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與陷阱》跋:真理與社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11日 16:51 新浪財經 | ||
汪丁丁/文 "真理"與"社會",這是兩個嚴肅的詞語,如此嚴肅,以致今天的人們普遍要嘲笑它們"不識時務"。然而,這正是《財經》諸君引以為己任的"時務"。 真理的時代早已逝去,那是一個被奧維爾(《1984》)真實記錄下來的時代,是一個只能靠"中央真理部"來確定何為真理何為謊言的時代。1984年,福柯頹然倒臥在巴黎街頭死去,留下一句警世恒言:"真理是權力的產物"(truth is being produced by power)。 真理是權力的產物,這道理早就被蘇格拉底的論敵們,被稱為"詭辯學派"的智者們提出來過。古希臘詭辯家,或許還有中國的公孫龍子,最早意識到人類語言重復多次便會成為真理。我們自己說出來的話語往往披上我們自己思想的外衣,假裝那是我們思考過的事情。于是,說得多的人,或者,嘴巴統治了耳朵和眼睛的人,往往沉迷于自己的言說,忘記了真理的本義。于是,權勢者們開始爭奪話語權力,有意無意間試圖讓整個社會信其所言為真,是謂"意識形態的時代"。 今天,在"后意識形態"的時代里,不再有誰相信權勢者所言為真。"沉默的多數"相互耳語猜測那說話的人后面的利益是怎樣的,那些利益之爭后面的權力較量將怎樣改變沉默的多數的生存局面,以及百姓們打算如何從這類世故老道的耳語里面盤算自己未來的日子。一言以蔽之:真理不再是唯一的了。 利益的多元化,權力的多元化,導致了真理的多元化。真理原本是"多元"的,前蘇格拉底時代的希臘辯證法哲學家赫拉克立特早有箴言:邏各斯在每個人心中,雖然人們對它熟視無睹、置若罔聞、形同沉睡。通過言說,盲目的人們聽到了其他人的聲音,邏各斯才從沉睡中驚醒,是謂"大眾分享的邏各斯"。 真理是大眾的言說,是大眾免除了權勢操縱時的言說。真理是我們每一個獨立思考的人在傾聽著大眾言說的時候體悟到的剎那間澄明起來的事情。真理是歷史與邏輯的同一,是說與思的同一,是存在與體悟的同一。 《財經》所做的事情,相當世俗,是做關于金錢的報道。可是《財經》從一開始就明白,任何關于"錢"的事情,同時也就涉及了政治和文化。這類關于賺錢的政治經濟學更符合目前《財經》刊名之下的一句英文:"business and finance review"--商業與金融評論。《財經》一直在做的事情,無非"評論"而已,在"財經"便是財經評論,若在"電影"便是電影評論,若在"文化"便是文化評論,若在"政治"便是政治評論。只不過,《財經》的評論不打算流于時下"小資"的無病呻吟之論,亦不打算迎合市場口味,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眾"傳媒。《財經》的評論直接了當就是要針砭時弊,考問良心,鞭笞邪惡。 《財經》所追求的職業道德只是兩條:(1)傾聽不同的聲音,(2)批判現實主義。但要做到始終傾聽不同聲音是極難的事情。有時候,立場和激情會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有時候,生存危機和求生的本能會迫使人們沉默,拒絕弱者的呼喚。《財經》深知,在當代中國社會里,保護每個人自由表達的權利意味著什么。《財經》努力要把自由表達的愿望告訴所有的人類,告訴"沉默的多數"以及有意無意間迫使他們沉默的少數,告訴那些打算知道真理的"散戶"和權貴。《財經》深知,理想,只有對長期奉持著它的人,是寶貴的。有時候,《財經》也會厭倦了"牛虻"的命運,自嘲"螳臂當車",甚至懷疑生活的品格,瘋狂地要卸去那份自許的歷史感。 但是畢竟,《財經》走過來了。時光流逝,理想沒有跌倒。理想如這天上依依的白云,飄動著,然而卻吹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