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軍
據媒體披露,廣東地區的上市公司、證券公司、風險投資公司等紛紛看好基金管理公司,已有13家機構自愿“好人舉手”,報送申請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自律備案材料,其中,以廣州證券為主發起人設立的金鷹基金管理公司日前已獲中國證監會批準籌建。為什么有如此眾多的“好人舉手”對設立基金趨之若騖,形成新一輪基金擴容高潮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基金業已經成為券商傭金市場化改革以后金融業中最有獲利前景的行業。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能夠取得非常穩定豐厚的報酬,目前基金管理人的報酬主要指的是基金管理費,通常以基金資產凈值的1.5%年費率計提。一只規模在30億元的大型基金,單純依靠收取管理費就能夠得到一年4500萬元的穩定收入,而基金管理和運作所需要的人工費用與經營管理開支相對小得多,投資設立證券投資基金就可以得到豐厚利潤了。由于管理費提取只與基金資產凈值掛鉤,與基金經理人的能力脫鉤,造成賺錢的基金與賠錢的基金所提管理費差不多,分紅多的基金反而不如分紅少的基金公司提的管理費多。其結果是基金管理人非常熱衷于通過擴容增加基金的數量和規模,而基金投資人卻沒有任何機制制約和調動管理人的積極性以提高基金收益和回報水平。
另一原因則是管理層對設立基金所實行的“好人舉手”制度。去年5月中國證監會向社會公布的《關于申請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若干問題的通知》規定所有擬作為基金管理公司發起人的機構都需向證券監管部門和證券交易所提交自律承諾書,承諾嚴格規范自身證券投資行為,其目的是為了規范基金管理公司的設立行為,促進基金管理公司發起人依法運作、嚴格自律。顯然,僅僅是做出“誠信”承諾,而這承諾其實本來就是一個守法經營的基金管理人都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這樣的“好人”確實太容易做到了,其結果當然會引來無數機構的虎視眈眈。
但是,“好人舉手”或者基金擴容帶來怎樣的結果呢?
一方面,新的基金管理公司接踵而至,新的基金發行接連不斷,封閉式、開放式一擁而上,小盤基金擴募到大盤,新一輪基金擴容高潮就此掀起。即使股市行情低迷,基金業績差強人意,發行困難重重,基金公司還是使盡渾身解數要發更多的基金。投資者不買賬,就在營銷上大做文章,“噱頭”一般的營銷概念層出不窮,弄得那些投資人暈頭轉向,目的無非是擴大基金規模,穩定獲取管理費收入。而另一方面,由于基金經營上沒有明確的制約激勵機制,大多數基金都采取了無為而治的策略,“寧可錯過,不可做錯”,既不因此承擔太大的市場風險,更不承擔可能違規的政策風險,也不至于受到市場的抨擊。至于業績太差、折價交易等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很簡單,行情不好就是最好的托詞。只是廣大的投資者又為什么要交納管理費找這樣的專家理財呢?
最后一句話,沒有誰會自稱是“惡人”,但如果“好人”就可以如此好報,那么管理層是否應該讓更多的人分享一下呢?私募基金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也有極大的信用風險,管理層是否可以積極加以引導呢?讓私募基金與證券投資基金公平競爭,對投資者、對股市的興旺都會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