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強獨家文章:伊拉克危機與媒體競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25日 09:36 新浪財經 | ||
韓強 美伊戰爭爆發引起各方面的關注。許多人整天在電視機前觀看,有人稱之為戰爭失眠癥。我們注意到新聞媒體在現代的政治、經濟、戰爭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電視的傳播,更是引人注目,也有人稱這次戰爭在某種程度上是心理戰。 (一)CNN與美國的心理戰 在戰爭發生前美國軍方曾經允許世界各地媒體進行實地報道。美國的CNN無線新聞網是一家很有影響的媒體。即使在伊拉克受到制裁時,它仍然在伊拉克存在。但是在戰爭第三天,被伊拉克驅逐出境。原因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美軍心理戰的助手。 戰爭一開始是CNN首先報道伊拉克第51師、第49師全部投降,然后是烏姆蓋斯爾、巴士拉、法奧半島被英美聯軍占領的消息,給人造成進展神速的印象。然而以后的事實證明這些消息都不是真實的。 在中國中央電視臺的連續報道節目中,軍事分析家張紹忠曾經有一個自我反思。他說,前兩天的分析受CNN的影響太大,應該看一看半島電視臺不同的報道。張紹忠曾經對第一天美軍用40枚導彈發起攻擊感到奇怪,他認為美軍可能采取了新戰術,打打停停,用巡航導彈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進行恐怖的心理戰,也許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轟炸。 當時一些軍事觀察家對戰爭的發動形式確實有種種猜測。其實有三個問題是很清楚的,第一個問題是由于美國情報部門聲稱發現了薩達姆的藏身之處,因此導致了進攻的提前。這被稱為“斬首行動”。第二個問題是地面戰同時展開,一些觀察家表示不理解。其實忽略了一個問題,這次戰爭是與經濟利益直接聯系的,占領油田是美英聯軍最重要的任務。如果仍然用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方法轟炸38天再采取地面行動,那么油田很可能受到破壞。這就是地面與空中同時進行的原因。第三個問題是伊拉克的電力、廣播新聞、交通系統并沒有在戰爭初期受到破壞。這也關系到戰后的經濟利益,破壞了這些設施以后還要重建。更何況美英發動戰爭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破壞民用公共設施會受到國際輿論更大的譴責。 美國CNN的報道確實配合了軍事需要,其報道不斷地被半島電視臺所揭露,不僅沒有出現第51師8000人的投降,而且戰爭第四天烏姆蓋斯爾、巴士拉、法奧半島伊拉克軍隊仍然在戰斗。應該說CNN是失敗的,因為虛假的消息一旦被揭穿,以后即使是真的消息也不會有人相信。曾經有評論說,假如薩達姆真的被炸死,伊軍仍然進行有效的抵抗,其后果更嚴重,這說明伊拉克的現政權更頑固。 實際上美國媒體并沒有真正了解阿拉伯文化和民族意識的凝聚力,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不歡迎占領者。戰爭的第5天英軍的一個旅長說:終于看到了伊拉克人民在保衛他們的國家。 (二)半島電視臺與阿布扎比電視臺的崛起 卡達爾的“半島電視臺”是阿拉伯語電視臺,是由曾經在英國工作過的一批阿拉伯語人創辦的民間電視臺,因為報道911事件和阿富汗戰爭而出名。一方面它把阿拉伯世界發生的事情真實地報道給觀眾,另一方面它也對阿拉伯國家某些事件進行批評。在東西方新聞界有較大影響。以至美國高層也希望有些人能在半島電視臺直接露面,宣傳美國的思想。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每當CNN播出消息之后,半島電視臺都會播送相反的消息,而且事后,美英聯軍也不得不承認事實。例如美軍被俘,軍方先是不承認,但是半島電視臺出現美軍戰俘之后,美國不得不承認,一方面指責伊拉克違反日內瓦公約,一方面希望伊拉克保護戰俘。但是立即有媒體指出,先是西方媒體播送了伊拉克戰俘的畫面,而且被強迫趴在地上,甚至用槍對著。香港鳳凰電視臺評論員曹景行、阮次山指出首先違反日內瓦公約的是美國和西方媒體,在報刊上大量刊登伊拉克戰俘的畫面,而且至今還有大批阿富汗戰俘被關在美國關塔那摩軍事基地。如果說違反日內瓦公約,雙方都違反,而且挑起事端的是美國。 半島電視臺播送的美國阿帕奇直升飛機被擊落的場面,也使美國軍方不得不承認事實。與半島電視臺同時崛起的還有阿布扎比電視臺,這也是一家阿拉伯語電視臺。 (三)鳳凰電視臺收視率的下降 香港鳳凰電視臺是近幾年迅速發展的中文電視臺,由于其特殊的地位,經常報道一些內地消息而出名。特別是911事件、阿富汗戰爭、莫斯科恐怖事件的連續實況報道,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成為內地及時了解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這次鳳凰電視臺排隊出了強大陣營,派出了大量記者到中東和歐美對美伊沖突進行連續實況報道。鳳凰臺有幾個著名的時實評論員,如阮次山、曹景行、楊錦麟、何亮亮、呂寧思等等,也有鏗鏗三人行的幽默人物竇文濤。這些人有的來自大陸,有的來自臺灣,還有香港人士,一般認為他們的報道和評論是比較客觀的,因此收視率是很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內地在鳳凰臺工作的記者也是很出名的,例如鳳凰衛視中文臺主持人閭丘露薇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畢業,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加入鳳凰臺后,曾采訪過多項大型活動,例如長江水災、香港和澳門回歸等。2001年911事件后,她做為戰地記者,深入阿富汗前線做現場報導。此外,她還采訪了大量政經界的領袖人物。在這次戰爭第五天直接進入伊拉克進行實地采訪。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香港文化長期受英美文化影響,因此鳳凰衛視在這次伊拉克危機中,分析評論并不準確。布什的48小時最后通諜一公布,鳳凰臺的《時事辯論會》立即請曾經在美國國防部工作過的空軍上校翁以登分析形勢,他實際上滿腦子美國思想,說薩達姆仍然停留在1991年,戰爭會迅速結束。所謂軍事評論家馬鼎盛在一開始也是同樣的觀點。事實證明是美軍仍然停留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思維方式,伊拉克卻改變了作戰方式。 鳳凰臺還開了一個《軍事觀察室》節目,主持人董家耀和香港軍事評論家馬鼎盛穿了迷彩服,在一些武器圖面前介紹美伊戰爭情況。其實評論員并不是在戰地,沒有必要穿迷彩服。馬鼎盛的水平只是大陸一般軍事愛好者的水平,因為大陸有很多軍事雜志,一般愛好者只要有大學畢業水平,其分析能力并不比馬鼎盛先生差。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鏗鏗三人行”也進行了改版,竇文濤與馬鼎盛,一個穿迷彩服上身,一個穿下身,再加上一個許子東,三個人評論伊拉克危機,讓人感到并不幽默,而且很不嚴肅。 在一次分析土耳奇拒絕美軍過境的節目中,曹景行竟然打斷直接連線的嚴明的報道,顯得很不耐煩,其實觀眾很想知道土耳奇議會中的詳細情況。當然,鳳凰臺也有亮點。例如在《時事辯論會》上,我們看到美國人士馬一龍為其政府的辯護表現出明顯的實用主義。他先是說聯合國是有作用的,一再強調伊拉克應該遵守聯合國決議,當美英發動戰爭時,他又說聯合國已經是一架破機器,聯合國組織好象是婚姻介紹所,就象談戀愛一樣,男女都可以自由決定談或不談。當時有中國學者問他,美國認為聯合國有用就拿來用,認為沒有用就可以不用嗎?美國認為聯合國是破機器不等于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這樣,那么聯合國還有什么用呢? 馬一龍明顯地表現了美國實用主義的思維方式——“有用就是真理”而產生的雙重標準和多重標準。問題很清楚,既然美國人可以認為聯合國是破機器,那么伊拉克是不是也可以認為聯合國是破機器?既然美國人認為聯合國組織好象是婚姻介紹所,就象談戀愛一樣,男女都可以自由決定談或不談,那么伊拉克不是同樣可以這樣嗎?還有什么必要強制伊拉克接受聯合國決議呢?美國人經常是要求別人遵守聯合國決議,自己卻不遵守聯合國決議。馬一龍活靈活現地表演了美國的實用主義和雙重標準。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時事辯論會》這個節目并不成功,選題不精,常常是散亂的辯論,例如第6天的辯論,美國人士馬一龍和一個中國人士指責伊拉克展示戰俘,硬說美國展示伊拉克戰俘的場面不殘酷。卻忘記一件事,英國軍事大臣曾經揚言要使用集束炸彈,集束炸彈也是違反日內瓦公約的。為什么不指責這是更殘酷的事呢?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人是楊錦麟,他多次對CNN的報道提出質疑,表現出深思熟慮和深刻的文化素質,事實證明他的一些分析是對的。例如他說最終決定是地面戰,高科技也有弱點。但是很可惜,象楊先生這樣分析到位的評論員太少了。 我曾經問過許多觀眾,他們說開始是看鳳凰臺節目,但是很快轉向了中央電視臺的一頻道和四頻道,因為中央電視臺的分析深刻,而且許多分析被后來的事實證明。 (四)中央電視臺引人注目 這次中央電視臺首次進行改革,對重大事件進行連續跟蹤報道,取得了成功。其原因在于充分利用了北京的資源優勢,排出了強大的分析陣營——張紹忠、閻學通、陳虎、張天平、金一南、楊成緒、宋曉軍、方林、羅援、楚樹龍等十幾個評論員。從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對美伊沖突進行了全面分析。 特別是張紹忠的自我反思是一個轉折點。他在不到48小時就指出不要受CNN無線新聞網的影響,南部戰線的烏姆蓋斯爾、巴士拉、法奧半島被英美聯軍占領的消息不可信,實際上英美聯軍被粘住了。伊拉克已經接受了海灣戰爭的教訓,采取了不打正規戰的方法,戰爭不會速戰速決。第四天觀眾從電視臺看到烏姆蓋斯爾、巴士拉的戰斗場面印證了他的分析。 張天平一開始就指出第51師投降是不可能的,因為伊拉克只有500多輛T72坦克,大部分集中在共和國衛隊手里,CNN據說的第51師8000人投降,繳獲200輛T72坦克是不能的。可見張天平對伊拉克軍隊有深入細致的研究。 羅援、楚樹龍對戰爭中的信息戰進行了心理分析,指出了戰略性謊言和戰術性謊言的各種手段,以及如何判斷虛假信息的方法。電視主持人白巖松與前方記者水均益關于在混亂的信息中分辨真假的對話更是妙語連珠,充分顯示了國家級電視臺記者的風范。 中央電視臺的成功在于強大的文化資源,因為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改造,體現了中西融合,兼收并蓄。北京(包括天津)的京城文化和上海的海派文化就是現代中國文化的體現。在北京人才濟濟的條件下,中央電視臺推出陣容強大的評論員,從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對美伊沖突進行了全面分析,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 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來稿一經采用,我們將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形式通知作者,稿費視稿件質量及網友反映評級。并附贈16開全彩色《新青年*財富》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