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莊:用市場數據告訴您主力機構在炒什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16日 15:19 新浪財經 | ||
山莊 經過幾天耐心、細致查閱,年初市場反彈后給我們留下的有關數據。 數據1(漲幅家數):據不完全統計,年初大盤從1311點漲到1649點(滬市),股指漲幅25 %。兩市超過大盤指數漲幅在35%以上的個股有208只(不包含常年高高在上的強莊股),約占 其中漲幅超過100%的個股有9只(含兩只ST股,ST夏利、ST小鴨);超過90%的個股有6只;超過80%的個股有8只;超過70%的個股有13只;超過60%的個股有19只;超過50%的個股有45只;超過40%的個股有70只;其余38只漲幅在35%至40%之間。而集中漲幅在百分之四、五十的個股,是今年中報披露股本擴張的主要群體。 數據2(基金表現):在208只漲幅較高的個股中,有106只是基金重倉股,16只外資介入股,戰略投資者約占比重58%。但在漲幅70%以上的35只個股中,卻有18只不是基金重倉股,4只是ST股;其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少于38%的有21只股票,象申華控股、百花村、悅達投資等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僅在20%左右。 為什么總會有人說銀行股改造迫在眉睫,為什么對銀行股重組力度加大,因為市場真正銀行股,除招商銀行第一股東超過10%以外,其余3只第一大股東所占比例只有7%,而主力機構挖掘所謂的那些重組、收購、并購等概念,正是從這類股票中挑選。 數據3(個股啟動價位):208只中有83只價位是上市以來最低價,尤其是近兩年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成為年初反彈主力機構炒做的超跌群體。從月線上看個股圖形,如果把上市6至8年以上的個股不作填權處理,約占80%以上的個股都處于底位。結合2002年初和624行情前6月初,兩市個股價位表現,低于5元價位股票超過百只,今年反彈初期同樣接近百只股票不到5元。這些具有爆發力上漲走勢的低價股,卻成為主力機構炒做市場的主要熱點之一。 數據4(業績)、208只中業績增長60家,明顯增長18家,占208只個股比例29%、業績下滑60家,明顯下滑19家,占208只個股比例同樣是29%,其余的業績基本保持上一年水平,約占40%。 年初被廣大投資者認為的價值等于績優+成長,并不能滿足贏利模式,因為占208只比重5.7%的12只ST股,平均業績是負增長0.52元,漲幅最少的也有40%,而ST小鴨卻是年初208只漲幅較高個股之最,漲幅147%。象近期股本擴張最快的用友軟件、五糧液、貴州茅臺等績優成長股并沒有漲。 數據5(指標股):208只中有53只為上證180指數,占29.4%;43只為深圳100指數,占43%。雖然180指數占有比例不足30%,但滬市中的指標股,尤其新上市的超級指標股都在這53只當中,主力機構利用指數拉動大盤指數意圖明顯,是在空間中延長炒做時間。 數據6(形態)、從可確認底部形態分析,相似雙重底和多重底有96只,占208只個股比例46%、相似頭肩底有41只,占19%、圓弧形態僅有3只,多數為楔形和矩形形態。而在208只個股中漲幅較大的多為雙重和多重底形態,楔形和矩形形態約束了上漲空間,所以漲幅不如反轉形態漲幅大。 數據7(特點)、 1、汽車工業和房地產可以說是目前主要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指標,就福布斯2002富豪排行榜中就有67%的大富豪經商房地產,但股市中的房地產股票年初表現并不盡人意。 2、“水泥”不漲、“建材”不漲,惟獨只有“玻璃”上漲,因為玻璃不僅只用在建筑上,還要用在汽車上。 3、股價上漲,業績下降,但前10大股東中沒有基金和證券投資機構,表明戰略投資者投資方向不關注虧損和預虧的股票。 綜合上述所列舉數據,可以看到主力機構看中的是低價、尤其是新股超跌,掌握大盤指數權重的指標股,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越少越好,目的是想達到重組、兼并、收購上的炒做,并非是每股業績。 股市能否透明,就象瑞銀公司發言人所說的那樣,“多少錢買什么樣的股票,作為投資者也不需要,也沒有義務透露。”所以場外有人定性它為收益形、還是增長形,是試水、還是作秀。對于我們廣大投資者更應關注的是市場真實行為。 以上提供這些數據是試圖引發投資者關注市場真正行為,而不是關注市場以外某些人士推薦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那樣炒做很被動。目前大盤是否再次具備聚集以上熱點,是否已形成有些人認為大盤正在蓄積能量,突破在即。本人認為,蓄積能量不假,但突破難以在即。相信蓄積能量的時間,政策上會要給社保基金、QFII等戰略投資機構預留入場時間。而對只能賺取差價的小資金投資者,建議目前在短線無量震蕩行情下,和對修復缺口后的技術走勢,盡量少參與,多觀望。 目前大盤走勢格局就象519行情后期調整走勢、象624行情后調整走勢、也象98年抗洪搶險后調整走勢那樣,在箱體結構中繼續進行結構性股權置換。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 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來稿一經采用,我們將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形式通知作者,稿費視稿件質量及網友反映評級。并附贈16開全彩色《新青年*財富》雜志。) 免費注冊上網開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