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文章:對浙江經濟的三個誤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04日 15:20 新浪財經 | ||||
酈曉工作室 經濟學人喜歡總結,有時候總結偏離了事實,雖然可能是合乎了敘事邏輯。 1.清晰的產權是浙江經濟的原動力。 不是這樣。大多數,或者說幾乎所有的列名于富豪榜的浙江人,他們最初的企業都是以集體或者國有企業的形式存在的。只是在最近幾年,企業在實現了轉制之后,這個問題才得以明確。一部分企業,實際上還在轉制的進程中。產權始終是模糊的。 產權清晰只是表象,僅僅是反映轉制過程比較順利。原因有兩個:中小企業是浙江經濟的主體,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興趣比較小;中小企業中,員工的既得利益相對有限,轉制也不會使其失去什么。如果浙江經濟一段時間吸收國家投資很有限,那么國家對這里的變化也傾向于一種更開放和積極的態度。 2.地方政府傾向于“無為而治”。 不是這樣。地方政府對企業,乃至對市場都充滿了興趣,所有的政府都是如此,不應該有太多不同。有時候是好事,因為政府能辦成企業辦不成的事情;另一些時候則不然,我們知道,政府并非是利潤驅動的。還是有區別,相對來說,浙江的地方政府更熱衷于服務于內商,當地的商人,而不是外商。 好比一條公路:甲地到乙地是全封閉的高速公路,那么對甲乙兩地來說,交通更為便利,但是甲地到乙地之間的地區則被忽略了。如果是一條開放型的一級公路,車速會有所降低,但是沿途所有人都能從公路中獲益。 浙江地方政府的工作,一直以來不被其他地區的人所看重,諸如小商品市場之類的。遠不如保稅區、中央商務區那么時髦。但是它的好處逐漸顯現,普通人更能從經濟增長中獲益,整體區域的成功使社會矛盾也不那么突出,更為關鍵的是,當地商人的成功使地區經濟發展更具可持續性。 3.浙江人擁有天然的創業激情。 不是這樣。每天,很多40-50歲的人開著私家車去政府機構上班。不要想當然,實際上他只是基礎的公務員。一些事業有成的浙江商人開始尋求回歸政府機關,他們不介意是否有住房,更不介意升遷,為此甚至愿意將原有的企業停業。目的是,希望獲得一份退休金,以及相應的醫保。 合理的解釋是:浙江缺乏一個文職人員群體,也就是白領群體。你要么做基礎的操作工作,不喜歡,就只能自己扮演老板這一角色。這也說明了很重要的一點,浙江經濟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產業升級之后,人們會有更多選擇,相應創業愿望也會弱化。 有人說,為什么浙江的經濟學人是“失語”的?今天對浙江經濟評說的都是北方的經濟學人。浙江的經濟學人感到困惑,因為他看到的浙江經濟,遠沒有其他經濟學人說得那么“有趣”。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O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