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浙江的困惑也就是中國的困惑。
一方面她已經獲得了成功,與眾不同的成功。傳統上,發達國家會將一些不重要的產業,或者產業中的工序轉移到落后地區,發達地區依然能夠維系產業的控制,而接受這一轉
移的地區,則被邊陲化了,依附于發達地區。我們說,內部化了的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僅僅是在企業內部發生,幾乎就是甲車間賣給了乙車間。
但是浙江模式完全不同,她有相對獨立的產業體系,不是合資企業,或者外商獨資企業,而是國內私人所擁有的企業,整個配套環境都在國內。成功基于的理由是低廉的價格,價格基于的理由則是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相對應的產業配套規模。浙江經濟對整個傳統產業體系實際上有了一種顛覆性的影響。放大的浙江經濟也就是海外人士對中國經濟的理解。
勞動力成本的作用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關鍵還在于配套環境。這一配套環境的源頭是,在80年代以前,中國已經有一個獨立并且相對完整的制造業體系。
但是(又一個但是),這種顛覆是實際上就是銷售了大量的廉價產品。由于浙江經濟的核心是高度開放式的產業體系,依托于專業分工,各個企業間產品差異非常小,當然利用社會產能使制造成本大幅下降了,所以我們所談的是浙江經濟,而不是某一家企業的傳奇。你創造了收入,但是沒有相應的利潤,這進一步削弱了創新能力,使產業處于一種十分脆弱的狀態。
問題在于你缺乏往上走的能力。從事高端產品的前提是,國內具有相應的消費群體,當然這一群體并不存在,我們只是在努力向西方學習如何生活,即便是最時髦的人群也是如此。
我們希望從事一些高附加值的內容,這很重要,前期獲得的資金再投資在原有的產業,也可以理解為是資源的浪費,因為產業已經吸納不了那么多的資本,既然我們從事的不過是一些量產的低端產品。現在你會發現,杭州地區的房價已經領先于全國,這對應了浙江經濟的困惑。此外,另一些人則迫不及待的希望涉足金融業。
這就偏離了傳統上擅長的領域,也就是規模制造。無論是金融或者房地產,浙江的企業家們都沒有任何經驗可言。當然也許有人開設過民營錢莊,這正是問題所在。這些業務即便有經驗也十分幼稚,卻要面對已經非常成熟的產業體系。金融業是十分保守的產業,這個領域后來者要獲得成功,肯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浙江現在可以調動的民間資金大約是1000億美元,這是過去20年里的積累。正在或者即將陸續投資到房地產、金融、汽車、第三代移動通訊,甚至于是媒體。如果失敗,就會打回原形;如果成功,那么浙江在70年代的崛起就可以和日本的明治維新相提并論,或者更具意義,至少我那么認為。其實這需要一點運氣。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