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莊
中國股市是改革開放后的一塊試驗田,它不僅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還幫助了國有企業的融資與脫困,其速度不但催生了一批國產名牌上市公司,同時扶植了一大批民營企業,諸如:中國石化、東風汽車、寶鋼股份、一汽轎車、招商銀行、華北制藥、儀征化纖、東方集團、海星科技、新希望、深發展、天通股份等。
如今的證券市場不但受宏觀經濟整體調控還能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并通過有效的資本運做繼續大量籌集社會上的寶貴資金,使上市、增發、配售、債轉等各種不同形式下的融資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財務周轉費用,減輕了國家在計劃經濟時期下的支付壓力。由于政策與資金在不用程度相上幫助了上市公司,也使股市在不同時期內引進新的資源,轉換新的機制,運用到市場重組這一概念型炒做還達到了發展科技生產力,促進企業制度化在不斷完善改造下的再融資過程。根據有關數據統計:市場在1995年新增額度55億、96年新增額度150億、97年新增額度300億、2000年大牛市新增額度1400億,截止在2000年底兩市累計籌資完成額度達到4300億,到目前上證A股的總市值約有29000億元。
十幾年的路,使一個發展中的證券市場由小變大,其人民幣的堅挺和市場不斷擴融的深刻變化不僅讓那些“第一世界”還是“第二世界”成熟的資本市場望而生畏,而且在全球經濟受美國經濟持續衰退影響下,也使全球股市幾乎都步入熊市時,中國股票市場卻受政府得力的資本貨幣政策調控影響使市場指數走勢仍然十分堅挺,至少要比那斯達克指數走勢強的多,并完成了其他國家需要用幾十年時間才能完成融資的額度。
在我國證券市場不斷發展壯大同時普通股民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基金機構投資隊伍也在不斷擴大,投資者不但增強了對市場走勢的技術認識和政策引導認識、還逐步認識到管理層對市場的全局意識和國際意識。在這些綜合思想素質提高下,廣大普通股民已經開始更加關心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狀況,也更加喜歡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財務報表。因為那里的每一行數據都有可能牽動著每一位參與股市投資人的根本利益,也許這就叫作從直接經濟利益出發關注市場發展動態。
因為廣大投資者多年忘我付出的心血和資金在某種使用程度上總覺得與回報率有些不匹配,比如當上市公司、券商機構的融資額度一天天在增加的時候,可自己投資的信心是越來越小;當股市每年都在為國家和社會創造財富和實現利潤增長時,可摸摸自己兜里的錢包卻總是鼓不起來;當知道去年證券交易市場印花稅收入接近500億,券商服務手續費約400億時,卻會發現自己原來的執著確實有些天真,除了失去還是失去。所以廣大投資者總在問自己,市場還需要我們嗎?
雖然市場在發展壯大同時挽救了數以萬計的就業隊伍和一些資不抵債靠重組改造重新獲得新生的部分上市公司,但也同時降低了部分拿股市當就業機會的弱市群體的消費能力。在辨證與唯物辨證的事實基礎上,我們看到了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持續增長,但也看到了證券市場上的廣大散民幾年來出現的利益持續下降。如果說證券市場上的上市公司的持續增長是靠不斷融資發展壯大,那么廣大普通投資者靠什么持續向市場進行投資,維護市場利益。
因為資本市場的現金交易是最實際的一進一出,一買一賣,如果沒有持續增長拿什么去作消費呢?從而引發資本市場的正常供給關系就會失去平衡點。當資本市場作為經濟環境下的資源配置、產權交易、風險定價和行使公司治理的市場機制對經濟生活的作用產生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深刻時,恐怕會覺得現時期下的有關證券市場貨幣政策的供給和擠出效應,受股票價格與某些調控的經濟政策對峙的爭論也會顯得日益更清晰了。
好象由于一個利益分配不均要把話題轉移到經濟學家討論的貨幣政策上,看來有些扯遠了。但筆者認為有一個基本邏輯,那就是資本市場上的運做或是商家利益的兌換如果沒有雙贏是很難把游戲玩下去的,就好象商販做買賣只有我得利不讓你賺錢你還愿意跟我玩嗎?在中國證券市場同樣,總是靠政策吸引外界投資市場,說俗了就是拿別人的錢去花(融資),又不為別人做事,變通這種游戲規則的延續恐怕還要達到持續增長就會更難了。
當股市不斷發展的時候也是在為國家和社會創造積攢巨大財富的時候,但市場上的那些上市公司能否真正成為承擔債權人的債務,還是把風險繼續釋放到債權人身上,這是如何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必要措施之一。因為當今的股權裂變依然存在并不斷擴大股權之間差距(新股上市越來越多),國有資產由此借助股票市場不平等的股權分裂實現不斷增殖。比如在政策規定的范圍下使原有只有一元、兩元甚至不到一元的每股凈值產的國有股、各種類型法人股通過溢價發行,并通過增發、減持、轉讓、拍賣等多種形式大大提高了這部分國有資產的價值,而更多的普遍上市公司一旦融資額度到手還會總是變著方兒的把原公布資金的使用途徑改變投資渠道。椐有關數據估計,目前證券市場給國有資產帶來的增殖已經超過1萬億,但這些增殖的資本并不屬于廣大普通投資者,而只屬于那些有權使用“資本運做”的少數人階層,他們想怎么使用就怎么使。
如果有人說上市公司的融資不是依賴股票市場,那就要直言不諱的說是靠權利了。筆者倒要提醒投資者,小心這些黑心的莊家要私吞債權人的共有財產。說點大話,無論這些上市公司的資產凈值是否依賴市場中的經濟調控政策,還是通過溢價產生的膨脹增殖,但終究離不開現有金融體系下的發展制度,而離開金融體系對市場上的約束,中國的股市就不是資本市場了,也就談不上有效發展資本市場。因為包括證券、債券、保險、銀行等形式上的融資都是金融體系下對資本市場提供資本最重要的主成部分,其功能是有效動員資金和配置。因為有效的金融體系是需要把動員來的資金配置用到相對經濟效率穩定,資金回報率最高的生產企業部門,對目前股市而言就是通過這種金融體系把融來的錢或間接通過銀行融來的錢提供到這些上市公司,只有配置合理,才算有效發展金融體系的良性循環。
但目前動員來的資金是否有效配置到資金回報率最高的企業部門,我們可以通過每年的上市公司年報送配方案基本找到答案。先不談老話重提的一年績優,三年垃圾騙錢的財務報表,單指那些有能力分紅的上市公司每年采取的回報背后還是實實在在的圈錢游戲,其回報率的配送方式還是為自己達到重新配置再融資。比如2000年到2001年上市公司受證監會有關新政策約束,沒有送紅利的上市公司就沒有配股權,這下可好,能送的都送,哪怕送到稅后不到一分錢也要送。因為上市公司更看重的是配股權,所以形成羊毛出在羊身上,前面送紅,后面加倍增加配股數量,金融體系的配置在不規范的資金動員下發生了變相掠奪。上市公司的資金回報率是提高了,但廣大普通投資者再次成了股票市場當中配置資金的輸錢機,成了向市場運輸資金的機器。明知這樣的配售是上市公司融資配置的總動員,如不去配送有可能失去的利益會更多,而市場外、銀行間的資金并不是無緣無辜投入無底深淵,但已經進入股市的個人投資者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雖然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今年年初表示:中央銀行應該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希望8萬億居民銀行儲蓄能更多的投向資本市場,央行也因此通過8次調低利率動員民間資金進入股市。但希望總歸是希望,誰都知道把錢投入股市只要回報率比銀行高一點都會轉換投資方向,但事實目前股市連這點希望都不給,這8萬億資金怎么肯兒響應號召。因為民間投資證券市場從過去幾年來看還找不到希望,所以目前沒有進入股市的居民把錢繼續存在銀行還是人民相信政府,相信穩定的經濟政策使人民幣保持不貶值,哪怕沒有利息恐怕也不會進入股市,因為錢放在銀行至少不賠,這也是一種金融體系滯后偏激所帶來對個人傳導失靈的表現。
因為誰都明鏡心中一筆帳,作為個人消費要有積蓄,不但要對國家負責,更要對家庭、個人負責。舉一件事實,今年暑假期間筆者遇到一位子女上學的社會問題。一個要升初中的學生為了報考到自己想進入的中學(本人有報考這所學校“學分”的能力),但首先要同這個學校私下簽定一份協議,并向這所學校繳納助學金2萬元。但由于本學生期末考試優秀考入比原繳納2萬元的學校還好的學校,要求該學校退還這原2萬元助學金,結果不但遭到校長一頓數落,還被迫扣下4千元作為贊助或叫占用名額費。象這樣不成文的事例發生在育人的教育系統體制下恐怕在往年報考升學招生的過程中并不是少數,但對一個已向股市投資幾年也沒任何回報的這位下崗職工,一年能有幾個4千元,又如何表現再為科教興國作貢獻。
就央行進行居民儲蓄問卷調查中顯示:一般普通家庭正常每年遇到交納的教育、買房裝修、失業和意外、看病、養老等累計比例基本占去個人總收入的55%以上,其中并未包含日常生活開銷。如果居民儲蓄和股市當中有一部分是現實生活中低水平的消費群體,他們不但無法同那些持有灰色存款的有權人士相比實力,更無法把暫時剩余價值中的存款余額當成拉動經濟市場的動力,因為他們最初的生活意識是要生存,還達到不了發展的時候,從俠義的角度分析也就談不上消費了。
實際政府希望把居民儲蓄趕到股市中,把市場這塊“蛋糕”作大,但民間投資卻一直處于疲軟狀態,并一度出現負增長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市場的誠信太少,圈錢太多。廣大投資者并不相信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由于虛假重組,制假數據使投入股市中接近90%的投資者到頭來卻成了被機構掠奪的群體,對于始終沒有增殖機會的民間投資集體怎么不疲軟呢。
雖然中國的宏觀經濟指標多年來一直保持增長在7%以上,中國股市的發展潛力大大超于所有人的預想,除了宏觀經濟對市場調控的作用外,還要看到微觀基礎,消費需求,融資結構。在如今的政策市與資金市主導的市場下一旦出現象去年機構資金上的斷鏈情況,對資本市場能否繼續出現資本融資持續增長可能就是另一個問號。因為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所持續性發展需要有完善和可執行的法規及強大的監管能力,目前相對中國股市在這方面還十分薄弱,上市公司從證券市場融資的條件并不富裕,就近期消息面一再吹暖風社保基金要入市了,試想社保顧名思義是要先保自己,面對“狼多肉少”的局面社保基金不會把養命錢隨意拿出來去為別人做嫁衣。近期“兒子找媽”還需要一段成熟期。
前幾天筆者看到一份來自有關北京人經濟發展數據的消息,據該消息說,今年1至8月北京人均收入實際增長15%。如果這是一組籠統的統計數據還不會對誰有所偏見。但相信它對近兩年進入股市的廣大普通股民和下崗職工看到這條消息未必感到欣慰,因為他們的實際收入是在逐年降低,并為社會逐漸擴容中低層次的弱勢群體。事實上股票市場的走勢持續低迷,投資者缺乏信心,都在間接影響我國消費指數上升,只有刺激消費才能降低通貨緊縮。
什么是消費?作為一般普通消費者都知道,不是商店里天天打折商品越多,就能刺激消費周轉(這里不談供應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只能說沒有收入來源就沒有消費能力。反而只有真正賺到錢才敢消費,所以能夠推動持續增長的首要指標是所有投資者口袋鼓了才有消費能力,而不是在原有的剩余價值中進行擠壓,那樣同樣會出現去年機構投資者的斷鏈效果。
并特此提示:在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分析的大盤觀點、所評價或推薦的證券無任何利害關系,觀點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 5361,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