不解決股市就沒有出頭之日,誰叫你早不減晚不減偏偏那時呢?反正減持脫不了干系,得出要減持就要全流通,呼吁“解鈴還要系鈴人”。二是政策模糊。管理層對凡涉減問題回避,對中小投資者關切的問題不能及時地給予起碼的原則性答復,出臺的一系列措施也沒能“因地制宜”,相反進一步造成投資者對未來琢磨不透,對政策面發生信任危機,急切尋找救市良策,全流通的朦朧利好便應運帶來了虛幻的期待。 為此,在“全流通”的喧嚷里,管理層在充分理解投資者利益的同時,更要與時俱進在減持問題上作出“不與民爭利”的原則性表態,消除廣大投資者對“全流通”之惑。一位作家曾說:上帝的交給上帝,魔鬼的還給魔鬼,自己的就勇敢地把它扛在肩上!即便減持,在目前市場條件下也只能“軟著陸”,本著尊重歷史、讓利于民、維護穩定精神,要么將國有股數按比例自行打折自我減持,要么按實際應有價格讓利于民,若期望減持和“全流通”在市場上兌現圈錢,恐怕早已過了時辰,而且股市也經不起沉重之荷了。國有股是全體國民的共同財產,其轉讓涉及廣大公眾的利益,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一個政治問題,減持操之過急、潦潦草草只會帶來無法補救的嚴重后果,前車之鑒已經給出了答案,更何況“全流通”期望得到的僅僅是“一相情愿”呢。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