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當然是不應當,無論是從個人的財務角度,還是從上市公司角度理解都是如此。有些人總是把創辦人增持股份與對公司的信心聯系在一起,這肯定不對,雖然這能迎合一下目前弱勢市場的大眾情緒。
投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的原則,是投資品種的多樣化。從企業創辦人的角度來說,在企業所持有的股份往往是個人一項重要的資產,也可能是最大的一項資產。那么非但不應當增持股份,反而是應當不斷予以減持,再持有其它的投資品種。甚至于不應當再投資股票,既然已經有很大的股權資產,可以考慮持有一部分債券,或者干脆就是儲蓄。
從上市公司的角度來說,如果企業經理人在企業中持有相當比例的股份,并且對其個人也是一項重要的資產。那么經營行為實際上,會受經理人個人認識的牽制,既然這對他個人的人生定義十分重要。我們說:經濟問題無所謂事實,只存在利益。
經理人在企業經營的策略上會趨于保守,實施一些所謂的消極投資,目的是保住既有資產而不是創造新的財富。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企業經營風險并不是一個問題,因為通過投資組合可以有效回避投資風險。消極投資則是一種傷害,它使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失效,投資者喪失了獲得更高收益的可能,這使整個投資組合收益下降了,也可以理解為是增加了投資風險。
十分尷尬,你購入一支高風險高收益預期的股票,希望平衡低收益低風險的另一支股票,現在這只股票的風格卻變了。對!有時候,少量贏利比虧損更讓人頭疼。事實上投資者的確是‘希望’企業虧損,既然這種虧損與良好的贏利前景相聯系,少量贏利同時也意味著企業經理不再追求這一模式了。
這方面的例子其實有很多,投資者并非是抱怨經理層的輕率,而是抱怨其太過謹慎的思維。上市后獲得的資金,沒有用于投資,而是購買了國債。這里實際上,已經有完全不同的立場。成為上市公司經理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平穩地維系下去就很好,不影響其在電視中露臉并且暢談人生;成為股東則不能理解為是一項成功,只有賺到錢才被認為是一種成功。
這并非資本市場固有的缺陷,還是可以通過體系本身予以有效的調整。作為一個現代的、有活力的,以利潤最大化為驅動的企業來說,特定時段要有效地稀釋大股東的持股份額,創始人應當賣出,而不是買入股票。當大股東的持股份額被稀釋之后,企業又會回歸到合理的運行軌跡中來。我們當然會考慮是否更換經理人,這對應于我們所持有的股份。
每當聽到,在股票下跌中,創始人勇敢的購買了自己公司的股票,我就忍不住一聲嘆息。偏離利益來談論市場肯定是一種錯誤。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