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原創互動 > 獨立董事 > 正文
 

韓強獨家文章:為何獨立董事中看不中用?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21日 17:47 新浪財經

  韓強

  最近某報發表《獨立董事不能中看不中用》,文章說:董事“花瓶”現象依舊存在,部分職權有名無實。調查中發現有2%的獨立董事直言不諱地認為自己是“花瓶”,另有39%的獨立董事含蓄地指出自己是顧問角色,37%的認為自己是董事,21%認為自己是中小股東的代表。從上面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有近四成的獨立董事認為自己只是顧問,充當公司決策的顧 問,與獨立董事的定位——公司經營監督不相符。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首先,所謂“獨立董事”是英美公司的模式,在國際市場中,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起什么作用呢?《北京商報》的一篇文章指出:在美國公司法中,董事可分為內部董事與外部董事。在采取兩分法的情況下,外部董事與獨立董事有時互換使用。如果采取三分法,董事可以分為內部董事、有關聯關系的外部董事與無關聯關系的外部董事。其中,只有無關聯關系的外部董事才可被稱為獨立董事。

  這里必須要弄清問題:在兩分法中,所謂的“獨立董事”是扮演顧問的角色,如財務顧問、法律顧問等等,是外部董事。如果是三分法,則有嚴格的要求,只有無關聯關系的外部董事才可被稱為獨立董事。在美國公司獨立董事很多,大部分是外部董事,真正無關聯關系的外部董事并不多。1978年紐約股票交易所首先規定,所有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的外來董事必須占大多數,并且組成董事會至少要有兩名外來董事。所謂“外來董事”,并不一定就是嚴格的無關聯關系的外部董事。魏斯評級公司在調查了7000家公司后發布的報告說,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上市企業可能存在捏造盈利報告的問題。這說明,美國公司獨立董事的作用是有限的。

  我們還看到:在西方股份公司的治理結構中,其權力機制的制度性安排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美英等國家為代表的一元模式或叫單層模式。其權力結構是由股東大會選舉董事會,由其托管公司財產、選聘經營管理班子,全權負責公司的各種重大決策并對股東大會負責。一種是以日本、德國等國家為代表的二元模式或叫雙層模式。二元模式中日德的具體權力形式又有區別。日本公司是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和監事會都對股東大會負責,由監事會對董事會進行監督,并與董事會共同行使對經營管理層的監督制衡。

  由此可見,國際上對上市公司的制度安排是不同,無論是一元結構,還是二元結構,其目的都是要進行監督。我國深滬股市的上市公司屬于二元權利模式,公司內部存在著一個監督董事會和管理層的常設機構——監事會。

  我國《公司法》對監事會的組成和職權作了明文規定,“監事會由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組成”,監事與公司存在緊密的利益關系,許多監事受制于公司管理層,其來源決定了其行為很難獨立。

  現在,我們要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實際是在二元模式的基礎上再吸取英美的經驗,那么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關系怎樣協調?如果建立獨立董事的目的主要是監督公司的經營行為和財務行為,那么,可不可以叫“獨立監事”?那就更名正言順,其職責就是監督。

  美國的獨立董事在概念上是模糊的,可以叫外部董事,可以是顧問的角色,而且是分散在各公司之中,是一種軟化的監督。誰都知道,有組織的監督才是最有效的監督。那么我們可不可建立一個“獨立董事”或者是“獨立監事”協會?這都是值得研究的。如果獨立董事只是分散在各個公司中,是很難起作用的。

  再看我們的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能起什么作用呢?一股獨大,并沒有把獨立董事當回事。2001年以來全國先后已有20多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宣布辭職。其中澳柯瑪、江西銅業、深信泰豐和山航B等四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都在2002年提出辭職,其任職時間長則一年,少則僅一兩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獨立董事辭職的上市公司中,相當一部分是被市場質疑或有嚴重問題。一些獨立董事辭職的主要原因,則是無法真正行使獨立董事的監督權,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難以實現。所以真正的問題是改變我們公司的分拆上市,非流通股“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否則,大股東可以毫不理會所謂“獨立董事”,照樣占有公司的財產,根本不把中小投資利益當回事。

  請想一想,2002年57.53%的上市公司(676家)存在被大股東占用巨額資金的現象,獨立董事管得了嗎?不從根本問題下手,獨立董事就很難發揮作用。再說英美模式的“獨立董事”也是分散在各個公司的軟監督,把外國的模式簡單的搬過來,也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所以,不要責怪獨立董事們覺得自己是“花瓶”、是顧問,要從上市公司的結構中找原因,真正改造“一股獨大”才能解決問題。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國青闖入亞青賽決賽
2004諾貝爾獎
雅爾北京音樂會
最新汽車降價信息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中國高官參加七國會議
海軍音樂劇《赤道雨》
你最喜愛大學校徽評選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