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莊專欄文章:股權利益向誰轉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09日 15:09 新浪財經 | ||
山莊 在近期查詢上市公司轉讓信息時,發現股權轉讓流露很多疑問,總想探個明白,因為廣大投資者都需要知情權。 如:深圳一家上市公司4月1日公告,股東大會通過受讓延邊國有資產經營總公司持有 從公告中看 第一、該公司受讓“每股轉讓價為2.287元”,是該公司2002年末期每股公積金值,是否國有股減持(轉讓)價就應該按每股公積金指標,雖然政策上沒有明文規定,但技術處理已經暗地實行。國有股減持曾以每股凈資產值作過反復商討,就該股近三年凈資產從未低于0.45元為底線計算,假定該股按凈資產值轉讓股權,實際目前轉讓價已打半折,且不問為什么不愿意以同樣價格也向所有二級市場股東減持(轉讓),就這種場外轉讓形式是否還存在國資外流,廣大投資者心中就更沒底了,因為轉讓后的資金去向何處沒有任何消息。 再聯系到北京一家上市公司2003年5月30日發表的公告,將光大銀行0.43%股權以6296.6萬元協議轉讓給山西太原唐潤公司,轉讓后預計給公司帶來2516.6萬元收益。就這條消息,雖然上市公司沒有標明轉讓價,但結果卻告訴所有股東,該公司靠轉讓非流通股份所獲取股權利益兩千五百多萬。是為實現公司業績增長、還是為大股東自身收入,還是為今后分紅累計“未分配利潤”,至于利益流向場外,還是場內,廣大投資者都不得而知。如果實現全流通,大股東還能找到這種原始差價嗎?象這種私下協議,審批走形式的轉讓過程也只能肥了大股東。 第二、“股東大會通過”,只是大股東之間形式上的通過,并非考慮小股東權益,而目前上市公司轉讓利益只是從原有的大股東轉向另一個大股東,當大股東從非流通股價中獲取利益后,是否意味今后的轉讓仍然需要再次加碼,真正股權結構性戰略轉移也許他們都在等全流通待價而沽。 第三、有關國有股(法人股)轉讓批復是由財政部,還是由證監會,還是由這兩家共同批復,至少目前政策上沒有明確。從現實股票市場表現看,資金流動與虛擬經濟下的資本運做,是縮小產權還是放大資本,股權(股票)在轉讓時并不主要由證監會說了算,是否股市資金的流向應由國資委統籌控盤。如果真是這樣,周小川近期講演的“擴大直接融資渠道,以改善儲蓄構成”,只能給廣大投資者拿錢買股票多加幾分疑慮。 第四、在“國有資產經營”這頂帽子下,廣大股民最怕的就是,即不出資,還要當大股東。市場象這類虛假、違規現象時有發生,尤其一些地方保護主義政策實在不能讓人恭維。是錢說了算,還是權說了算,只有市場實現以錢買股,同股、同價、同權,才能遏止違反操作市場行為的現象。如果等到國有資產已經流失了再來“抓大放小”,市場留下的仍然是揮之不去的傷痛。 私下轉讓仍留隱患,只要利益,不要責任 ST猴王自2000年因公司涉及債務糾紛后,一直受地方保護主義政策,該股近兩年進行不下10次股權轉讓,轉讓價每股都在0.10元。象這樣股權置換、低價收買的資本運作,到頭來財務報表并不好看,未分配利潤逐年減少,每股效益逐年下降。 民豐實業的第一大股東上海第十印染廠由于拖欠轉讓欠款,目前官司已經打到法庭上,也是因為減持、重組,債權轉讓不當,不但沒有使公司基本面轉好,反而自己危在旦夕。 銀廣廈股權轉讓更具有戲劇性,當年新股東介入要以2001年12月31日每股凈值作為轉讓價格,為何要這樣計算,只有收購大股東自己知道。因為至今銀廣廈造價行為尚未處理,轉讓留下的不確定因素仍給該公司遮上一層迷霧。 當然還有很多,諸如:ST中西藥業、ST國嘉、太光電信、長征電器,等等一連串,只要有時間耐心查閱兩市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報表,就會發現轉讓之間出現的重重疑問,是損失還是盈利,是流失還是創收,私下轉讓留下更多隱患。 全流通是饒不過去的彎子 無論是以前的“減持”,還是今天的“轉讓”,市場最終實現全流通,是所有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即使今天私下轉讓如此火暴,但對市場穩定并沒起到根本性轉變。因為這種轉讓只能讓大股東在非流通股之間,通過股權交易產生既得利益集團的火暴行情,而對整體市場只是虛火,而不是明火。就象去年底“MBO”管理層私下收購似乎火了一把,由于場內、場外價格不一,這種協議轉讓市場不認同,也就難以繼續維持“火暴行情”。 而小資金進入股市首先準備的是如何為國企經濟發展貢獻力量,而不是準備去吃掉一只“牛股”,因為股價之間的差價利潤如果都被小資金拿去,股權結構性改革就無法進行,也就無法實現股權轉讓多樣化,實現完成法人治理結構(這是市場現實)。 即使部分上市公司目前轉讓成功了,但轉讓到的股份并不能流通,只能憑借階段性政策再扶植一批股市富商。因為國有股退出市場和保值國有資產才是市場不容忽視的實質性問題,廣大投資者更希望看到的是,市場實現“三公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