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每個都在談南美的經濟危機,那么為什么會出現經濟危機?
最近以來,各國經濟危機反映了一個相似的過程,也很經典。首先是貨幣兌付出現了問題,這是故事的開始。危機迅速蔓延,原有的虛假繁榮被得以暴露,銀行紛紛宣布倒閉,
他們的客戶在更早的時候已經倒閉。市面出現了騷亂,居民開始哄搶各種商品。危機也并不局限于發生在某一國,周邊國家立即感受到了壓力。
社會化分工,使每一個人可以更專注于一個狹小的領域,這種細化的分工使勞動生產效率的提升有了可能,結局是社會財富總量更多,即便在分配上未必能使人人滿意。一個副產品是,我們并不能獨立于社會生存。
整個社會的分工協作由市場來協調,市場使資源得以有效的配置,其中的關鍵是貨幣。當然如果貨幣突然失去紐帶作用,那么整個經濟運轉就會停頓下來。這時候,我們就發現,我們處境居然要比原始人還要糟糕。我們遠離我們所必需的一切,無論是面包還是洗發水。
延伸一下這個問題。穩定的匯率要比低廉的匯率,更能促使出口的增長。亞洲金融危機中,東南亞急劇貶值的貨幣并沒有給予出口以多大的幫助。因為急劇貶值的貨幣,使采購變得困難重重。
既然社會化的分工帶來了勞動生產效率的提升的可能,我們就希望擴大市場的規模,使這一潛力得以進一步釋放。WTO就是擴大市場規模的一種途徑。從邏輯上說,最終社會財富可以實現最大化,每一個市場的參與者都能從中獲利。當然,市場的運轉就變得更加復雜,它已經是很復雜了。比如說,涉及了貨幣間的兌換。我們通過貨幣的兌換,將市場與市場連接了起來。
和企業一樣,有時候特定地區經濟,也可以是一種摻假的行為,繁榮可能只是一種假象。這里涉及了現金流。但在一個金融的背景下,現金流就不再是一個問題。簡單的說,你現在可以用明天你才賺到的錢,即便明天是個未知數。當然信用支付,同時意味著,你的支付能力取決于債權人的理解。
《資本論》中有這樣的敘述:貨幣轉化為商品是容易的,反過來則是驚險的一躍。這是一個假設,在市場正常運轉的情況下,這是毫無疑問的。一旦這一假設受到了質疑,后果就變得不堪設想。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市場依然會是存在的,企業間倒退到,實行以物易物,勉強運轉市場。無疑,效率就非常低下。
必須要指出的是,在有強有力政府的前提下,市場體系的恢復也并不是很難。對散落在城市街頭的人予以救濟,對銀行系統注入資金,對貨幣的未來前景予以承諾。整個危機還是能夠很快的過去。當然,目前的危機,雖然已經有一個很大的規模,但依然局限于地區。如果暴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 5361,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