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現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我們希望教育來拉動消費,但是依然是通過原有的教育體系來執行。
這一體系是實踐普遍服務的,需要接受政府的大量資助。這樣一來,不斷擴大的教育
規模,實際上加大了財政的負擔。我們原先之所以沒有那么做,就是因為負擔能力有限。對普通家庭來說,為了未來承擔教育費用,既然這一機會明顯地增加了,不得不作一種資金上的準備,反而是推遲了消費的時間。
關鍵是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項消費,這一認識上的轉變,至關重要。當然消費就必須要承認消費群體的不同,消費能力上的差異。
一些人人向往的高?梢酝顺雎摽,自主招生,也可以是一部分名額這樣做。(這又有什么不可思議的,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就不涉及聯考,而她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她們獲得的學費,不只是學費,綜合的收入,要彌補全部的成本。這樣就可以充分吸納富裕家庭的消費能力。實際上要實現盈余,這一盈余可以以獎學金的形式來幫助經濟背景一般,但能力突出的年輕人。
從消費邊際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爭議在于,這似乎違背了公平原則。對超優的年輕人來說,不會是一個根本的障礙。各大高校為了維持學術上的地位,事實上會努力吸引這一群體,會有更多比現在優惠的政策。但是原有體系肯定也有它的既得利益群,普通的,但是十分勤奮的年輕人,希望通過高等教育改變境遇的,可能會在變化中遭受損害。
其實教育從來就沒有實現過公平原則,原因是資源有限。我所上過的小學,是一所孔廟,里頭的一物一景都可能源于明代,倒是很寫意。不必抱怨,大多數人享受的就是這一待遇,這受社會整體經濟能力的制約。如果有人愿意自己掏腰包來提高學業,沒有理由予以阻攔,而且從本質上也沒有損害其它人的權益,因為傳統的體系可以和新的模式并存。這種消費行為,也間接有利于我們每一個人。
相反,現有的體系倒是有不合理的地方。高收入的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和普通家庭是一樣的。類似于經濟適用房,超標準的經濟適用房,吸引了原本不屬于這一消費群體的購買者。限制是一個方面,但是同時要創造高收入群體消費的機會,加大他們的消費邊際。他們把錢存在銀行,是對社會最大的損害。
我們的問題在于,已經處于一個收入差異巨大的現實社會中,但是忍不住又以傳統的思維方式來理解問題。十年前,對私人購買豪華轎車還有爭議,因為此前轎車是根據行政級別配置的,這里存在一個思維的慣性。很多時候,我們實際上需要的是,修改個人電腦操作系統的注冊表,而不是系統覆蓋性重裝,這通常解決不了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