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氣 答疑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原創互動 > 縹緲 > 正文
股市論語:如何解讀金融類股票的弦外之音(下)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03日 12:36 新浪財經

  (引言:讓銀行資金“通過穩妥的安全通道進入股市”,真正成為“十六大”之后的高層共識)

  特約撰稿 縹緲

  [打通并且拓寬“融資渠道”]

  新任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近期也一再表示,“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是有內在聯系的,是相互作用的,兩個市場的聯系渠道要依據市場發展的程度逐步拓寬。”周小川說:由于資金是要流動的,所以對于目前“聯系不太暢通的問題,需要要論證清楚,政策方面主要面臨什么問題。”

  在周小川之前,在銀行資金入市問題上,之所以一直猶豫不決,就是以為,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股市有很大的風險,一旦股市風險傳導到銀行,后果將不堪設想。這個爭論,一直持續了將近五年。

  但在種種爭論與探討的過程中,特別是經過相當深入的討論之后,讓銀行資金“通過穩妥的安全通道進入股市”,才真正成為“十六大”之后的高層共識。

  我們認為,未來中國的銀證合作趨勢,已經不可阻擋,打通這個資金渠道,實現銀行與資本市場的資金互動,同時,也將通過資本市場廣闊舞臺,不斷推進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證券化。這是證券市場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是一條金光大道。

  對此,本周市場的走勢,已經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們要建設的,是證券市場,這個市場,不能是單一的股票市場,單一的基金市場,單一的債券市場,單一的貨幣市場,在未來,任何單一市場,只有死路一條。

  為此,我們必須依靠制度創新,打破銀行業與證券業分業經營的界限,不能允許人為地、片面地堵塞證券市場與銀行之間客觀存在的需求渠道。否則,不僅證券市場越走越死,銀行資金也會越積越多。

  在目前,我們的銀行中,僅存貸差就有3萬多億,按最低利率計算,每年也要白白損失300多億,而我國對7億多農民每年的農產品稅費補貼,也還不到300億元。

  另一方面,一邊是投資機構、證券機構沒有資金;一邊資金充裕,年存貸差的大量付息,損失慘重,卻沒人心疼,也沒有人管。整得一個資本市場,了無生機,“旱得旱死了;澇得澇死了!”

  可以這樣說,銀行資金一天不能合規進入股市,中國資本市場,一天不能太平,不能走上正軌。最終,境外機構就會搶先進入,大舉爭奪現有市場,那些外資行,根本沒有任何顧慮,它們自然充分利用所屬資金,進行合法、合理、合規經營,并且搶先進入中國股市。

  有一個數據,到今年2月底,中國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已經突破10萬億元大關,達到10.03萬億元。僅僅兩個月,2月還是28天,且有長假期,據分析,其中,從個人流入銀行的資金占主要部分,導致銀行增加存款共計達到5894億元,同比增長18%。活期儲蓄存款比年初增加2017億元,這些資金,絕大部分都是從股市流入了銀行。

  大家仔細算一算看,就會知道目前的形勢,已經何等嚴峻。

  [不充分的交易導致價格“乖離”]

  對于銀行入市,央行還有一個顧慮,就是股市的價格不合理,也就是說,有人認為是偏高,或者說是股市的非理性價格、股市的泡沫。

  對于中國股市的“非理性價格”,其實,已經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老問題了。

  比如,謝平認為,這里面“還有另外一點原因,就是中國的股票市場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股票市場。現在金融市場一直假定股票是在私有制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到市場有效性,全世界只有中國一個股票市場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所以很多非理性也是來自這里。”

  謝平說:“其中最簡單的原因有兩條,一條上市公司是軟約束,第二是買股票的投資者有相當部分也是軟約束的,供求兩方面都有軟約束的話,肯定這個價格是非理性的。”

  謝平認為:用公款買單和不用公款買單,所花的錢肯定不一樣,因為公款買單是軟約束。

  軟約束理論當然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同樣也可以解釋中國轉型當中股票市場的一些理論。可以跟現在的金融理論相結合,來解釋中國股票市場的某些非理性行為,比如市盈利偏高、實際收益與股票價格偏離等等。

  事實上,還有一點謝平并沒有指出來,軟約束不但導致推高價格,也會導致壓低價格,導致操縱市場。

  而在我國,最有操縱市場嫌疑的人,就是央行自己。

  這就是在中國的股票市場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我們中國的股市,是很少見的封閉市場,同時這也是一個明文不允許國有金融資本與商業銀行進入的“有限市場”,“國有企業市場”、“只能長,不能跌”的市場、“空跌大家賠錢”的市場。

  這種不充分的交易,注定也會導致價格偏離,而且,不充分的交易,伴生的就是價格操縱與投機。

  所以,全世界所有的股市,都是以金融業為依托,為藍籌,為支撐系統。股市價格,并非沒有絕對的高估與低估。但是,作為參與者,如果央行及商業銀行,永遠不進入,價格也將“永遠不正常”,永遠是“軟約束”。

  換句話說,這就是一方面你“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另一方面,你“永不摔跤,永不走路!”

  [中國股市是“困局”,不是“死局”]

  前一個時期,關于中國股市將出現“長期低迷”、中國股市的“大熊市“不可避免的悲觀論調,正在不斷蔓延,股市數千萬投資者,普遍信心缺失,交投很差。雖然春天已到,萬物生機萌動,但中國股市,始終無法擺脫一片肅殺的殘冬氣氛。

  如果以中國文化所特有的角度來觀察,我們認為,中國股市只是一時的“困局”,不是“死局”!并非束手無策。

  中國的股市,把它說穿了,其實只有一個問題,就是解決好資金的問題,但是,指出這個問題容易,解決這個問題,并且進行理論論證,卻是難上加難。因為,我國的金融數據與金融政策,并非是完全公開的操作。

  僅在近期,舉其大者而言,就有三大部委的“三定”;國有股、法人股、國有資產的劃撥的問題;四大商業銀行如何上市、何時上市的問題;有如何對證券市場、二板市場如何發展的問題;有中央與地方、國資委及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劃分問題;還有如何有效遏制企業效益下滑但是繼續進行融資與圈錢的問題;等等。

  這些問題,都是盤根錯節,相互糾纏在一起的。但是從邏輯上說,卻只有兩大類解決方法:或者先解決一個迫在眉睫的難題;或者對所有難題一攬子“解決之”。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不可能在短期內找到一攬子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只有從解決一個迫在眉睫的難題入手,這也是中國股市在新形勢之下的、唯一的可行之路。

  這條路,說穿了,就是需要打通貨幣市場與證券市場的有效通道。銀行不入市,困局永遠是困局,死局永遠是死局,水不入大海,早晚干涸,你再說什么光明的前景,也是白白地浪費時間。

  在這方面,我們的教訓已經相當深了。

  [資金的供給與需求]

  從2001起,前任政府,一度不考慮市場供給與需求的平衡,欲先解決國有股、法人股的逐步“減持”的問題,認為“解決國有股,沒什么難辦的。”結果,引發了市場的大幅下挫,并且被迫收回了醞釀數年的方案。

  當然,你如果從積極的方面看,這是一次清醒的退卻;但從消極的方面看,這純粹屬于“搗糨糊”,屬于措施失誤。

  “民無信不立”,政府無信更不立,倉促出臺政策,又倉促收回,既然如此,何必當初?尤其是在事后遲遲不能夠采取替代性的措施,至今也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這次失誤與挫折,不但反映了股市問題已經成為全局的敏感問題,更反映出政府相關部門對股市缺乏系統性的管理和規劃,或者,更準確地說,反映出股市決策、市場管理嚴重滯后于股市發展、變化的無奈與現實。

  同時,恰恰是由于國有股、法人股減持的難題被迫拖延了下來,進入2002年,伴隨著“入世”進程的正式啟動,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如何逐步上市的難題接踵而來,使得股市,雪上加霜,結果一跌再跌,進而“套牢”了全社會。

  其實,我們可以簡單地分析導致股災的原因,就是因為本末倒置,不解決資金供給,結果才導致市場崩潰。

  為什么國有股、法人股逐步減持的既定國策被迫收回了?問題的癥結何在?答案其實是簡明的,就是因為對股市的資金需求過大,而股市的資金供給嚴重不足――而且通過發展公募基金與券商擴容所執行的“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的策略,甚至“新股二級市場配售”的政策,都沒有給股市增加一分錢的貨幣增量,不過是“割肉啖腹”,“剜肉補瘡”,結果,反而導至原來的駐留在一級市場的“保證金”,也大部撤離股市,

  這里里外外,銀行存款,能不超過10萬億元嗎?想不超過,也難。

  當前,也許是在我們“老邁年高”以前,徹底糊涂以前,應該徹底地解決中國股市最根本性的問題、既資金的“有效供給”的時候了!

  [中國銀行業的前景不容樂觀]

  顯而易見的是,我們正面臨一個千年未有的變局,而且允許我們“從容決策”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因為時機正在失去。

  根據中國與美國等簽訂的入世協議,中國的服務業(其中包括金融服務及投資銀行業)開放有一個三至五年的過渡期,也就是說,到2006年前后,其它國家的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管理等金融企業,將會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并且取得“國民待遇”的競爭地位。盡管在此之前,它們可能早已經滲透了、早已經進入了這個市場。

  在這里,我們且不論中國起步不久的保險、證券、基金管理等行業,單以中國銀行業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而論,我們以四級分類高達20%、五級分類高達25%以上的不良資產率,能夠平穩完成今后國民經濟每年7.8%以上的增長嗎?

  特別是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積累了20多年的問題,能夠在短短的數年之內得到有效解決嗎?

  假如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不能進行平穩過渡,那么整個中國的國民經濟,又將如何?

  有人說: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有一個外資銀行無法與之抗衡的競爭優勢,即遍布全國的營業網點體系。當然,這將使外資銀行開展對個人客戶的人民幣存儲業務時,競爭力受到制約。即便如此,當外資銀行把主要精力用于爭奪優良的企業存貸款客戶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將面臨什么樣的競爭格局?

  答案是唯一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必須解決贏利問題,必須直面以往背負沉重的呆壞帳的巨大包袱,必須解決目前為止艱難維持著的成本高而利潤薄的所有業務,并且必須解決優質人才與優質客戶流失的動蕩與危機。

  在這樣舉步維艱的情形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能夠維系住國民與客戶所應有的起碼的信心嗎?能夠避免其營業網點被外資銀行逐步蠶食,從而全面接管的厄運嗎?

  這非常令人憂慮。

  [打通銀證,本質就是要救銀行!]

  有人認為,打通銀證,是便宜了股市,是“救市”,是人為“托市”,“制造股市泡沫”,其實,大謬不然!

  我們認為,打通銀證,根本是為了“要救銀行”,而非要救股市。

  因為從長遠的觀點看,股市總有起伏,銀行卻早已失去了絕大多數資產,直接的和間接的,而且將注定其“死不超生”。

  泰戈爾說過:一間房子的前后兩個門必須同時打開,風才可以很自由地從那間房子里吹過。

  所以,無論如何,托市的說法,不考慮雙贏,就是極其荒謬的。

  國有商業銀行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解決投資渠道,必須提高資本充足率,加強自身的基礎。自內部而言,必須在三至五年內基本完成各項管理制度改革,擺脫受制于國有企業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你可以不進入證券市場,但除非發生極大的自然奇跡,否則你絕無可能繼續生存。

  實事求是地說,在短期內,我們的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改革,如果能夠遏止不良貨款率停留在25%,而不是再度上升,就已是非常令人可以滿意的成果。問題是就怕這點成果也很難做到!

  自外部而言,商業銀行如果下定決心,寄希望于永遠不進行證券化經營,對自身,你當然可以不上市,不在海外上市或者不引進其它大股東,可以永遠依靠政府以財政撥款的行政手段來維持,永遠當財政的“出納”,但是即便如此,你永遠不進入股市交易,也是難以設想的。

  因此,對于證券市場,不必諱言,結論是非常清楚的,國有商業銀行,必須進入,必須爭取早些進入,越早越好。否則,你也不可能保持未來的競爭競爭態勢,不可能保證資本充足,這一點,決不是僅在國內股市上市、集資,那么簡單的問題。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還有大約數萬億人民幣的巨額虧空,這個虧損,不會憑空消失,它是以一個非常特定的形式,存在于中國的市場。

  因此,僅在這方面說來,打通銀證,對于銀行的好處,也是屬于“死錢變活錢”,銀行所得到的利益,要遠遠大于股市。

  [打通銀證,時機成熟]

  在本周,中國證監會前任主席周正慶同志,就深化金融改革,以及貨幣市場、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有機結合、協調發展、打通銀證等問題,發表了一些個人意見。

  周正慶說,貨幣市場、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存在著內在的、有機的聯系,不能人為地割裂開。目前這三個市場的割裂狀況,實在是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否則不利于貨幣、保險市場的正常發展,更不利于長期低迷的資本市場走出困境。

  周正慶說:由于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割裂狀態,使我國間接融資的比重近年來不斷上升,加大了企業和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在2000年,我國企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是1∶10。那個時候,我們就覺得這個比例太低,因為在一些發達國家和某些發展中國家,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已達1∶1,當時就已經提出要加快發展直接融資。

  但到了2002年,直接融資780億元,間接融資18475億元,二者比例為1∶23。這一年多來,雖然經濟快速增長,但股市卻不正常地持續低迷,直接融資的比重也不升反降,因為股市沒有后續的資金了。

  周正慶同志說,按《證券法》規定,銀行資金不準“違規”入市。但令人關注的是,銀行資金怎么樣“合規”入市,相關政策法規,尚不明確具體。

  [產權改造遭遇“無米之炊”]

  另外,還有一點必須指出,即,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改造,是今后“銀行上市”的一大障礙。

  已經成功在國內上市的浦發、民生、招商,上市前股權改造的過程,具有一定的分析意義。同時,去年上市的中信證券,也是同樣的道理。

  例如,最早上市的浦發銀行,1992年登記成立時就網聚了18家法人投資者,為建立股份制治理機制提供了先天的產權結構,并且產權構成高度分散,第一大股東上海市財政局持股比例只占8.26%。在去年4月上市的招商銀行,對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借鑒意義相對更大一些。

  招行發起成立時,也是獨資性質的企業,1989年進行產權改造,吸收了6家法人投資者,并且一直沒有停止其網羅投資伙伴的步伐,到上市前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07家法人股東、自有資本42億多元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使其第一大股東招商局,持有股份占總股比例,下降到了24.36%。

  分析已上市的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經驗說明,國有商業銀行要實現上市,能夠引進其他法人投資者,建立多元投資主體的產權結構。因此,如果國有商業銀行不進行證券化經營與改造,僅規模龐大、構成單一且狀況不良的金融資產,也將難以繼續發展。

  有人主張國有商業銀行整體上市,“盡是不要分拆上市”,但是,大家想一想,如果按照已經上市的深發、浦發、民生、招商等銀行第一大股東分別為8.26%、9.9997%和24.36%持股比例計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如果總體上市,則最少也需要所有的法人股投資者,拿出19975.06億元,這可能嗎?根本就是“無米之炊”、是10年也無法實現的永遠不存在的奮斗“目標”。

  另外,假如只允許實收資本額最少的建設銀行獨家整體上市,依上述整體上市的標準,你也需要法人投資者拿出2995.8億元,這也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天量資金。

  [巴塞爾協議:8%資本充足率]

  此外,國有商業銀行要實現上市,還有一個障礙,就是要使自己的資本充足率達到《商業銀行法》規定的8%的資本充足率。不管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工、建、農),還是股份制銀行,距此均有一定的距離。

  根據央行提供的數據顯示,到去年年底,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貸款為7萬億元,不良貸款為17656億元,占25.37%,這其中約有6000多億元已經成為實際損失,占全部貸款的8%。今年2月份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今后幾年要使不良貸款每年平均下降2-3個百分點,到2005年底4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下降到15%左右。

  我們不妨來估算一下,這個目標能否實現。從1985年至去年年底,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貨款從6000億上升到7萬億元,每年貸款增加18%,從今年到2005年4年時間內,新增貸款將達到5.81萬億,假設新增貸款能夠堅持謹慎原則,其不良率能夠控制到10%左右。

  那么,新增的不良貸款額將為5810億,加上去年年底的17656萬億數額,從2002年至2005年4年要處置的不良貸款額將要達到23466億元,而去年年底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實收資本總額只有5675.21億元,純利不到200億元,以這樣的家底和業績要在4年內沖銷如此巨額呆賬,除非經營業績出現奇跡。

  事實上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為此,1998年我國曾經發行了2700億元國債,把它注入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用以提高資本充足率。而對于股份制銀行來說,國家不可能對其注入太多資本,這個風險,說明銀行比股市更加迫切地需要資金,以減少經營的風險性。

  最近,建行的上市方案被暫時停止。因為其資產充足率僅為6.1%,達不到上市標準。據相關報道,針對這個問題,解決辦法之一是:建行集團需要首先定向發行約1500億元的債券(稱之為注資債券),這比國家今年全年的國債總額還要多100億,以此來補充建行股份的資本金!

  通過這樣的運作,就算建行股份的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水平,又有什么作用?

  當然除此之外,建行股份也不排除采用其他注資方式。這只是一個案子,可以想象,如果國有商業銀行全部上市,資金的缺口,肯定十分巨大。

  有沒有其它辦法呢?其實如果股市好,銀行多多回籠貸款,收回一塊錢,相當于一塊多錢,其自有資本金,自然會慢慢地充足起來。

  [公主的發夾:周轉與資金]

  之后一個問題,即,打通銀證之后的周轉資金,究竟從何而來?

  最簡單地說,從流通上說,我們知道,1塊錢流動100次,其效應要強于100塊錢流動1次,這個道理,連小商販都懂,并能夠加以靈活運用。

  中國銀行業,精英眾多,當然更加明白這個道理,遺憾的是,多年以來,總是“心有余”,“力有不逮”。

  事實上,用于周轉的資金,并不需要很多。據相關報告,我國國有銀行業的年貸款周轉速率,平均不到2次。如何提高銀行資金的周轉速度?顯然,實施信貸資產的證券化,就是大路。

  我最近讀到一則“公主與發夾”的故事,就說明了這種現象。這個故事中說,國王有七個女兒,這七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她們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遠近皆知,所以國王送給她們每人一百個漂亮的發夾。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來,一如往常地用發夾整理她的秀發,她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于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個發夾。二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個發夾;三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個發夾;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發夾;五公主一樣拿走六公主的發夾;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發夾。

  大家可以看到,只因為少了一個發夾,結果卻是每個人都丟了發夾。這種現象,與市場中的現金短缺,幾乎是一樣的。

  另外,最簡單的辦法,還有資產運作、盤活債務。這一點,外資銀行已經為我們進行了很好的表率。

  [利潤從何而來?]

  最后一個問題,打通銀證之后,利潤如何而來?業績會有明顯的提升嗎?

  答案是肯定的。

  對這些似乎不需發問的發問,任何熟知資本市場以及中國國情的人,都有各自的答案。簡而言之,資本市場的水,深得很呢!

  最簡單的比如并購,我們設有兩家公司,A公司(生產上游產品)和B公司(生產下游產品),兩家公司的總股本都是20萬股,利潤皆為100萬元,那么兩家公司的每股利潤皆為5元(100萬元÷20萬股)。但是,兩家公司的股票市價,卻經常相差懸殊。

  而大家都知道市盈率這個指標,股票市價與當期稅后利潤之比即市盈率。一般認為,成長性高的股票允許有較高的市盈率,成長性差的股票市盈率就低。但是,如果生產上游產品的A公司,具有超過一般行業的增長潛力,所以其股票可以有一個較高的市盈率,比如說20倍,即股票以當期利潤20倍的價格出售,那么就是每股100元(5元×20)。而生產下游產品的B公司,發展潛力較差,所以其股票的市盈率就低,比如說10倍,那么股價就只有每股50元(5元×10)。

  在打通銀證之后,這時如果債權銀行出面,A公司可以并購B公司,以B公司的1股按A公司2/3股計,兩家公司合并成立新C公司。則B公司的股東當然樂于這樣做,假設你有3股B公司股票,市值150元(3×50),換成A公司股票以后,3股B公司變成2股A公司,但市值200元(2×100)。而且購并以后,新的C公司的總股本為33.3333萬股(其中原A公司有20萬股,B公司有20萬股按1股折成2/3股計為13.3333萬股,合計33.3333萬股),C公司只要保持原來的利潤水平,即200萬元(A和B各100萬元),那么每股利潤仍然為6元(200萬÷33.3333萬股),相比購并前的每股利潤為5元,每股利潤增長率為20%。

  C公司的價值也會有所提高,因為如果還是20倍的市盈率,其股價已經可以升至每股120元(6×20)。

  你看,即便真實利潤水平,完全不變,但每股利潤增加20%,股價也提升了20%。

  其中,關鍵是要有足夠大的資金,可以完成這種并購。一般來說,這種并購,特別是競爭性的行業并購,收益還會更高,但也只有商業銀行,可以承擔并且完成這種操作。

  我們目前的市場不是這樣,因為我們的銀行與證券市場是不通暢的。目前為止,外資行正在大量進行這種業務。

  [“天下之財,自足天下之用”]

  我們一直在強調,現在的股票市場,如果銀證不通,其實就是一個不完全的市場。

  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還可以再給出一個最實際的例子。

  我們假設某一個企業,總資產值1.5萬元,其中1萬是銀行負債,另外5000元是股權(或稱所有者權益,又或者叫做凈資產)。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企業是一個盈利組織,盡管虧空是難免的,但如果是年復一年地虧空,企業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但現實是,我們偏偏就有那么一大批企業,虧了一年又一年。假設這家企業連續虧空10年,每年500元,要知道虧空是要拿資產去沖銷的,因此10年下來,企業的總資產只剩下1萬元,企業的凈資產已經為零,總資產值相當于負債5000元,這個企業,不管是否ST,其實已經沒有任何價值。

  但是這個企業會死嗎?不會,因為現在你還可以把他還給銀行,還可以白賺5000元。

  這就是發生在我們市場中的、簡單而真實的情況。

  以我們現在的體制,實際上“國有企業”除非“耗”到油盡燈枯、總資產為零、或者巨額虧空,否則是死不了的。給他起死回生的辦法,非常之多。

  方法之一是AMC,債轉股。

  債權人把1萬元債權的一半變成股權,資本結構變為5000元負債,5000元凈資產,總資產還是1萬。就這樣,企業不僅可以存續下去,而且資本結構得以“優化”。更為神奇的是,企業還可以像以前一樣,花銀行的錢,一年繼續虧空500元,居然還能“再虧10年”。

  債轉股這么一轉,就可以使企業盈利,天下哪有這等便宜事?

  但是我們知道,債權和股權的性質是不同的,債權是一種收入索取權(利息),股權是剩余索取權(利潤)。

  債轉股以前,這5000元負債,是要付息的,設年利率為11%,那么每年付息550元。550元是要計入會計成本的。但是債轉股以后,這原來每年要支付的550元,就從成本變成了利潤,沖掉原來每年500元的虧空,每年居然“盈利”50元!

  企業也因此而扭虧增盈。

  但是請注意,企業減少了500元的虧空,銀行(債權人)卻增加了500元損失,原來作為債權人5000元債權每年有550元利息收入,現在作為股權人5000元股權每年只有50元利潤,兩者相抵,銀行每年損失了500元。

  這種賬面游戲的訣竅,是把企業的虧空轉移給了銀行,企業之所以“扭虧為盈”,恰恰因為銀行“扭盈為虧”或者“虧上加虧”了。我們銀行的不良資產,大多也由此而產生。多年以來,我們可以這樣做的唯一理由,正是由于我們的市場“銀證不通”。而且,我們的銀行業,數據相對保密,虧損從何而來,從來也沒有交待。

  “天下之財,自足天下之用!”

  這是從古以來的真理,如果不足以“用”,過錯是在我們自己,但我們沒有必要進行自我欺騙。

  因此,如果不干實事,總在現有市場資源之外去尋求其它答案,去尋求什么大智慧,尋找暴富的機會,則一萬年也不會有解。即使是上天再賜給我們一百萬個“金融天才”,一千萬次“改革良機”,一億個經濟學家,也沒有用。如果我們自己不進行改革,不進行努力,不正視現實,這全都無能為力。

  最后,我們回到前面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讀金融類股票的弦外之音?

  希望大家仔細地想一想,只有打通銀證,才是我們中國股市走好、走強的長期利好!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 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來稿一經采用,我們將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形式通知作者,稿費視稿件質量及網友反映評級。并附贈16開全彩色《新青年*財富》雜志。)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訂新聞沖浪 了解更多張國榮自殺幕后新聞
  任你郵印象30,30M大空間+彩信相冊,免費試用!
  在職碩士四六級英語在線學習送內部教材
  天堂對巴蜀的召喚 六座空城看誰領先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search 口罩 春裝 小靈通
 
  新浪精彩短信


張國榮彩圖金曲
愚人節涮人沒商量
點歌傳達濃情蜜意
瘋狂鈴聲 鳥叫鈴聲
[張國榮] 倩女幽魂
[張國榮] 沉默是金
[張國榮] 拒絕再玩
[和 弦] 倩女幽魂
更多精彩鈴聲>>









圖片專題:流氓兔!
諾基亞   西門子
摩托羅拉 三星
阿爾卡特 松下
愛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圖片>>



新浪商城推薦
索尼數碼相機
  • DSC-P2 超低價
  • 索尼 DSC-P72
  • 愛上香水情人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香奈兒女士香水
  •   理財新時尚-收藏
  • 網上錢幣卡市場熱
  • 郵品一族交易社區
     (以上推薦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賣>>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電信公司營業局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