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實際上航運業是一個慢性衰退的產業,我指的是長期趨勢,你可以詢問每一個從事這一行業的業內人士,他們對此的理解。這里的轉折點似乎是發生在73年的石油危機,隨后包玉剛們開使逐步使資產多元化,董建華先生則開始了他漫長的家族產業的重整。但是我們說,這個行業的黃金時代,應該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
繁榮對應的理由是,不存在跨國資本這一概念,或者只有殖民主義這一概念,隨之也有了重商主義的邏輯,盡可能多的向海外出口產品,同時盡可能少的進口海外商品,保留愈來愈多的外匯儲備。
二戰以后,跨國公司不可避免的興起。顯然跨國資本的存在,完全顛覆了上面的思維體系。當地生產,當地銷售,但是匯出利潤,并不涉及國際貿易這一概念;國內貿易的內部化,指進出口實際上是在企業內部完成的,運入零部件,運出整機,名義的進出口額則完全不具有傳統貿易的內涵,比較突出的是亞洲的計算機產業。
“貿易”本身需要定義。如果我從一個服務器架設在海外的網站上下載了某一個共享軟件,看起來還不錯,那么我決定付費。這一行為應當如何定義。其實如何定義并不十分重要,產業的核心已經完全不同。中國累積了大量的外匯儲備,近幾年的外貿順差只是部分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大量國際資本的流入,92年之后,中國始終是最大的資本吸收國之一。對國際資本駕馭的重要性將遠大于國際間貿易,至少未來趨勢是如此。
其實我想說的是,當然我們似乎在國際貿易中掌握了主動,既然我們增長是全球水平的17倍,至少今年就是如此,而且我們依然有進一步擴大貿易規模的潛力。但是規則已經發生了變化,換一個角度理解,這種成功未必就很有益。愈來愈多的美元儲備的意義也需要重新予以評估。
在我們周圍許多人的月輕松收入越過了1000美元,我想在隨后的時間,在個數字還將大幅度上升,因為他們的美國同事的收入是這一數值的好幾倍。相應的我每到一地,總是在城市的角落中觀察招工廣告,在北京隨處可見的招工廣告,非技術人員其預期收入也就400,或者是500人民幣,這和較為偏遠地區的價格是接近的,所不同的是在北京生活費比其它地方高。關鍵不在于在哪里工作,而是從事哪一種工作。
全球一體化正在我們的周圍發生。跨越特定地區,可以獲得更高收入的邏輯,在今天顯得越來越不能成立。我個人理解,戶籍制度在未來幾年內將不再重要,因為大家的注意力都會轉向。本質上戶籍制度也只是一種錯覺,經濟體系終究向著有利于精英群體的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