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強獨家文章:“富通昭和”一石激起千層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9月05日 08:49 新浪財經 | |
韓強 近來“富通昭和”被暫停發(fā)行引起各方面關注,報刊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南方都市報》、《深圳商報》、《21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的文章說出了廣大投資者的心里話。 (一)為什么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 有投資者指出,"在國內設立合資公司,公司的名稱管理就屬于中國法律法規(guī)的管轄范圍。"事實上,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企業(yè)名稱不得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頗有代表性的一位網友觀點的認為,中國人民對“昭和”所隱含的中國遭遇日本侵略的屈辱歷史,具有相當的敏感。將“昭和”用在公司名稱中,并可能作為股票簡稱的文字,將極大地傷害中國人民,特別是中國投資者的感情。歷史資料顯示,1926年,日本皇太子裕仁登基,年號“昭和”,昭和天皇在位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發(fā)動了對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長期侵略戰(zhàn)爭。昭和時代前20年,對于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qū)的人民來說,是黑暗的20年,也是日本歷史以及中日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剛剛才過了'8.15'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估計這只股票正式上市就在'9.18'前后,這個時候,"‘富通昭和’這幾個字在全國各地的股市行情顯示屏上閃爍,你會做何感想?”(《21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9月3日) 實際上,事情還不僅如此,最近齊齊哈爾發(fā)生的毒氣事件,日本政府不承認對戰(zhàn)爭受害者的賠償,試圖以“慰問金”形式的補償,不僅激起了中國人的反感,也同樣激起了愛好和平、堅持正義的日本人民的情緒,有日本人士指出日本政府應該正視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和亞洲帶來的傷害,象德國人學習,公開向受害者認罪。 同時,我們看到最近的報道指出,最近一個時期,日本政界和部分媒體關于中國靠低估人民幣匯率向日本輸出通貨緊縮的論調再次高漲。但是,日本國內和一些西方輿論指出,這些觀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即便人民幣升值也不會解決日本通貨緊縮問題。9月1日晚,日本財政大臣鹽川正十郎在同美國財政部長斯諾的會談中,再次要求聯手向中國施壓,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并建議9月4日在曼谷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上,以某種形式來討論人民幣問題。此前,日本執(zhí)政黨政策調查會長麻生太郎在同斯諾的會談中也強調,應該要求中國將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20%到40%。自民黨干事長山崎拓8月28日要求在9月份舉行的東盟中日韓經濟部長會議上討論人民幣升值問題。美國高盛公司的經濟研究人員認為,日本指責中國加劇了日本的通貨緊縮,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金融政策失誤尋找借口。(《一些西方輿論指出人民幣升值難消日本通縮》2003年9月3日《經濟參考報》) 日本曾經在上一個世紀接受“廣場協(xié)議”導致日本經濟泡沫化深受其害,不僅不認真總結教訓,反而想泡制一個新的“廣場協(xié)議”強加于中國,這是中國不能接受的。在這樣的敏感時期,我們的股市大盤上如果出現“富通昭和”的名稱,廣大投資者會做何感想? (二)業(yè)績大幅下降的股票也要趕緊上市嗎? 7月份一家新發(fā)行的股票中期業(yè)績巨虧,今年以來新上市的公司中有41家公布了半年報業(yè)績,這些公司凈利潤總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97%。同時這些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僅0.0026元,遠遠低于0.103的總體平均收益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有報道指出:富通昭和還沒上市財務報表即開始變臉。2002年公司實現凈利潤2903.56萬元,比2001年下降了45.38%。2003年1-6月實現主營業(yè)務收入14934.9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81%。有行業(yè)人士對記者說,光纖行業(yè)已經出現惡化,富通昭和業(yè)績逐年下降,負債率連續(xù)3年高達60%以上,今年的業(yè)績更是大幅下滑,這時讓公司上市有轉嫁危機之嫌,等上市以后日資很可能會選擇轉讓套現。一位在富通昭和做過一段時間的員工表示,富通昭和的光纜質量不是很好,由于價格下降很大,富通昭和的前景比較令人擔憂,他甚至估計公司上市以后第二年就會虧損。(《南方都市報》2003年9月2日) 如果這個報道是準確的,那么,負債率連續(xù)3年高達60%以上,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公司凈產的縮水,也就是說,萬一出現問題,就要拿出60%來還債。更何況大股東持有的非流通股與即將發(fā)行的流通股不是同一價格,難道讓流通股為非流通股再做貢獻嗎? (三)想起了伊滕忠重組北旅 有報道指出,“在這一背景下發(fā)生的股民抗議富通昭和發(fā)行事件反映了投資者對外資進入中國股市的擔憂。這種擔憂體現在:第一,在全流通問題解決之前讓外資公司上市,將為解決股市歷史遺留問題增添障礙;第二,用現有的發(fā)行模式發(fā)行外資股,二級市場持股人的利益將流出國內。在股民看來,在目前的股權分裂型市場上以及目前的新股發(fā)行方式下,管理層允許外資發(fā)股,等于讓外商直接到A股市場高溢價圈錢,同時也意味著全流通時向股民補償成為“不可能”。抗議實質上是對管理層無視投資者呼聲的一種宣泄。”(《中國經濟時報》2003年9月4日) 目前的市場已經十分低迷,但是新股發(fā)行不斷,盡管市場人士不斷呼吁暫停新股發(fā)行,但是大盤股不斷上市,現在又冒出個“富通昭和”,確實讓投資者難以接受。其實外商不是救世主,想當初伊滕忠重組北旅,竟然用公司的資本公積金填補虧損,引起證券界一片嘩然,公積金是全體股東的共同財產,怎能么可以彌補虧損呢?現在外商利用非流通股大股東的身份(昭和持有34.07%的股權)直接到A股市場高溢價圈錢,同時也意味著全流通時向股民補償成為“不可能”,這當然讓股民無法接受。 (四)為什么要貶低股民? 有報道指出:不可否認,“富通昭和”公司名稱犯忌,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是此事激起市場強烈反應的一大因素。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一事件在敏感時刻觸動了投資者的敏感神經,如停發(fā)新股、向外資轉讓非流通股、全流通、新股發(fā)行方式等等。有心的讀者應當記得,一則“場外減持國有股大局已定,價格之爭成為焦點”的分析文章。這篇文章承繼了8月下旬中國證監(jiān)會有關人士透露的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實施細則正在制定的精神,并借用管理層的口氣稱,如果將身處競爭性行業(yè)、屬于國資必然退出的行業(yè)的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轉讓給二級市場投資者,短期看二級市場股東的持股成本確實降下來了,但中小股東不能給這些公司帶來活力,反而會使該類公司變成一盤散沙。即使二級市場投資者以接近凈資產的價格獲得上市公司國有股權,但對于這個群體上市公司業(yè)績的改造意義也不大,上市公司業(yè)績很可能會隨波逐流,最終很難在市場中存活。因而,引進外資是出于管理層挽救上市公司的一種舉措。 這篇并不具有足夠權威性的報道因其話題的敏感性在投資者心中投下一道陰影,甚至被一些股民理解為國有股轉讓“寧予洋人,不予散戶”已成定局。投資者隨之而來的擔心是,將來向外資轉讓的股份是否全流通?二級市場投資者獲得補償的希望還剩幾分?此外,文章所認為的引進外資利于改造上市公司業(yè)績的觀點也在股民中間引起爭議。有投資者質問,許多外資持有的B股公司經營不也很艱難?B股對內開放外資不是也套現出逃?投資者認為,向國內流通股股東轉讓照樣可以解決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機制方面的問題。(《中國經濟時報》2003年9月4日) 由此可見,“富通昭和”事件是導火線,激發(fā)了A股市場的矛盾:為什么A股、B股、H股在一個公司,卻同股不價,也不同權。為什么對國際投資者可以優(yōu)惠再優(yōu)惠,而對國內投資者卻溢價、再溢價?為什么國有股和法人股可以用凈產值甚至低于凈產值的價格,賣給民企和外商,不能賣給包括券商、投資基金、社保基金和股民在內的A股投資者,如果說“股民”是“一盤散沙”?那么券商、投資基金、社保基金也是“一盤散沙”嗎?所謂“一盤散沙”論實際是某些人所說的:股民“殺跌追漲、盲目跟風,往往是造成股市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翻版。我們不禁要問:現在報刊上強調直接融資,吸引居民存款進入股市,是不是讓股市進一步“一盤散沙”呢?上市公司大股東想圈錢,就打居民存款的主意,圈完了錢,就有人出來說話,說股民是“一盤散沙”“殺跌追漲、盲目跟風,往往是造成股市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既然這樣貶低中小投資者,那么,恕我直言,請不要打居民存款的主意,廣大居民存款不是為上市公司大股東高價買單的。老百姓的存款還要買房子、贍養(yǎng)父母,給子女上學。買了股票還要背上“一盤散沙”“殺跌追漲、盲目跟風,往往是造成股市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大概是股市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吧!有的股民對說,要知道這樣,還不如買彩票,得不了獎,還可以得一個支持福利事業(yè)的好名聲。買股票賠了錢還落個“一盤散沙”“殺跌追漲、盲目跟風,往往是造成股市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的名聲,這樣賠錢又賠名聲的買賣,我不干了,只要能解套,趕緊離開股市。 問題很清楚,我們的A股市場不公平對待廣大中小投資者,傷害了股民。再說外商、民企真的能重組上市公司嗎?除了伊滕忠重組北旅用資本公積金彌補虧損之外,還有艾史迪公司以每股2.02元的價格收購了“四砂”34.48%的股權,李協(xié)平挖空公司之后跑到美國,還有民企億安科技的百元股,銀廣夏的弄虛作假,讓股民的血汗錢付之流。原因何在?就在于進入的成本不同,非流通股的大股東的成本遠遠低于流通股,他們會認真考慮股民的利益嗎?只有在全流通的情況,持股成本相同,大股東在考慮自己利益的同時,才會考慮股民的利益。因為不考慮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就會遭遇用腳投票,小股東跑得快,沒有人大量接盤,股價無量下跌,大股東的股票就會立即縮水。所以小股東是大股東的制約力量。連華爾街上那些機構投資者每天都把零散股票交易當做重要參考指標,都明白這是市場活躍程度的標志之一。但是,我們的股市卻是“民可使由知,不可使知之”,這怎么談得上股市的吸引力呢? (五)想念證監(jiān)會的兩位老同志 最近股市低迷,很多股民想念監(jiān)會的兩位老同志。劉鴻儒在1994年的三大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在股市低迷時暫停新股發(fā)行,讓股市休養(yǎng)生息,不管現在怎能么評價,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客觀上都有是順民心、民意的好事。 有人說,劉鴻儒的三大政策是“政策市”,我覺得根據當時歷史條件,他做的對,當時上證指數386點,已經十分蕭條。況且有些人對股市也有看法,證券市場也沒寫進憲法,還叫試行。隨時都有自消滅的可能,所以在386點挽救股市是在特殊的歷史下條件下,不得已的辦法。當時困擾股市的還有“健康問題”,人們擔心一旦“健康問題”發(fā)生,試行的股市就要關門,1994年9月底這種傳來傳去的“市場謠言”殺傷力很大,成了莊家心理戰(zhàn)的武器。到了95年(也許是96年)證券市場終于進了人大的正式決議,人們也就放心了。97年2月當偉人去世時,股市默哀20分鐘后立即上升,并沒有發(fā)生人們所擔心的大跌。回顧這段歷史,應該說,劉鴻儒的“三大政策”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挽救股市的措施,應該正確評價。95年有人提意見說,別再搞“政策市”了,劉鴻儒同志在一次公開講話中也表示接受。大家覺得這才是好領導。對于股民他也想了辦法,渤海化工和東方電機發(fā)行時“一人一百股”,現在可能有人覺得可笑,但在那時確實很多股民受益。記得那時一些股票販子站在證券營業(yè)部門口問股民:“把一百股轉讓給我吧,我出高價。”許多股民說:“不給!這是劉主席的政策給我們的權力,這個權力是無價的!”還有的大戶派人到高中借身份證開戶,以便去買那一百股。有的股民說:“我告訴所有的親戚,不借!我們的權力怎么能借呢?”后來改成了每個賬號一千股,大家覺得市場還是公平的。實際上新股發(fā)行無論什么方式,公平是關鍵。 周道炯同志上任初期就到全國各地走訪,特別是在武漢直接與廣大投資者(股民)見面,認真地傾聽他們的意見。然后,提出了幾條重要的措施,上市公司的運作要規(guī)范、業(yè)績報告要真實,更重要的證券報刊上發(fā)表股評文章一定要有兩種以上的觀點,防止利用股評操縱市場。上海證交所總經理提出對虧損的上市公司停牌三天,讓他們公開向投資者道歉,并提出扭虧的具體措施,這個大膽改革措施,也得到了證監(jiān)會的批準。這也是得人心,是順民意的。還有“長虹事件”,當時有股民無意中,發(fā)現轉配股在交易,立即打電話給《中國證券報》,反映到證監(jiān)會,第二天長虹就停了牌,原來是“中經開”在賣轉配股。還有“瓊民源事件”,也是《中國證券報》首先對它的業(yè)績提出質疑的,這實際上是給投資者提個醒。 水皮先生在一篇雜文中說:“券商是機構的代言人,所以券商代表座談會就變成了訴苦大會,證監(jiān)會什么時間會開個散戶座談會呢?以前沒有過,現在沒聽說,今后說不好。”實際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建議,管理層應該傾聽廣大投資者的聲音,周道炯同志上任初期就到全國各地走訪,特別是在武漢直接與廣大投資者(股民)見面,認真地傾聽他們的意見。當時,不叫“座談會”,叫“走訪”,我也在想,還會有“走訪”股民的事嗎?今后說不好,但愿能有吧。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O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