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
券商發債,在贏利水平普遍大成問題的情況下,僅僅有口頭上的誠信作擔保,顯然是不足以取信于人的。而如果缺乏取信于人的盈利模式,那么,券商發債誰來買單?
提起虧損,券商們總是找得出許多的理由,又怨天又怨地,就是不怨自己。其實,造
成券商虧損的客觀原因雖然確實很多,但是,券商一直沒有拿出很好的盈利模式來,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券商的失落,從根本上來說是盈利模式的失落。
作為以前券商盈利的大頭,投行業務歷來是券商惹人眼紅的本錢。但是,由于有些券商只顧著撈發行費,而不承擔保薦人責任,承銷發行新股“蘿卜快了不洗泥”,損害了新股發行的信譽,F在的情況是,自己種的苦果自己吃,包銷余額令許多券商被動成了上市公司大股東。一度令券商值得驕傲的投行利潤也就相應出現了逐漸萎縮的狀況。
經紀業務的金飯碗也在變成一砸就破的泥飯碗。一方面是傭金浮動制打破了券商的金飯碗,另一方面券商也拿不出像樣的服務項目,委托理財往往成了一筆筆爛帳,虧損的窟窿也越來越大。
曾經在自營業務上呼風喚雨的券商,如今也是坐莊成了坐套,常勝將軍成了跳水明星。曾幾何時還在吹噓什么核心資產概念,被今年上半年的一張X圖形無情地剝下了它的畫皮,原來人家的核心資產是走上升通道的,而券商的核心資產是走下降通道的。
券商盈利模式的失落,失落就失落在投資方向的迷失上。券商雖然口頭上也說中長期看好,但是,在操作方向上卻喜歡選擇同經濟增長趨勢相背離的模式,這就注定了它們難以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券商盈利模式的失落,失落就失落在投資理念的迷失上。盡管說起價值投資來或許券商比誰都說得更頭頭是道,但是,在實際操作上,有些券商往往比別人更依賴信息不對稱,更習慣制造虛擬概念,更喜歡透支利好預期,說到底,在投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券商盈利模式的失落,失落就失落在主體意識的迷失上。作為市場主體的骨干,券商不是患過分依賴政策市的軟骨病,就是象個那邊風吹就朝那邊轉的風轉轉,一點也沒有自己的主心骨。近年來,券商不知當了多少次打壓市場的利空工具,卻全然沒有想過,在中國股市尚缺乏做空機制的條件下,刻意做空能不賠錢嗎?
有人把股市低迷、券商虧錢說成是券商的苦肉計,是為了要政策而向證監會施壓。假如說這也算得上一種盈利模式的話,顯然是十分可笑的自欺欺人。
且不說券商發債也得有足以取信于人的盈利模式才發得出去,就是發了債有了錢,也得有盈利項目和盈利模式才行。如果還是象現在那樣,要么拼命地吹喇叭抬轎子,要么沒命地丟盔棄甲望風而逃,能算是取信于人的盈利模式嗎?
正在對大發其債興致勃勃、躍躍欲試的券商們,請不要忘記這個千古不移的真理: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發債固然有可能救得券商的一時之急,但是,歸根結底還得靠贏利。趕快拿出你的盈利模式來吧,說一千,道一萬,也不如一個貨真價實的盈利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