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通貨緊縮還是很好理解:原先20塊狀錢一本的雜志,現在只需要12塊錢就可以了,物價變得便宜了。
這是有一些不可思議,我們并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以前要遏制的是通貨膨脹,一直以
來都是如此。那么它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在過去的20年里,主要資源類產品的價格都呈現向下的趨勢,最明顯的例子是石油。我們總是擔心,能源價格會因為某種原因,從而大幅度上揚,這種情況在73年發生過,給當時的世界經濟以重創,雖然擔心,但類似的情況沒有再一次重演。其中根本的理由是:石油正在變得富裕,新的油田不斷發現,對應的,歐配克地位則在不斷下降;同時節能的進展也比想象的要順利。
就我國的情況來說,一直以來通貨膨脹的罪魁是糧食價格,90年代初期那次以年度兩位數上升的通貨膨脹就是因為糧食價格的波動,顯然近年來糧食供求關系已經得到了根本的扭轉。
但是更為關鍵的是市場格局經歷了重組,通過進出口貿易,或者是跨國投資。在技術沒有根本突破的前提下,更大的產業規模對應了更突出的競爭力。美國的人口比日本多,所以美國的產業體系就要比日本大,日本的人口規模大于任何單個歐洲國家,所以日本產品體現了相對于歐洲企業的競爭優勢。
組建后歐盟顯然要比日本和美國都大。美國不甘示弱,組建了北美自由貿易區。日本則停留在“脫亞入歐”的歷史困惑中,過去10年恰恰是日本戰后最糟糕的10年。各種貿易糾紛,實際上反映了各地區不同的比較優勢,在尋求各自合適的分工,這個過程異常痛苦。無疑效率提升已經初步顯現,通縮是具體的表現形式。
地區思維與WTO思維就如同是小學和大學的關系。大學讓部分人從小學時代獲得的精英意識蕩然無存,某縣最出色的數學能手遇到了全國最出色的數學能手,但是大學同時也能發現原先被你自己所忽視的優點,只是這需要一個過程。
各國不正常的財政支出少了。什么是不正常的財政支出?軍事支出就是其中之一,兩次世界大戰,以及連綿不斷的各國內戰,曾經使通貨膨脹達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冷戰結束之后,總的來說緩和還是主流,對應的,這方面的支出還是得到了一個有效的控制。
地區性的投資扭曲依然普遍存在,這也是通貨膨脹的誘因,既然資金被大量浪費在毫無收益的項目當中。好在到目前為止,這種情況只是地區性的。無論是東南亞或者是南美,危機迅速地到來,但是調整最終也結束的很迅速,沒有產生更大的麻煩。
無論如何,通貨緊縮還是要比通貨膨脹好得多,我們只是剛剛從物資短缺的歲月走出來。這是一個挑戰,但至少我們可以較為從容的應付。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