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投資者擁有基金的理由是,這意味著較低的持有成本,或者可以理解為投資者的管理成本。這是最終的選擇,持有基金意味不再作其它的分析和選擇。
當然,基金是與股票完全不同的事物,實際上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基金應該維系一個一貫的風格,當然投資者持有基金是因為,低成本的特定投資方向的多樣化。比如說,如果是投資技術股的基金,那么投資者持有基金,也就等于參與了技術股市場行情,從一個整體上的參與。
不在于國際上一般的基金運作思路是什么?(我不知道,為什么老是有這樣的論述或者解釋)重要的是基金合理的是運作思路是什么?
如果基金投資思路的多變,隨之而來是的問題是,投資者必須要跟蹤基金投資的變化,以便作出相應的調整。有時候,你很難理解這種持有方向的改變,既然基金經理人的思維明顯是“高級”一些。這使持有者無所適從,關鍵在于,背離了投資者持有的初衷。
需要簡單化,而不是復雜化。現在我們需要熟悉基金投資的每一支股票,這就還不如投資者自主進行操作,這至少是可以自主理解和控制風險。
換句話說,即便基金在遭遇市場的變化時,也不應當改變自身的投資思路。至少不能擅自那么做,應該獲得投資者的認同。甚至于,倉位變化也是嚴肅的事情。一方面更頻繁的交易,涉及了相應的交易成本,最終會使投資回報率下降;另一方面,投資者可以自行增加或減少基金的持有量,來修正自身對市場的參與程度。
如果基金凈值下跌——那么就由它去吧。基金并不能屏蔽風險,雖然基金經理似乎是要表述那么一個想法,當然,多樣化的投資能夠有效分散風險。
有一個認識需要改變,基金是投資者的投資工具,而不是市場的參與主體。就如同放大鏡,它使我們看得更清晰,并沒有真的把物體放大了。基金能夠降低交易成本,而不是創造出超額利潤,至少這不應當成為出發點,因為并沒有誰得到了很好的實踐。相應的,基金要做的是努力控制管理成本,即便存在規模效應,因為這最終都將由基金的持有者來承擔,不存在某個補貼者。
基金的問題不在于,是開放的,或者是封閉的,或者是封閉轉開放,與這這類命題無關。基金的關鍵問題是,實現投資者最初的愿望。反過來,基金持有思維的變化,對投資者實際上一種傷害。那么投資者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嗎?
毫無疑問,未來的方向是,基金形成差異性的投資偏好,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風格,會延續很長時間。投資者則作出相應的選擇,這無疑是最終的選擇。今天的基金依然在一個寬松的外部環境中,但是買方市場正在迅速的形成……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