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專欄文章:用三度統一的觀點看全流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0月16日 12:59 新浪財經 | |
黃湘源 盡管某些輿論在這段時間又一再鼓吹全流通,但三中全會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并沒有討論國有股減持或全流通。從三中全會前后滬深股市的走勢來看,政策面的明朗暫時消除了投資者對于全流通的恐懼。 在全面提出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使命的同時,三中明確指出:“要著眼于我國基本國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確保社會穩定和工作有序進行。”可以理解,這也是當前政策面對于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的基本態度。 去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做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并提出要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大力推進市場對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健全金融調控機制,完善金融監管體制。不難理解,從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一個新的歷史跨越、新的偉大實踐,也是一項更加艱巨、更加宏偉的系統工程。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體現了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緊密結合、相互統一的戰略思想,反映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同時也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以往改革的成功經驗。這同全盤否定和推倒重來的觀點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我國資本市場在發展的進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包括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問題和由于經驗不足、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特別是股權分裂的問題嚴重影響著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容我們回避。但由于這些問題具有復雜的體制根源和時代背景,解決問題既不能割斷歷史,又需要面對現實,立足發展,不斷深化改革,推動創新,加快發展,在發展中規范。在沒有找到一個有關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之前,暫時擱置國有股從證券市場減持,并不是不作為。而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并不僅僅是價格問題和流通方式問題,它涉及到在新的公有制體制建立和形成過程中國有經濟體制的改革,也涉及到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同時還不可避免地涉及國家企業和個人利益的分配,甚至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因而它不能不有一個過程,而且更不能不加強各方面的協調,做到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市場可承受的程度的統一。顯然,這決不是僅僅得到證監會認可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即使從資本市場來看,全流通也是整個資本市場資源的重新配置。全流通在如何處置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同股同權,如何對待新股新辦法和老股老辦法的銜接,要不要和由誰來對流通股東實行補償,以及控股股東所持股份究竟是可流通還是全流通,是否會影響到公司正常運作,是否需要先休市后流通,等等一系列問題,也存在一個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市場可承受的程度的統一。否則,不僅是欲速則不達,而且主觀上雖然想維護投資者特別是流通投資者權益,實際上不僅損害了非流通股投資者的權益,反而把流通股投資者嚇跑了。近年來之所以出現一提全流通,股市就應聲而落的狀況,就是因為在這些重要問題上含糊其事,令投資者不能不感到恐懼。 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目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體制保證,同時也必將為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提供體制保證,推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的穩定發展。這使逐步解決國有股減持和股市流通性問題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可以參照的依據,但這顯然并不意味著一步到位全流通。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O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