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們用不著怨天尤人。寵辱不驚,治亂不動,投資股市也一樣)
特約撰稿 縹緲
本周盤面向下,而尾市更是意猶未盡的下跌來完成,態勢極為惡劣。縱觀市場,卻似
已經現出底部逐漸迫近的局面,滬市大盤在8月一個月內均在1700點一線,進入整理之后,量能也一直萎縮。市場整理到一定位置,已經沒有什么意思,所以目前這種波幅,意圖特別曖昧,特別是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很難整出什么東西!
從盤面看,首先在于突破盤局的意愿,在各方均是十分強烈。我感覺,本月應有一段隨機性的行情發生,主要是在金融股和深圳小盤股上、重組股和深圳的老科技股也有機會。倉位輕一些,市場已經值得一搏。
從近期市場的表現,本來沒什么可說的,超跌各股(包括所謂“科技”股!)和金融股成為支撐市場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前幾年升幅較大,或者是積弱已久,后市如何,實在是難說。金融板塊個股雖然數量少,但對市場的作用卻日益不可忽視。在深滬兩市1200多只個股中,稱得上有金融概念的一類股只有四只、二類以愛建股份為首、其中鞍山信托、陜國投、沒怎么動,宏源證券已被控盤、魯銀投資基本面不穩,一共加起來,曲指可數的九只。其他的,其實基金、債券,也可以視為金融工具股。
在這些金融板塊之中,銀行個股盤子較大,對市場的影響也大,相對而言籌碼比較方便;而且從該板塊近期看,整體上漲幅度既不太多,也不太少。炒作手法比較穩健,目前已成為市場護盤的中流砥柱,人氣與題材還有可以利用之處。而且從金融業的題材來說,什么業績穩定、外資并購、等等,也比較豐富。在二季度基金組合中,我們發現自1998年證券投資基金設立以來,金融各股特別是招商銀行目前被各大基金持倉,當然,由于“招行”有助于基金總體市值的增加(各基金均有相當數量的戰略投資的原始股),所以,雖然大盤本周較弱,但本周很可能是本月之中,最弱的一周。
也就是說,本周的低點,應該是一個相對的低點了。最近的股市,用“平穩”二字還是可以概括的吧。截止至8月31日,除了ST東源之外,1200多家上市公司已經公布了中報,總體看業績不盡如人意,考慮到近期監管加強,會計制度趨于嚴格,可信度較過去為高。不過1000多家公司,只有40來家提出分配方案,實際分不分,也還難說得很,這個分紅比例不到4%,而且在這些擬分配的公司中,轉增股本、送股的占三分之二以上,真正拿出銀子來分配的公司風毛麟角。大部分公司付之闕如,讓投資者稍失所望,因而報表公布之后市場缺乏激情,沒有什么波瀾,那么,本周市場選擇向下進行調整,就是題中應有之意。
相對而言,在業績方面,滬市明顯要優于深市。據統計,滬市公司半年報平均業績比深市高出一成,新股是主要功臣。兩市比較,在加權平均每股收益方面,深市512家上市公司為0.076元,滬市693家公司則達到了0.085元,較前者高出11.8%;在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上,滬市上市公司為3.353%,深市上市公司為2.96%,較前者低11.6%。
按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的統計數據表明,除深滬本地股重組效果差異等因素外,深滬兩市半年報業績相差一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兩市擴容狀況差異。特別是在近一年多的時間內,這個差踞越來越大。
深市自2000年10月以來,已停止發新股,而滬市上市公司的家數卻已增加了約30%。因此,新股的加盟有效地支持著滬市的投資價值。
該項統計表明,在老公司方面,深滬兩市公司的2002年半年報業績差距相當小,部分重要財務指標則幾乎一致。以2000年10月為界限,滬市當時有532家上市公司,其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0821元,較深市公司的0.076元高出了約8.03%;而在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上,滬市532家上市公司僅為2.99%,這一指標與深市的2.96%大體相當。顯然,在資產獲利能力方面,深滬兩市的老公司基本上處于同一水平線,并無太大的差距。
具體而言,自從2000年10月以來,滬市先后有161家新公司上市,其平均財務指標大大優于滬市老公司。在加權平均每股收益上,161家新公司達到了0.0896元,較532家滬市老公司高出9.14%;在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方面,滬市新公司為3.94%,比老公司更是多出31.77%。這樣,新上市公司直接拉動整個滬市的業績水平:滬市的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由0.0821元漲至0.085元,提升了3.53%;在凈資產收益率上,滬市平均水平則由2.99%大漲至3.353%,貢獻率高達12.14%。因此,新股擴容對整個滬市業績影響較為突出。
特別是由于華能國際、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中國石化等大盤股的陸續上市,使滬市161家新公司就達到了147.78億元,而滬市532家老公司上半年實現的凈利潤總額175.55億元。即使是在每股收益上,新股的貢獻,如華能國際的每股收益達0.30元,招商銀行與中國石化也超過了0.10元,遠遠高于滬市平均水平。同時,民生銀行、華能國際等凈資產收益率則較平均水平高出八成以上。
另外,統計數據表明,隨著新股上市制度進行變革,特別是核準制的實施,更多優秀企業得以上市,這使得新上市公司在質量上也有提高,從而進一步拉大了深滬兩個市場的差距。
以今年上市的46只新股為例,在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下滑的情況下,這些公司的總體利潤則優于整體國民經濟的表現: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約為36億元,同比上升8.6%。同時,盡管新股高溢價發行導致凈資產在短期內快速增長,但是,這46只新股半年報的加權平均每股收益仍然達到了0.14元,這一數字較滬市693家公司平均值高出64.7%。而在2001年報中,滬市2001年新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較滬市公司平均水平僅高出14.8%。
本章股市論語,說一說《憲問》章怨天尤人。孔夫子周游列國,曾經這樣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意思是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備人,學習禮樂,上達天命,這些是可以經受任何檢驗的東西吧。
這段話在孔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其中對于樂觀主義的別解,對于個人命運與機遇的論說,很為歷代重視。而且在今天的口語中,這也是經常出現的高頻詞組之一。
在研究人的命運與機遇方面,論語有相當多的論述。不過,大多只是推崇天命觀,勤奮向上,忠君、報國。但是“不怨天、不尤人”卻反應了孔學中的人生觀,特別是樂觀的表述,有“人定”勝于“天定”的學者風范。
指出這一點的人,首先是蘇軾。蘇軾在中進士之后,曾經給他的老師、宋代大詩人梅圣俞寫信時說,每當我讀到歷史,總是暗暗地感嘆周公沒有遇到知已。等到讀到《史記》,看到孔夫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油然而笑。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上梅直講書》)”
蘇軾認為,周公之所以沒有朋友,是因為以其親人、兄弟也不能知道他的心思,所以“誰與其共樂富貴?”反之,孔夫子即使在最貧賤的時候,他身邊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當時天下的人才。“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材,則亦足以樂乎此也。”
蘇軾說:孔夫子說“不怨天、不尤人”,所以他是快樂的,我也要做這樣的人,不可以茍且地追求富貴,也不悲觀地自甘于貧賤,名滿天下的人,必然有真實的才能。
這里我們要提一下蘇軾參加進士考試的那篇文章,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篇章,《刑賞忠厚之論》,這篇文章,才華橫溢,其中的主旨是宣揚儒家的“重賞輕罰”的仁政思想,文風一掃浮靡艱澀,因而得到主考官歐陽修和梅圣喻的賞識,他們曾經想將該文列為第一名(狀元),但是怕是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兩人怕為曾鞏所譏笑)所作,才列為第二。而蘇軾在文章中說:“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因其褒貶之義,以制賞罰,亦忠厚之至也。”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批評從嚴、處理從寬”,“對事不對人”,“重在教育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思。 而對于“不怨天、不尤人”,其在命運與機遇方面的解釋,最重要的則是近代的大學者王國維先生。
王國維先生是近代中國學問研究上少有的大學問家,在史學、文學、文字學(小學)諸領域,均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對于與哲學有相當密切關系的“命學”,研究也很深刻。
他有一篇“論命”的文字,名為《原命》,指出了在中國哲學方面的“命”,只有二個意思,一曰“定命論”,所言為“禍福壽夭、天之有命”;二曰“定業論”,是說善惡賢愚不肖之有命,而一切動因皆由前定。并說,所有中國古代哲學家,除了墨子之外,皆為“定命論者”,而且一言以蔽之,均可以歸之于儒學。那就是“不怨天”,這就是定命論的本質;而“不尤人”,也就是“定業論”的本質。此題另議。
所以我們說,最簡單地解釋,所謂“不怨天、不尤人”,可以看作是快樂的本源。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們用不著怨天尤人,寵辱不驚,治亂不動,投資股市也一樣。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由于目前的盤面比較復雜,所以,對于后市的行情,我們主張大家多看開放式基金。
目前,市場已經有了2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沿著基金公司批設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時期,1998年3月至1999年4月期間建立起的最初10家基金管理公司,這十家公司基本生存空間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建立的。最典型的是基金裕元在熱炒之下最高曾達到每基金單位10元的市場最高記錄。此期間10家公司規模基本都達到六七十億元左右(嘉實例外)業績由于可以打新股而顯得十分優秀。
2001年上半年,對于清盤基金,陸續開立或籌建了6家(易方達、銀華、融通、寶盈、長城、中融)基金管理公司(以老基金改制為籌碼獲得批準擴發),其中首只發售的基金以改制基金為主,也開了由證券公司包銷基金天華的先例。
今年,市場進入了第三階段,其特征是“好人舉手制度”,此后,管理層批設了4家公司,銀河、合豐、天同、長信(籌),這是完全以市場為導向尋求生存空間,在基金的發行方面,投資者網上申購的中簽率已經達到100%。而且,一般是上市首日即告跌破面值。
回顧這個市場的轉型,我們發現,基金公司募集資金最高的是64億元的富國動態平衡,而且,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總體規模也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
從目前很有限的公布數據看,機構應該是支持開放式基金銷售額的主流,如南方穩健戶均買入份額達9.8萬份,國泰金鷹增長戶均買入9.45萬份,富國動態平衡達到7.39萬份。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虧錢效應”,令大多數人僅對證券投資基金望而卻步。
現在誰也不能否認,這場基金盛宴的真正主角是基金管理公司、商業銀行、機構投資者,本應是這場游戲主角的中小投資者正在離這場游戲越來越遠。回想現在被稱之為老基金的基金,其實當年也曾經是“新基金”,這些基金,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回報率(免稅)高居市場之首,如今的開放式基金可以說是生不逢時,沒有了當年的無限風光。
目前,基金業的管理費收取比例為1.2%,按照一只基金每天的市場凈值提取,1998年以來,基金管理公司提取的管理費已經達到30億元人民幣。但是大多數老基金,給以投資人的長期回報,是相當豐厚的。
本月是多家新發行的開放式基金入市,在上個月的基金大擴容時,先后有富國動態平衡、易方達平衡增長、融通新藍籌、南方寶元債券、銀豐平衡、寶盈洪利、長盛成長價值、大成價值增長等8只基金獲準發行,至此中國證券市場的開放式基金已達到14家。
與此同時,成立基金公司的門檻也已經很低,8月6日長信基金管理公司獲準籌建,8月8日天同基金管理公司獲準開業,8月27日廣發證券傳出消息,已獲準籌建金鷹基金管理公司,目前還有14家處在襁褓中的企業型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積極地申請、籌備之中。
回顧6月,周小川主席在“2002年中國上市公司高峰會”上發表了有關大力培養機構投資者的講話后,基金業再度活躍,并迅速出現“八月基金遍地開”的景象,發展基金業、積極發展機構投資者是管理層針對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不合理而開出的藥方之一。
有兩件事也是前所未有的:其一是證監會啟動了“1+1”政策,即告別“拼盤基金公司”,每家包括四五個實力均等的股東,且不存在控股股東,目前,各家券商均可以成立一家自己控股的基金公司和一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
其二,是采用了“好人舉手制度”,即只要條件具備,自己主動要求成立基金公司就可以獲批,申請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由此相對變得非常容易。 目前,基金公司管理、銀行代銷托管等費用所造成的手續費的形成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投資者還在觀望。因為按照目前的手續費水平,基金管理費比例1.2%,申購費1%,贖回費0.5%,加起來就是2.7%,也就是說,投資者一旦購買,所花費的當期成本已經超過的股票。當然,基金的風險較小,但是同樣賺錢的效應也有折扣。
我們認為,盈利與風險,是基金業存在的兩條底限,基金在這兩條線上的起伏會決定它們的前途。
在基金大發展的熱浪之中,我們發現盈利已經不再是營銷的主打招牌,因為現在的市場賺錢很難。除了國債投資,我們看不到合法地賺取超過8%的投資回報的任何路徑,而8%應該是開放式基金的“保本且持平”于銀行利率的低線。
最早的三家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南方穩健成長、華夏成長由于問世時間好,入市在低位,都出現一些盈利,但今年6月份第二批開放式基金就不一樣了,其中鵬華先買國債受損,“6 24”后買股票再折一陣,連續遭受損失,現在該基金已經感覺到了壓力。
與盈利捆綁在一起的是風險,發行和管理成本較高,成本高就意味著需求較高回報,這就埋藏著很大風險,一旦有風吹草動,出現大規模贖回,就會出現海外基金經常“歸零”的現象。
可以這樣說,現在市場上最大的投資動向就是基金的動向,年內如何完成其“投資大法”,是我們市場的熱門看點之一。這些基金,能否“不怨天、不尤人”,誠實經營,就是其能否生存下去的唯一的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