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
我國證券市場正處于“新興+轉軌”的時期,但我們的眼光還是過多的停留在了“新興”上,太多的批判掩蓋的其實不過是太多的依戀。然而,市場卻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悄悄地按照它自己的邏輯不停地進行著“轉軌”。人們在不經意之間為潛移默化的“轉軌”付出了并且還在繼續支付著沉重的代價,弄得不好,卻由于缺乏思想準備而隨時存在被“
轉軌”列車甩出車廂的危險。關注“轉軌”,對于投資者來說,是當前不能再有絲毫懈怠的一個重大課題。
大多數投資者還是習慣于采取分析指數的方法來判斷市場的走勢,指導投資,這個方法現在已經不那么靈了。目前的指數雖然僅僅比6.24以來的最高點下跌了近10%,并且尚未封閉缺口,但從個股來說,股價跌破6.24缺口的已經超過80%。可見指數和股價已經處在嚴重背離的狀態。但與此同時,指數調整和創新的熱鬧卻與股市的低迷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近日,在深交所調整深圳成分股指數樣本的同時,上交所采取了更為激進的大動作,正式實施新股上市首日即計入指數的新措施。指數的多變,這是否意味著股市將提前進入指數化投資時代?
9月23日,深市再次對深圳成份股指數的樣本進行調整。這已經是2002年以來的第三次了。1月21日和5月27日深交所曾先后調整深成指成分股,先后涉及20只股票進出。自深交所1995年1月23日發布成份股指數以來至2002年前,僅經歷了1997年12月29日和1999年11月8日兩次成份指數樣本股較大規模的調整。但今年以來深交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三次調整成分股,調整的次數的頻繁可謂罕見。幾乎是與此同時,上交所也不遺余力地在指數的調整上狠下功夫。
而上交所則繼7月1日推出180指數取代30指數之后不久,在深交所調整成分股指數樣本的同日,也改變了上證指數計算基數,新股上市首日將計入指數。如果說,深市打起代表性的旗號,剔除拖累指數的包袱股,其用意無非是維護指數的健康,那么,滬市改變新股計入指數的方法,其良苦用心就并非護盤二字所能囊括的了。滬市新股上市后計入指數的時間經歷了一個由長到短的過程。在浦發銀行1999年11月10日上市之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實行新股上市第一個月不計入指數,滿一個月,方于上一交易日收盤后進行指數修正,計入指數。由于時滯過長,難以準確合理地反映新股上市后的市場變化,1999年11月8日上交所決定,新股上市自第二個交易日計入指數。但由于其基準價是上市首日的收盤價,而目前新股上市后首日漲幅普遍較大,次日起則往往出現沖高回落的走勢,許多大盤股甚至一路走低。。時值超級大盤股聯通即將上市,不難想像,聯通上市以后一旦走弱,將給大盤造成多大的拖累?而如果新股在上市首日計入指數,基準價將是發行價,那么,只要不跌破發行價,那么,包括聯通在內的新股無論走強走弱,對指數的影響都會是正值,這當然將有助于提升市場信心。
醉翁之意不在酒。僅從目前公開披露以上證180指數為擬合對象的指數基金,已經開發完畢或正在設計研究當中的就有華安、天同、鵬華、易方達、華廈等基金公司。而 由上證180指數基金延伸而來的話題是交易所交易基金即ETF(另譯為ETFs)。9月20日,在華安基金管理公司等主辦的“指數增強型基金投資國際研討會”上,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周勤業指出,剛剛推出的“上證180成份指數”完全具備了作為指數產品基準的條件,現在推出指數基金正當其時。而在9月24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指數總監趙文奇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s)研討會上透露,深交所正準備推出巨潮系列指數,并進行了巨潮指數ETFs的方案設計工作,為ETFs的推出作好準備。
滬深交易所不約而同裝扮各自的指數及指數產品,對指數的作用或許將是正面的,但對于具體個股股價的反映來說,則進一步加劇了其失真的程度。這對于習慣于以來指數分析來判斷市場形勢的投資者來說,可能形成誤導。
更何況,指數產品的市場意義不僅在于其業績上的代表性,同時,也同其交易量與建倉成本密切相關,同市場的系統風險密切相關。值得注意的是,指數產品本身是否成為投資對象,其市場意義是完全不同的。當指數僅僅是一種模擬產品的時候,其市場信用取決于其擬合股價的真切程度;只有當指數化投資成為真正的市場行為時,指數產品本身才不僅具有了商品意義,而且成為一種金融工具。兩者顯然不能混為一談。
不容諱言的是,盡管指數化投資至少在目前可能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樓,然而,從兩市交易所所進行的指數調整與創新的情況來看,已經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指數化投資“提前量”的趨勢。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新動向。
毫無疑問,我們最終需要建立一個包括投資指數化及指數基金運作在內的高效率的市場。但目前我國股市信息的完全性、分布的均勻性和時效性仍然存在很大的欠缺,市場上仍然存在著大量的不規范行為,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和虛假陳述等證券欺詐行為屢禁不止。在這種狀況尚未根本改善之前,指數基金的推出顯然有超前之嫌。
指數化投資不僅僅是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通過長期持股、反復操作而來獲得高于市場的平均收益率,它更是一種在市場具有做空機制的條件下同時在股指期貨和股票市場所進行包括戰略性對沖在內的綜合投資。因此,指數化投資不僅與指數化投資是與基金的資金量大、流動性差這一特性息息相關,同時也是在更為廣闊的領域和更為縱深的陣地上進行的戰略投機。
當前,處在非指數化投資與指數化投資的過渡期,指數的多變是必然的,同時,也必然造成霧里看花的新格局。作為機構投資者具有較多的有利條件進行帶有“提前量”性質的戰略準備,這或許正是當前股市相當一些個股的股價走勢背離指數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對于一般的散戶投資者來說,是不利的。散戶投資者不僅沒有條件進行指數化投資的提前量,而且盲目仿效機構投資者的指數化投資思路的結果,不但將會由于市場熱點的差別而與收益擦肩而過,而且必然擺脫不了只賺指數不賺錢的厄運。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 5361,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