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海琴:如何讓我國的股市“呼吸順暢”起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0月08日 15:13 新浪財經 | |
閻海琴 一種病,一種古怪的哮喘病正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中彌漫著。這種病的最大特征就是呼吸不暢,或者確切的說是只會吸不會呼。具體表現為股票市場上只有吸氣沒有呼氣和上市公司的小呼大吸。 一 股票市場中的吸是指將股份公司吸納為上市公司,呼則是指上市公司被股票市場排除、退市。既然證券市場是一個有靈性的市場,它就不應該只呼不吸或者只吸不呼。只吸不呼就會使這一市場膨脹、木吶、呆癡、衰老、直至死亡,只呼不吸就會使該市場萎縮、枯竭、絕望、最終也會死亡。 呼吸是有選擇的,它呼出去的是二氧化碳,吸回來的是新鮮空氣,而不是反轉過來。股票市場也是這樣,它是在不斷的吸入新的、好的、優質的上市公司的同時也不斷的吐出劣質的、績差的、嚴重違規的上市公司,并以此呼吸功能來維持它本身的機體生存和發展,如果離開了這種基本的仿生功能,其結果便可想而知。我國的股市現在正在犯著這種孝喘病,十多年來它只知道一味的吸、一味的擴、一味的融資,而很少考慮吸回來的空氣靠什么來調節和怎樣進行處理,即使當時所吸的是新鮮空氣,十多年了也一定而且事實證明也已經出現了骯臟的東西,但這個市場就是不去清理,就是舍不得呼出去。因此長期以來,退市的上市公司比起吸入的上市公司來講顯得太過的微不足道,上市公司已達一千三百多,而退市的卻幾乎不足兩位數。這種情況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其機體顯然是無法再繼續鮮活下去,等待它的只能是過早的衰老。 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場犯的是同一類病,表現形式也都是只會吸不會呼,或者說只納不吐。上市公司的吸是指從市場上吸納資金,呼則是指對投資者的回報。至今為止的1300個上市公司從A股市場共融回資金超過5000億,其中又在這5000億的基礎上再次募集回了不低于2000億的現金。如果說這7000多億的資金是6000多萬戶的投資者十年來共同堆積而成的話,那么,十年來上市公司又從這無利息吸入的7000多億的回籠資金中給回過這些滾動的投資者多少回報呢? 即使按每年1%的回報算,十年來累計達到10%即700億也行,但是有嗎?顯然沒有。這說明股票市場中的上市公司的吸入力遠遠大于它的呼出力,它們只懂得從市場上無休止的吸納資金,卻很少舍得拿出一點現金去呼給投資者。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花費至少幾元、十幾元、甚至幾十元購買的股票所祈求的應該不僅僅是那塊越來越貶值的低得可憐的凈資產,而是除此之外的實實在在的現金回報。如果對于某一個上市公司來說,分紅派現少一些或是零的回報也還情有可原,但是作為一個證券市場的整體即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在如此長的時間里步調如此一致的只知道斂錢而全然不顧投資者的利益和感情而進行微粒分紅,那這種吝嗇的行為邏輯遲早也會而且必然會遭到市場所唾棄。上市公司的機體也必然會因為吝嗇引起的呼吸不暢而過早的衰老。 這種只懂得吸不知道呼的做法顯然是無法維持正常生理機能的,更不用說發育和成長了。這種靠吸力吹出來的機體肯定是不健康的。由此聯想到我國曾經出現過的人口生育高峰。五、六十年代連同七十年代我國一直處在人口高出生的生育高峰時期。當時,我們用所謂馬克思的觀點狠狠的批判了英國的馬爾薩斯和我國的馬寅初。從那時起,我國的人口增長在機械人口變動幾乎為零的情況下駛入了一條高出生低死亡的多吸少呼、高吸低呼的快速通道,以至于從四萬萬同胞迅猛增到了盡瞬堯的六億神州,旋即又到了八億、逼近十億,以至目前超過了十三億。在建國五十年中人口翻了一番,其長速是罕見的,由此也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過重的負擔。為什么會這樣呢? 當時的主觀思想是: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既無內債、又無外債是富裕的象征;人是主觀能動的,人首先是生產者其次才是消費者;只要有了人,世界上一切人間奇跡都會創造出來。在此思想指導下,極其盲目的學習了當時地大人稀的蘇聯人的做法,由此而產生的結果也就不期而至。這種死亡率越來越低出生率居高不下的嚴重的呼吸不均衡的狀態導致了我國人口結構的畸形發展,及至今日我們還沒有真正從當時的后遺癥中緩過神來。請看1955年3月1日《中央衛生部黨組關于節制生育問題向黨中央的報告》中的一段話:“我們認為:中國現在已有六億以上的人口,而且每年要增加人口一千二百萬到一千五百萬。當然,這并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但在目前條件下,人口增加過速,會使國家和家庭暫時均感困難。國家的困難是:托兒所、小學校以及生活資料來不及供應。家庭的困難是:子女多了,父母負擔過重,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也影響對子女的教養。我們適當地提倡節育,是為了減少目前的困難,使子女們的教養可以更好!彪y道我們國家的股市也真還要走這同一條不加節制的道路,任其發展待到問題嚴重時再加以控制嗎? 二 把股票市場、上市公司和我國的人口變動放在一起研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這個中無不透視出一個共同的隱私,這就是帶有某種中華傳統色彩的喜好龐大、多多益善的意識與人們的行為始終相隨相伴。從我國的人口方面講,當時號召全國人們多生、多育,其實也正好迎合了當時人們的人丁興旺的愿望,所以從上到下對此幾乎一拍即合。這種好大、喜大的傳統意識及其做法在現在的很多方面仍不鮮見。股票市場和上市公司也同樣也受著這種潛意識的影響。目前,從各級政府到上市公司再到中介機構,無一不是以發行家數的居多、規模的浩瀚、籌資額的龐大為業績的吹噓資本,這和當時的人口多、產量高的追求目標幾乎是一脈相承。 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用夸獎的口吻到處宣傳,我國股市用了十年的時間從幾只上市公司增長到今天的過千家公司,每當說起增長速度無人不喜形于色、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因為從每一級的政府部門來講,發行了多少多少只股票、募回來多少多少資金是一個政績的表現,但從來沒有一個地方由于出現了一個或幾個ST或PT而影響了他們的政績或業績,在這種剛性政績的驅使下,誰都會拋開長遠的眼光而急功近利的多發行少退市甚至完全不愿意接受退市。退一步對于地方來講,本地公司上市是在全國范圍進行的一場無息融資,這種幾乎只有大股東才能確定的回報浮動利息又肯定沒有不良后果的必然尾隨,那又何樂而不為呢?錢多又不是壞事,越吸越多越多越吸,誰還管它宏觀的證券市場和未知的前景呢? 從上市公司來講,把公司做強做大是一句非常煽情的口號,所以,送股和轉贈股本是上市公司最擅長也是最常用的分紅手段,這種手段的直接結果是股本的擴大,公司注冊資本的增加,公司向更大規模的挺進。所以有限的利潤在追求膨脹中屢屢贈送給了公司整體而忽視了支持它的投資者個體。另外一方面,以融資為特征的上市公司好不容易得到的一些利潤現金有怎舍得輕易的再派發回去? 因此,我國股票市場怪異的呼吸不暢疾病即只追求入市不客觀退市、上市公司只懂得融資不舍得派息的吝嗇病態是有其社會根源的,這個根源的結癥之一就是好大喜功、追求浮夸。 三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條件之一,呼吸是人類賴以存活的重要生理功能。股市是動態的,也是有靈性的,所以它也必須呼吸起來。上市公司理應是鮮活的,也是有生命的,所以它也必須呼吸起來。那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胳臂疼了鋸胳臂耳朵破了割耳朵的做法對于醫治一個帶有病態的機體來講無濟于事,只有呼吸正常起來才有可能使我國的股票市場健康的發育、發展起來。 總之,我國目前的股市是一個不健康的市場,它得了一種只會吸氣不會呼氣的哮喘病,這種病態的特征在股市上表現為只有上市沒有退市的落后機制,在股份公司表現為只會融資不舍得派息的吝嗇行為。這種病態的根源之一是好大喜功、追求浮夸、只求數量、不顧質量。這種病態長此以往將會積重難返,股將不股,甚至于窒息中國的股票市場乃至于波及到整個的資本市場。 股權結構的調整是必然的,但也是要有藝術性的。首先是要先讓當前的股市活泛起來,不要只做揚湯止沸的事情,必須釜底抽薪才有可能解決眼前的難題,這個釜底抽薪的做法就是限制發行規模、減緩發行速度、加大退市制度,讓股市真正呼吸起來,吐故納新以最大限度的恢復它的健康機能。在此條件下,才具有著解決一些棘手問題的可能性,那些無用的、只能用于理論假說的、根本無法操作的方法方案暫時休息一下吧,我國的股市太累了,該到讓它好好的調整調整的時候了。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