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強:美伊戰爭對世界格局及經濟的影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20日 18:14 新浪財經 | ||
韓強 美伊戰爭的爆發引起世界各方面的關注,這場戰爭會不會速戰速決,要付出多大的傷亡代價,引起廣泛的議論,但是人們更關心的是戰后世界格局的新變化和對經濟的影響。如果我們從價值觀念進行分析可能會有更新的認識。最近《非理性繁榮》的作者席勒到北京演講,他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對美國股市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其實在人的行為中有一個重 第一,國際新秩序與聯合國權威受到嚴重的挑戰。當前世界的經濟全球化要求建立和諧的國際新秩序,使發展中國家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大家都希望聯合國能發揮積極作用。但是英美兩國在得不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對伊動武,特別是在核查機構已經取得初步成果的情況下對伊動武,引起了各國的關注。一些國家已經覺得沒有安全感,更擔心世界出現強權政治。如果從長遠上看,聯合國不能發揮作用,那么人們就會對各種世界性的組織產生懷疑,由此也產生了誠信危機。我們知道現代市場經濟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誠信與平等協商。如果聯合國被個別大國當作隨意玩弄的工具,人們就會產生聯想——WTO可靠嗎?它所制定的規則是否會受到某些大國的尊重,不尊重聯合國決議的大國會尊重WTO的共同規則嗎? 第二,美國價值觀念受到的嚴重挑戰。頗有影響的美國哲學家賓克萊在《理想的沖突》一書中說:“美國人常常被稱為注重實際的人民。他們希望把事情做成;他們關心一樣東西或一種理論有無用處的問題勝似關心有關人生終極意義的比較理論性的問題。”“杜威的哲學代表了20世紀早期的美國輿論。他堅持說絕對的道德規則或道德原理是不存在的,任何特定的道德原則只不過是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加以檢驗的一種假設。如果一個道德規則不適合我們所面臨的新經驗,那么我們就必須對采取最好的行動來對付這些獨特情況的問題作出自己的決定。” 實用主義象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推動了美國的繁榮,另一方面它又導致了雙重標準或多重標準。因為“有用即是真理”,可以創造出不同利益集團的不同“真理”。實際上,我們看到美國曾經在兩伊戰爭中支持薩達姆,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時,美國才反對薩達姆,都是出于美國的利益。而此次美伊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中東的格局,為了石油資源。這是全世界都看得清楚的。 如果我們再看美國7000家上市公司中有三分之一弄虛作假,就會發現也是實用主義的表現。因為“有用就是真理”并沒有客觀標準,是從個人或者某一個團體的利益出發的。上市公司的高管可以出于自己的利益弄虛作假,那么這個國家也可以出于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國際法。這樣聯合國就有可能被實用主義者利用,需要合法的外衣就利用一下,一旦達不到目的,就可以甩開聯合國。非常明顯的是美英曾經要求聯合國再表決一個新的決議,當發現無法爭取多數時,就不參加會議,再也不提新決議了。 盡管美英發動了戰爭占領了伊拉克,卻給世界大家庭留下了陰影,今后如何同美國打交道?它可以信嗎?實際上俄國的休克療法就接受的美國的觀念,結果弄得一團糟,蓋達爾想博得“友邦”歡心,從西方發達國家得到一些好處。但原來答應提供援助的國家卻袖手旁觀,240億美元的一攬子貸款遲遲不到位,60億美元穩定盧布基金更是遙遙無期。美國的某些人一方面推薦錯誤藥方造成腐敗泛濫,一方面利用腐敗丑聞制造俄羅斯政局動蕩,還將其作為要脅控制俄官員的手段。近年來,西方媒體大肆宣揚的俄羅斯洗錢丑聞。美國中央情報局一位的專家弗利茲,曾在美國《國家利益》雜志撰文透露,早在1992年他曾向當時的布什政府匯報,他獲得證據表明俄羅斯私有化過程中,一些政府官員和私有化暴發戶相互勾結,將200多億美元掠奪資產轉移到了海外,而他的上級官員卻如此答復說,“資本外逃是正常的,不管是否是盜竊來的,只要屬于私人所有就是好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楊斌《普京打擊金融寡頭的原因和給與中國改革的警示》《天涯之聲》) 事情非常明顯,美國能希望冷戰之后的俄國再象前蘇聯那樣強大嗎?這符合美國的利益嗎?俄國人終于明白了這一點,所以俄國現在對美伊戰爭表示的強烈反對也是有其原因的,因為俄國早已經不相信美國的任何承諾了。 今后遇到挑戰的是美國價值觀念在世界的影響,一個經濟和科技發達的國家對世界事物經常采用雙重標準和多重標準,翻手為云,復手為雨,一切同美國打交道的人都會留一手,也就是說,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交往中,人們都會對美國保持戒心。更深刻的影響是那種宣傳美國觀念的思想會在世界范圍內受到質疑,不要小看這種質疑,因為它會對經濟產生深刻的影響。現在世界上已經有經濟學家提出日元的升值是由于當初美國的壓力,結果造成了現在的局面。這實際就是一種質疑。 第三,德法兩國的價值觀念和經濟利益。現在世界上的一些評論認為,法國在伊拉克石油中的現實利益是法國態度強硬的原因。其實問題并不那么簡單,更深刻的背景是歐洲大陸國家與美國的文化價值觀念和經濟利益的沖突。 在美國冷戰時期,美國和法國的利益沖突被掩蓋著,同時德國的分裂狀態,也很難表達獨立見解,現在這些因素都不存在了。所以德法兩國強烈地表現出“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歐洲要用一個聲音講話”的意識。德國《明鏡周刊》曾經有一篇文章認為,美國在世界的霸權遲早要象英國那樣衰落的,甚至提出不打伊拉克,美國的霸權還可以保持50年,如果打伊拉克,美國的霸權可能要縮短20年,這個分析不一定對,但是明顯地表現出歐洲的獨立傾向。目前法國和德國的領導人這次美伊沖突中聲望大幅度提高,而英國的布萊爾在自己的工黨內部聲望下降。政治反過來也會影響經濟,會使更多的國家將來愿意同法國、德國打交道。 在經濟模式上德國和法國與美國也有所不同,存在著相當數量的國有控股公司。德國的大眾汽車就是國有控股公司,施羅德曾經代表州議會擔任過董事。20世紀80年代初,法國密特朗總統領導的社會黨政府,掀起了一次大規模的國有化高潮。統計數據表明:1982年,法國推行國有化涉及基礎工業和重化工業之外,還包括電子、原子能等新興工業部門,以及紡織、造紙、建材等制造行業,甚至深入到航空工程、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領域。1982年,法國國有企業在鋼鐵行業比重為80%,航空運輸行業為87%,在郵政、電訊、鐵路運輸、煙草以及煤氣生產方面,國有企業的控制程度甚至高達100%,在基礎化學、人造纖維、有色金屬等行業,國有企業的比重也超過了50%。(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楊斌《普京打擊金融寡頭的原因和給與中國改革的警示》《天涯之聲》)眾所周知的阿里亞娜衛星公司就是歐洲最著名的國有控股公司。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法國會出現“國有化”運動呢?因為,歐洲大陸各國文化傳統不同于英美,價值觀念更為強調維護社會利益,特別是共產黨和社會黨都強調社會主義,盡管他們對社會主義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強調“公平”的目標卻是一致的。正因為如此,1951年社會黨國際重建時發布的宣言說:“不管社會黨人把他們的信仰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分析社會的方法上,還是建立在其他方法上,不論他們是受宗教原則的啟示,或受人道主義原則的啟示,他們都是為共同目標而奮斗,這個目標就是一個社會公平分配、生活美好、目由與世界和平的制度。”(吳江《瑞典式社會主義考察》《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2年第3期。此雜志由中共中央編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主辦,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歐洲這次的反戰運動,實際上是社會黨在起主要作用,法國、德國的領導人都來自社會黨,即使英國的工黨也有反戰傾向,所以有三分之一的工黨議員反對布萊爾。 如果我們從上述歷史來看,就會發現法德兩國這次的行動不是偶然的,其背后的支撐是歐洲一體化和獨立運動。只不過是借著美伊戰爭把這種情緒強烈表現出來。所以我們必須注意美伊戰爭后歐洲的新動向,這可能是21世紀影響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新動向。實際上這個動向已經表現出來了,特別是最近歐元與美元比價關系在世界性的政治經濟事件中表現得非常敏感。 第四,俄國的石油利益。俄羅斯在伊拉克的73口油井中有24口的開采權,同時俄國目前經濟中,石油的出口占有重要地位。有經濟學家分析,一旦美英占領伊拉克并控制了其石油的開采,就會對世界石油價格產生影響。如果世界石油降到每桶20美元,對俄羅斯國內石油行業來說,還可維持微弱利潤,如果降到每桶14美元,那就會對俄羅斯石油行業形成沉重的打擊。再加上休克療法和車臣問題俄國吃盡了美國的苦頭,所以這次俄國態度強硬也不是偶然的。最近俄國官方公開紀念斯大林,也表現俄國的民族情緒,不管怎樣評價斯大林,其在第二次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象征符號意義是很難抹殺的。同時俄國也不甘心做一個二等國家,重溫強大國家的夢想也是俄國人的愿望。 這樣我們會發現,俄國人的愿望與德、法兩國的歐洲獨立運動不謀而合。 第五,戰爭會刺激美國經濟嗎?有人認為美伊戰爭會有利于美國經濟復蘇,甚至列舉越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來加以說明,其實忘了一件事。亞洲四小龍正是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他們充分利用了美國忙于戰爭的時間,實現了經濟的飛躍。美國的高科技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也是在和平時期。所以戰爭未必有利于美國的經濟。 第六,中國的對策。我們中國是愛好和平的,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和平的環境使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起來,但是我們要密切注意世界新格局的變化,特別要注意歐洲的新動向。今后可能出現的是一個多極的格局,歐洲的獨立運動、俄國的大國夢、美英的聯盟、亞洲的經濟區等等,都要求我們保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時要學會與各方面打交道。因此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中國的發展是有利的。 朋友們比較關心美伊戰爭對我國深滬股市的影響,我個人認為不會產生太大的直接影響,最近兩天國際股市和我國香港、臺灣股市的上漲,并沒有對深滬股市產生影響,因為我們的股市基本上處于封閉的狀態,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我認為直接的影響是對石油價格和黃金價格,這些與國際市場的直接關系比較緊密。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 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來稿一經采用,我們將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形式通知作者,稿費視稿件質量及網友反映評級。并附贈16開全彩色《新青年*財富》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