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感悟美國和IRAQ戰爭——石油資源背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04日 11:55 新浪財經 | ||
蘇楠/文 隨著IRAQ戰爭的結束,美國在國際上有了新的對自身利益的處理方式的范例。IRAQ戰爭,人們都認為美國是為了“石油”資源而戰,但我在“石油”資源背后,還感受到了很多東西或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隨著IRAQ戰爭在推向全球和全球的每一個人。 以前的戰爭多是因為爭奪“資源”,但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對經濟的依賴性,社會價值評價體系的趨向性,走入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階段,戰爭已經是經濟的補充,無論其愿因還是結果,我相信都是用經濟指標來評價的。因此資源在現在的經濟生活中僅是其構成中的非常有限的一部分,僅以資源的原因和結果而發動的戰爭是無法理解的。 我可能很喜歡從最簡直的層面看問題。在目前的全球經濟中,美國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但我們生活中所感知和接觸的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的美國是什么呢?除了目前我國的百姓有所耳聞,但多尚未直接接觸到美國的銀行、保險等金融產品外,我想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美國應該是:波音飛機、通用的汽車和燈泡、福特和克萊斯勒出產的汽車、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萬寶路和駱駝香煙、耐克運動鞋、柯達膠卷及其系列的沖印服務、迪斯尼的動畫片及大量有其標志的玩具、衣服和紀念品,麥當勞、肯德雞、IBM及DELL電腦、微軟的視窗軟件、INTEL的電腦芯片、P&G生產的一系列多種多樣的肥皂、紙巾、牙膏、洗衣粉和洗發、護發用品,強生的嬰兒用品,S26奶粉、亨氏系列食品;還有大量的每年我們都看到或聽到的好萊塢制作的影片、電視片,NBA球賽、拳擊比賽、泰格、伍茨參加的GOLF賽,奧斯卡金象獎、格萊美及全球選美、哈佛大學等,以及大量的我們每天都能在電視上看到制作精美的出自美國奧美廣告或麥肯錫公司策劃的產品廣告等文化產品。 美國對我們百姓就意味著以這些點點滴滴生活中用品的疊加,其他一些我們經常在報紙或新聞上邊看到或聽到的,如美國總統競選,假帳丑聞,wall-mart如何如何等,也就是因為我們已經有過的美國的點點滴滴而使這些所謂的“新聞”變得所謂“重要”和受人關注。我們暫時不論這些點點滴滴是如何形成和如何正悄然和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到我們身邊,并且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這些點點滴滴疊加后,我們應該感到這一部分的比例和分量絕對不少,而是非常大的。 我不想在此討論這些“美國標志”的產品,進入我們生活應該不應該或好與不好,這是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結果和必然。但我想我們是否能從上述羅列的“美國”中,我們對“美國”得到新的認識和感受,使我們對“美國”發動的IRAQ戰爭有另外一種理解和認識。 “美國”產品,我估計每個人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來,我們現在接觸的,絕大多數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其中有相當部分原本不是必需品的或不是我國的必需品的,則是由于“新”技術、“環保”、“高品質”等等,不斷變成了我們的必需品,而且相當一部分產品,我們已經有了很多的依賴性。如電腦產品、汽車及日常用品。我相信在全球,美國產品也無非如此。美國就是靠這些點點滴滴,在支撐其經濟,支撐其全球的地位,支撐其國人的收入,支撐“美國人”在世界的自信。這些支撐“美國”的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則需要廣闊再廣闊的市場,才能保持其對“美國”一切的長期穩定的支撐。美國的目標是很明確的,要讓她的這些點點滴滴走入全球的家家戶戶。 要達到美國的這一目的,已經不能采用19世紀西方國家通過“傳教士”的輸出和推廣來實現,而美國也沒有可傳的“宗教”,但美國清楚地知道她要什么,其產品推廣要依賴什么。所以美國要輸出和推廣的是其唯一可以做且非常有效的———自由名義下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這種輸出和推廣已經通過其經濟模式、規則和其文化、娛樂產業,如電影、音樂、休閑方式等等的鼓動下,形成了強大的全球一體化的張力,這種張力正不斷將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帶入到這種旋渦中,并在這種張力的影響下,讓被卷入的人們自我感到優越,讓尚未被卷入的人們渴望被卷入,渴望享受到“美國”。 這次的IRAQ戰爭,是美國用正在采用的推廣或推銷方式,無法達到其所希望的推廣目的及時間過程,而采用的新的強制和快速的推廣方式一種。IRAQ戰爭這種推廣方式,也是美國正在嘗試是否能有效地實現其推廣目的一次真正的試驗,恐怕需要給我們提示或反省的,則是如果這種方式被評價為有效,美國是否會為其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的推廣而使用。 這才是我們應該認識和感受到的美國,實際上并不復雜,就是前面所說的點點滴滴,其行為目的也在于這些點點滴滴;但就是這些點點滴滴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在改變著世界,改變著歷史,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來稿一經采用,我們將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形式通知作者,稿費視稿件質量及網友反映評級。并附贈16開全彩色《新青年*財富》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