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無疑,近期的市場狀況表現得很市場,它下跌,然后是進一步下跌。問題在于它已經下跌了四成,但看上去下跌似乎還才剛剛開始。也許以后會成為,財經教程的一個案例。
新的趨勢似乎已經形成,表現為一個巨大的慣性。任何的“利好”都顯得弱不禁風。
事實上“利好”本身就被懷疑,是否可以理解為管理層對趨勢的判斷呢?投資者不由自主的那么思考。
即便沒有任何不利消息,拋售也在繼續。無論是A股、B股,或者是基金,投資者拋出他持有的任何東西。有一天,或者可以在營業大廳的樓下,接到投資者拋出的移動電話,既然營業大廳都已經搬到了樓上。
最近幾天的行情體現了“群羊效應”。有時候,投資者不再有邏輯思維,行為近乎條件反射,如果臨桌的人拋出了股票,那么他也會那么做,甚至于不問及原因。股市的困惑在于,人們拋出他要繼續持有的股票,因為他認為可以在一個更低的價格買回來,所謂的空殺空。
唯一在思考的人,則鉆了牛角尖,思路又回到管理層“托市”這個情節上了(即便自己剛剛還指出“利好”對股市影響十分有限),可行性似乎從來不是要考慮的問題。這反映了一種社會情緒,當市場找不到應對良策的時候,需要的是找到一個可以對下跌負責的人,即便這很牽強。
我們閱讀到一些財經評論。這并不奇怪,就像兩年以前,大量財經文章,都在說明股價的合理性。真的,人很難脫離具體的環境來理解問題。一年前我們很難接受,對股市負面的評價,現在則正好相反,對正面的評價視而不見。財經評論人,同樣也處于特定的環境中,并不存在特殊。即便存在高明者,有一些客觀的認識,那么也缺乏相應的受眾來接受。
股價和基本面毫無關聯系,短期內就是如此。這也就是說,股價既然可以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那么也可能到一個不可思議的低水平。投資者之所以很難把握機遇,原因就在于,無論是高價或者是低價,都會有相應的見解來支持。與環境對應,通常也很有說服力。
股市的故事通常是:一些個股的股價已經很低,但是投資人認為它會更低,它真的跌得更低,投資者則認為它還會下跌,財經評論人的言論成為了理論基礎。很不幸,股價反彈了,一段時間之后,從一個歷史的角度看,原來當初的價格,真的是低得驚人。當然那個時候,已經不再有人關注了,人們只是對眼前的事物有高敏感性。
那么又如何來應對?如果有人拋出,那種新的,可以拍照的新手機。毫無疑問,我會在樓下接著。股票如果在一個“合適”的價格,那么無疑是買入。如果現在買入是錯誤的,那么這種錯誤也比前期買入小得多。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