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雨系列文章之一--誰傷害了中國股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9月26日 11:01 新浪財經 | |
響雨 所謂問題 十年的時間,中國股市已完成其政治使命,正當其大踏步前進,希望更深地融入中國經濟時,卻出現了一個看似無法逾越的障礙。 一切問題的根源總是在于歷史,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股市的事并不神秘,它和同時代其他諸多有中國特色的試點一樣,充斥著對國外先進理念的誤讀、對既得利益集團的妥協和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社會的進步和生物界的演化一樣,從來都是漸進的,期望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只能是自欺欺人。目前的問題應該不會比十年前棘手,畢竟我們的股市已經活了下來。 一、股市的緣起 “歷史是解開所有現實問題的鑰匙。” 十年時間或許不足以稱為歷史,但這十年的變化之劇,古老的華夏大地亙古未有,而人心之浮躁也亙古未有。中國股市就是這亙古巨變之中孕育的一枚澀果。 “成功源自放棄,進步因為妥協” 十二年前,中國股市的建立,彰顯了中國走市場化道路的決心,并被國內、國際所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年中國股市存在的意義遠大于其后會如何發展。不了解歷史的這一幕,就無法明白中國何以有如此多看似不可思議的低級錯誤。 一場似是而非的試驗 根據經典理論,證券市場的建立必須具備兩個基礎,一要有充分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為各個層面的參與者提供舞臺;一要有完備的公司法律體系和相應的司法體系,能夠對各個參與主體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 比較一下歐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蘇東巨變后的蘇東各國的證券市場和我們的證券市場。 歐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先后進入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階段,伴隨實體經濟的發展,社會上出現大量閑散資本,同時新技術的運用使新興產業部門對資金的需求量大大超過單個企業的承擔能力,資金融通市場應時而生。它們是先有融資需求,再配合市場經濟環境和公司制度,然后才有市場,而且是從民間地方市場逐步發展成為全國統一市場,走的是“古典”的循序漸進之路! 蘇東巨變后的蘇東國家的證券市場:通過證券方式將國有資產進行私有化,然后分配給全體公民,隨之建立證券市場為公民提供證券流通場所。蘇東國家是把國家整個“推倒重來”,把“無產者”變成“有產者”,制定規則、人造環境,走的是“推倒重來”的路子。 我們的證券市場:與市場經濟改革同時起步,其時國家掌握有絕大多數社會資產,同時由于擔心上市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因此對企業上市作了諸多限制并且規定國有股不得上市流通。以至開始的幾年股市上僅有象征意義的少許股票流通。 打個比方,歐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證券市場是街頭籃球在逐漸受人歡迎后,政府集合各路英雄共同厘定規則、統一修建比賽設施,使其成為大眾運動;是在發現香蕉受大眾歡迎后,對其生長習性進行研究,選擇優良品種和適宜種植的地方,并且著書立說告訴民眾該怎么種怎么吃,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然后推而廣之。 蘇東巨變后的證券市場是全盤西化,從規則、設施、運動員的選擇培養、裁判的培訓,一樣不漏;從種子到土壤、肥料、護理工藝一應俱全,全部照搬。 我們的證券市場也引進規則、設施,但都和著自己的意思作了修改,最重要的把場地修好后才發現居然沒有運動員!也引進了外國的種子,但硬生生的插在了中國的土壤里,而且大半按著自己的意思養了起來。 這是一個多么浮躁的年代啊! 愚以為,除了看起來頗為爽利以外,“推倒重來”不會比我們這樣被“國情”纏繞遇到的問題少,關鍵還是在改革是否能不斷深入,改革是否能不斷發掘社會潛力,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停下來就是自取滅亡! 股市的事并不神秘,它和同時代其他諸多有中國特色的試點一樣,充斥著對國外先進理念的誤讀、對既得利益集團的妥協和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社會的進步和生物界的演化一樣,從來都是漸進的,期望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只能是自欺欺人。 二、一個玩笑如何變成赤裸裸的掠奪 當年中國股市為了政治目的應時而出,市場環境尚不具備,公司制度一片空白,既沒有合適的運動員也沒有明白的裁判,而規則又大都語焉不詳,這樣一個先天不足的市場在一些內行人看來可能更象一個玩笑。現在回頭看看當年只漲不跌的股指,細數那幾家少得可憐的掛牌股票,中國股市的誕生確實很“喜劇”! 初生的中國股市是畸形和可笑的,而這之后的若干年里,股市的積弊不但沒有絲毫剪除,反而愈演愈烈,最終被各個利益集團裹脅,成為它們對中小股民進行赤裸裸掠奪的工具! 掠奪之一--公司改制時的資產注水 中國股市先于公司制度建立,公司上市的標準嚴重脫離中國企業實際,“造假”亦或“包裝”成了上市的必由之路。對企業來說,造假也許是不得已而為之,而流通股股東卻生生被狠咬了一口。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東無疑是這場博奕的勝利者,如果他們中的大多數是代表國家的,我們可以認為“國家”是這場造假風暴的始作俑者和最大獲益者。 掠奪之二--高溢價發行 股權分割、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積弊使得中國股市信息不充分、博奕不充分,而20倍市盈率的定價發行制度直接導致了市場價格的虛高,是造成股市價格體系畸形的元兇。讓流通股股東掏錢買股票時搞額度制和定價發行,等股票上市了又“堂而皇之”的同股同權,把我們的錢變成它們的錢。 掠奪之三--法人治理缺失,流通股股東被剝奪話語權 然后還會有人指責我們沒有覺悟、缺少素質,陽光下我感到徹骨的寒冷。 掠奪之四--權利義務不對等,風險收益失衡 流通股股東的持股成本是非流通股股東的十數倍,還要承擔二級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而非流通股股東坐享了我們貢獻的凈資產,得到比我們高十數倍的回報,等到用我們的血汗堆起來的價格足夠高時,他們還可以再伸出骯臟的手! 掠奪之五--遺留問題股、內部職工股與上市指標 這樣一些各個利益集團爭奪、妥協而生的政策,直接導致空前絕后的造假運動和對流通股股東的掠奪。 三、不能脫離時間談空間也不能脫離空間談時間——國有股減持的前世今生,又一個“刻舟求劍”的故事 此股非彼股,國有股減持為什么是一個問題 國有股減持為什么會成為一個問題呢?這比國有股怎么減更讓人頗費思量。舉個例子,我們的地質工作者,每年都會在全國各地發現不少礦藏、寶藏,可從沒有過晚上新聞聯播說新疆發現了大油田(或者某個大油田開始出油了),第二天早上國內石油價格就狂跌的。按道理,這石油儲量的增加也是增加了市場供給,或者說帶來了相應的預期,可石油價格卻沒因為遠景儲量的增加而大幅波動。原因何在?因為石油的價格是由供求關系和綜合開采成本共同決定的,再多的儲量,只要開采技術沒什么大的改變,其變成現實產量的成本和目前石油價格間的差別并不會很大。這里有兩個關鍵,一是目前的石油價格是市場形成的,能真實反映供求關系和綜合開采成本;二是即將上市的新的石油和現在的石油是同一種東西,既沒有性能上的重大改變,也沒有生產成本的巨大不同。 把這個例子稍微改一下,現在不是發現一個新的油田而是發現一種新的方法,可以非常簡單地把水直接變成油,而且第一批“水油”不日即將上市。那么第二天早上國內石油價格肯定會狂跌,而且之后每天都會跌,一直跌到所有老油井倒閉為止!說到這里是不是覺得和目前的股市有點象呢?! 很多事情其實都和看起來很不一樣,非細細思量不能得其解。就好象大家每天都站在地球上,隨便怎么看都覺得又方又平,只到有一天發現,無論用多高倍數的望遠鏡看,都只能看到地平線為止,之后方才大悟。原來地球是圓的!國有股(非流通股)無論怎么都減不下去流通不了,那是因為國有股(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根本就是兩回事,原來國有股就是那水變的油!他們的差別就如同猴子和人的不一樣! 國有股減持的前世今生 國有股減持的鬧劇,一共進行了三次。1999年一次、2001年一次2003年一次,正好兩年一個周期,而且大約都在夏天(好事者可以好好研究一把,2年是否一個新的神秘數字呢?而夏天的高溫是否和頭腦發昏有著更神秘的聯系?倒騰出一個新的XX理論,也不枉幾年熊市的煎熬)。 第一次的方案應該說很有策略,而且層次感極強,先只確定了中國嘉陵和黔輪胎兩只中等水平股票試點“減持”,還提前公布預備的十只股票的名單(夠透明),說是如果第一次試點成功后再逐步推廣云云(夠穩健)。而且還找了券商包銷,順帶做說服教育工作。結果呢,還沒開始“行事”,兩位mm就被迫咬舌了(股價直逼凈資產,把兩個冤大頭的券商套了個結實,之后再沒人敢作這等狗腿子了)。 第二次的方案其實也很高明,一看就有高手策劃。首先時機選得很好,2001年6月,兩市股指正高歌猛進,已經把2000年2000點踩在腳下。第二,比較含蓄,只是在新股發行時,國有股連帶著混個10%(現在還記得某某專家在cctv-2上言之鑿鑿,一樣的東西當然要賣一樣的價錢)。第三,已經在海外試點過一遭了,雖然也有不小質疑,但畢竟還是搞成了。第四,政治上打出了填補社保資金缺口的高帽(不過須臾之后,又說社保資金不缺錢了,個中原由可謂中國股市之“*****猜想”。)。結果呢,一時民怨沸騰,mm們齊喊懸梁,在犧牲掉三兩個mm后,就不得已草草收場。只是至此之后,我們的股市就得了弱癥,不時腰膝酸軟、頭暈目眩。適時聯手炮制這一“血案”的六大機構好處沒撈著反惹一身騷,于是互相傾軋好一陣,又爭著開始唱“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高調,并且解決掉幾個所謂“黑莊”以轉移大家視線。 好不容易到了2003年,卻不想這次梅花第三弄的國有股減持,會演成一場不堪的謠言。所謂三三方案的分配標準、價格形成毫無根據(既不和法理更不和情理),而先配還是先上更是讓人云霧繚繞無所適從。這樣一個明擺由老粗們拍腦袋拍出來的方案,盡顯“無知者無畏”的勇氣。而有關方面慢兩拍的辟謠節奏和“肇事媒體”的安然無恙,無法不讓人疑竇叢生。是試探市場反映?是故意打壓?還是??? 后國有股減持時代的中國股市 二十世紀理論物理的兩大發現,一是廣義相對論、一是量子理論。廣義相對論除了向我們展示奇異的空間、時間彎曲,更重要的是破除了物理世界里最后的堡壘,時間的確定性,它告訴我們既不能脫離時間談空間也不能脫離空間談時間。 “既已時過境遷,何苦刻舟求劍”。 經過三次國有股減持的風波,到現在這個時候,我想大多數人都寧愿選擇回到從前,不減持不也挺好么?這些絕非筆者隨意杜撰,試看2001年后的政策取向,一方面宣布“不再通過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一方面響應曾經的市場呼聲連連降低印花稅、降低傭金,還把新股發行市值配售、提高增發門檻、限制ipo募資額等重型武器一一搬出,可惜……。 這和“刻舟求劍”的故事何其相似,既然是因為國有股減持導致市場不利,那停了國有股減持為什么市場好象更差了呢?劍分明是從刻線的地方掉下去的,為什么從這里下水卻撈不著呢?舉個更簡明的例子,一座橋設計可以承載50輛貨車的重量,這天橋上來了60輛貨車,沒垮!第二天來了80輛貨車,謝天謝地還是沒垮!!第三天來了100輛,終于垮了!!!橋垮了之后,就算再把車減到50輛、30輛哪怕1輛,橋也不可能自己再連上去了。斷橋不會自行復合,被摔碎的杯子不會自己沾到一起,這也就是所謂“時間不可逆”,一個并不復雜的道理! 國有股減持之所以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不在于減持變現了多少,而是因為它打破了中國股市原本虛弱的平衡,掀開了原本被遮掩的市場實質,讓原本懵懂的中國股民看到了隱藏的恐怖。股權的分裂之所以成為中國股市的“死結”,不在于市場少了一大塊可以流通的股票(國外全流通的市場換手率也未見得比我們高),而在于股權分裂是權利義務關系被扭曲的產物,股權分裂成就了非流通股東對流通股東的掠奪! 面對失衡的市場,我們何去何從!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