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轉軌”的思考之二
黃湘源/文
不管“推倒重來”的主張如何不得人心,但是,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近期聯通發行上市以來,股價價值中樞的下移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國股市去年下半年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損失市值1.8個億,而在最近一個多月里,就又損失了二三千萬,說起來因素很多,但公司業績的下滑信用的淪喪所導致的投資者對公司價值評價系數的降級,不能說不是主要原因。
我國股市正在尋求合理的價值中樞。這一過程,其實在公司治理及業績同股價走勢開始出現背離的時候就悄然展開了。被稱為“中金黑嘴”的許小年提出“推倒重來”,不過恰巧同價值中樞的下移不謀而合而已。當然,許小年的目的,即使如其所辯說的“僅僅為客戶抄底”,但他的客戶究竟何許人也,并不是不可深究的,弄得不好,也許他所代表的正是某些國際資本的利益。但隨著轉軌時代的來臨,中國股市價值中樞的下移,并不是以任何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市場的選擇,價值規律的選擇。它悄悄地按照自己的邏輯不停地進行著“轉軌”。如果不能適應這種轉變,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將無不在不經意之間為這種潛移默化的“轉軌”或者說價值中樞的下移付出了并且還在繼續支付著沉重的代價。
9月23日,上交所則繼7月1日推出180指數取代30指數之后不久,改變了上證指數計算基數,新股上市首日將計入指數。滬市改變新股計入指數的方法,其良苦用心無非護盤二字。但是,聯通上市首日的市場效應適得其反,滬指雖然高開了7個點,收盤卻跌了27點。這對于刻意營造的指數失真鬧劇來說,不啻極大的諷刺。
指數的走低,同市場對指數失真的恐懼不無關系,但如果僅僅從相反效應的角度來看待指數效應的適得其反,顯然不足以說明問題的實質。細心的人們可能已經注意到,雖然新股上市首日計入指數在聯通上市前一周就已經實施,但在六個交易日里,倒有三分之二是高開低走,上證指數比新的指數計算辦法實施前下跌了2%。由于聯通占上證指數的權重超過2%,其上市首日如上漲50%,上證指數將直接提高1%,約16個點。但實際結果卻反而拖累大盤當日下跌了近1.8%,上證指數總體上比9月23日前下跌了約5%。聯通似乎成了拖累大盤的罪魁禍首。
事實上,對聯通2.3元的發行價,盡管有人認為定得偏高,有人認為定得偏低,但3.05元的上市開盤價,以及高開低走的走勢,畢竟是市場的選擇。這種“市場定價”觀點,是投資者依據當前大盤的態勢和聯通的股權結構進行較為客觀實際的衡量比較而后所作的選擇。
就聯通的股價而言,現時的股價或許尚高于其在港上市的H股,卻低于在美國上市的N股,今后其A股到底是同H股接軌還是同N股接軌,誰也無法預料。但不爭的事實是,由于聯通的高開低走,導致了一大批中低價大盤股“水望低處流”,其他中高價股也不得不重心考慮自己的價值定位。而這樣的事情,此前在中石化上市和招商銀行上市時,就已經發生過了,更早些時,在浦發銀行、寶鋼股份等上市時,也曾有過。
應該說,中國股市的功能定位錯位,導致對低成本融資的過度追求同投資回報率嚴重脫節,從而不能不受到市場規則的懲罰和價值規律的懲罰,這才是問題的實質。股價價值中樞下移,不是聯通的罪過,而是市場使然,是價值規律使然,并且決不是失真的指數游戲所能改變的。
處于“轉軌“時期的投資者,光是對”推倒重來“之類的逆耳之言感冒,是無濟于事的。投資者應該正視價值中樞下移的事實,進行換位思維,從而適時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盡管每當轉軌接軌,都不免有被甩出車廂的落伍者;但無論潮漲潮落,也都有勇敢的弄潮兒。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 5361,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