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特約撰稿 縹緲
很多市場投資者都困惑:現在的盤面是怎么啦?
自“6.24行情”以來,有這么多重大利好,大資金進去很多,只大漲兩天半;調整的時間卻很長,兩個多月了,現在剛剛企穩反彈,結果又是調整。
其實,目前的行情,我的感覺,是自去年國慶與中秋“雙節”就開始尋求筑底的,進場護盤的資金采用先砸后洗、反復夯實的手法。其進場點位大致是1766點一帶,此后縮量向下壓盤,一直到1346點,然后緩慢地反復推高到1600點,最后借“6.24”政策利好在1730點一帶與后續資金換籌出場。
在這段時間內,由于期間曾有過三次大的脈沖震蕩,包括三至四次政策利多因素的助力:去年10月23日、今年1月31日、3月11日以及6月24日,所以,在資金很少的情況下,參與筑底的部分資金,整體羸利大約可以達到20%,這應該是“6.24行情”當天出場的部分機構的底牌。
知道這一點,我們對前期進場與出場(大致相當)的資金,就能有個大體的判斷;對于大盤的底部構造,包括目前的浪型,也能有個大體的判斷。
“6.24行情”,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是政策資金以外的其它主力資金的二次進場、做多。由于市場不等人,于是行情從一開始就顯得比較粗糙。其主要的問題是,“6.24行情”到底想要解決什么問題?大家到現在也都沒有想清楚。
中國股市在此之前,很多嚴重的問題已經出現,一些大的資金鏈條已經發生了斷裂;很多中小機構也已經繃緊張力。“6.24”的政策,本來是足以發動一波大級別的行情的,但是,進場的資金的實力卻被這些背景問題所消耗,沒有留足后續力量。以至于“前驅有功,后援無繼”,場內機構現在是“守成”,誰還有心情和力量給別人抬轎子!
所以,部分券商與機構在“6.24行情”的當天,出現了多空互換的對沖行為,而當日的多方顯然是代表了政策的導向,當日的空方又全是政策呵護、同時也呵護政策的市場主流,以此來判斷,就可以知道此后相當一段時間之內,市場已經不會再次形成比較強大的做空的新的機構。那么,我們基本上就可以理解,在今后:市場持續做多的愿望,一定會大于持續做空的愿望(嚴格地說,其實我國市場中從來沒有合理的空頭!),而做空的能量,在一段時間之后,終會消耗完結。
這個現狀是復雜的,也是中國證券市場前所未有的復雜情況。因此,幾乎可以斷言,此后的大盤走勢,也將以一種復雜的形態完成它的漲跌。盡管主基調是強勢,但走勢卻會出現以平衡市為主打的局面。
比如本周,大盤股出現強勢調整,大盤也并不能下跌,機會有,陷阱也有,但是都無足輕重。
掌握了大的方向,我們的操作就會有一些把握。
另外,本周作為“6.24行情”的多方,以南方、鵬華、易方達、富國、大成、博時、華夏等基金公司旗下共33只基金,都公布了半年報,而此前長盛、融通和銀華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半年報也已公布。這些報表,值得大家深入研究。我們從這33份半年報可以發現,基金在6.24行情之后,對下半年行情判斷已經大體趨于一致:普遍謹慎地看多后市。
他們的基本分析如何呢?我們看到,大多數基金經理們認為,影響中國證券市場中長期走勢的主要因素包括上市公司業績和政策因素,而資金面和技術面對證券市場的短期走勢起主要作用。
其中,宏觀經濟基本面和政策面被認為是支持證券市場下半年走好的重要因素。大多數的基金的基本面分析認為,上半年GDP增幅達7.8%,比多數人的預期要好一些,宏觀經濟形勢可以維持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持股信心。
從政策面的角度看,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停止國有股減持的決定,這是管理層繼出臺降息、降稅、降傭、新股二級市場配售以后的又一重大利好舉措,這意味著導致去年以來股市下跌的很重要的政策因素已經消除。同時,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增發新股的通知》,它是對市場化推進過程中引發問題的一種修正,對市場也構成實質性的利好支撐。
至于資金面方面,有些基金與機構也進行了預測,今后可能出臺的政策會從資金面上支持股市進一步向好。在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包括證券投資基金、商業保險和社保資金、私募基金等)的政策作用下,儲蓄資金有望逐步分流進入證券市場,同時有條件地開放國內證券市場等政策也將對國內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求關系產生深遠影響。
不過,短期之內,由于上市公司業績難以大幅提升,這將成為股市在今年下半年難以持續走高的最大障礙。另外,前期市場下跌也集中暴露出一些問題,也使投資者、特別是多方更趨謹慎,而問題的解決和投資信心的恢復都需要時間。
綜合各方面因素,場內多方普遍謹慎地看好后市,認為今年下半年很可能是一個平衡市,短期內下跌和上漲的空間都不會太大。與此對應,投資機構在操作上,也會適時調整其操作,應該是以分散投資、波段策略為主。
此外,也有基金經理在總結今年上半年的操作得失時表示,對“6.24行情”的把握已經成為影響上半年基金業績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并表示將加強對政策面的研究。
我們感覺,下半年的市場投資思維,主要還是在平衡與穩定中賺取差價,其中,可以預期的新政策不會很多,所以本期股市論語,說《公冶長》知仁。
魯國的孟氏急需用人,到孔夫子的門下訪求能夠治理國家的賢才。孟武子先是看中了子路,問孔夫子說:子路做到了“仁”嗎?孔夫子說:我不知道。子路這個人,在“千乘之國,可使治賦也,不知其仁也。”孟武子又看中了冉求,問:冉求這個人,做到了“仁”了嗎?孔夫子說:冉求這個人,在“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以使為宰也,不知其仁”。孟武子又問:那么公西子華呢?孔夫子說:公西赤這個人,可以辦外交,“束帶立于朝,不知其仁也”。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對于知仁,孔學是有比較高的評價的。一般的才能,均不能稱之為仁,而仁也是一種為人的道德與品性,是不能與才能與學識進行比較的。在古代已經失傳的兵書《三略》之中,有一句經常被人引用的話,曰:“不讓仁者理財”。作為軍事常識,這也是兵家的基本戰略之一。對此,孔學本身并沒有具體的分析,但是從后人韓非的著作《五蠹》之中,我們可以看到韓非子對孔學在這方面的理性批判。
我們知道,在古代,理軍既是理財,無財無以養軍,所以,韓非子曾經列舉了“不使仁者理財”的大略,其中最重要的,是關于國家的法治與知仁這兩個概念。古人的法,并不同于今天我們所說的法,而是以什么方式來實行君權的方法,而孔夫子的“知仁”,以韓非子的歸納,共有十多項可能發生的弊端。后人把這些都歸之于“為富不仁說”。分析這些“情理之外,法理之內”的行為,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借鑒。
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其實說的也是孔學在理財與強國方面是不行的。那么,為什么古人還要說“半部《論語》安天下,半部《論語》治太平”呢?如今,對于孔學研究也很盛行,如香港自治行政政府是“以儒治港”,黨中央也多次提出過“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等等;而本欄最近兩年以來,更以《論語》的一些行政思想研究股市政策,屢有奇中。
要解釋這個問題,則要說到儒學思想史上的“義利之辯”,這是有關后人尊崇儒學的一次很大的辯言,進行這次辯論的是子思的學生孟子。孟子辯白了儒家的大道,在于民生,“一俸一祿,民脂民膏”。而生民是國家之本,是行政之本,所以,“不讓仁者理財”,是強調仁者需要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不能站在百姓的對立面理財,才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孟子認為: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儒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孟子離蔞》上)。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如果心安理得地看著別人處于危險之中卻不去救助,而且還利用別人的災難從中獲利,把足以亡國敗家的事當著有趣的事來追求,這樣的人,不可以向他進言。如果他聽得進別人的進言,那么怎么會發生許多亡國、敗家的事呢?這是“不使仁者理財”的本意。
孟子說:從前有小孩子唱歌:滄浪的水清亮呀,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混濁呀,可以洗我的鞋子。所以孔子曾經這樣說過:水清就可以洗纓,水濁就只能洗腳,這都是水本身的狀態決定的。對人來說,這是內因決定外因,自己不尊重自己,人家才不尊重你的。理財也是一樣,否則“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國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太甲》說:先天造成的罪孽還可以逃避,自己作的孽,逃也逃不掉,說得就是這種情況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儒學對于與民有利的事,從來都是不遺余力的。而儒學“仁”的觀念,包括理財的觀念,說深了離不開“愛民”這兩個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炒股呢,也要想到我們其實也離不開市場與投資者,也要有道。把握這一條,就可以知道市場的根本是什么。
而我們認為,這就是孟子所謂“政存三異(政、法、言),道在七絲(微小的地方)”、“百姓是天下之父母”的道理所在!
“仁”之大義,孟子捧為“道”的精華(與《老》、《莊》的道,有所不同,只計民生,不涉自然),傳習一千多年。
當歷史到了唐宋,這一條已經普及到了在所有的官衙中立碑勒銘,讓官吏以此治理天下,史稱“戒石銘”。其中的主要意思是:“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國是資;朕之賞罰,國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母,莫不仁慈。”
這也就是說,國家的一切,來自愛民,“賦輿”、“軍國”、賞罰用度、官之俸祿,都來自百姓的富足,來自君主的仁政。目前,國內相當的機構都可以感覺到行情難做,存在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素,我們建議也可以考慮一下“不使仁者理財”這種古人的思路,不要把理財的思路,擺到市場的對立面上。理解投資,理解市場,才能走出當前的短期困局。
事實上,如我們前期所引用的資料,截至2002年5月底,118家證券公司凈資產額為917億元,不良資產卻高達460億元,不良資產率超過50%。僅就數據而言,中國證券業的狀況非常嚴峻。而在2001年度對87家證券公司的審計中,審計意見不干凈的占55.17%,其中帶解釋性說明的占14.94%、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占12.64%,無法表示意見的有1家。
輿論在關注投資機構問題的同時,也不自覺地引導著其它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對于市場的種種看法。我們注意到,一些評論人士已經有意無意地直接把股市的問題跟其它一些中國目前的社會現實聯系在了一起,甚至認為股市治理不好了,是積重難返了。而股市的投機性也幾乎成了一些社會矛盾的根源。這些言論,無疑使目前的市場機構的擔心有了某種依據。
但是,我們認為,這顯然不是政府建立及呵護中國股市的本意。
因為自去年大盤走軟之后,市場已經進行了相當深入的反思,作為對社會各種質疑的回應,這也是史無前例的。但是,沒有誰能說清,對一個新興市場來說,市場什么樣子才是合理的,規范的,并沒有能夠明確地界定哪些市場行為可以算違規,而哪些行為可以視為允許。而為市場和諸多機構所詬病的多重標準的問題,也一直缺乏正面的回答。
我們發現,盡管股市正在越來越規范,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也是越來越巨大,盡管許多國有企業正在股市的支持下走向根本性的好轉,但今后還應該明確的一個基本問題是,上市公司只是市場化的一個結果,卻絕對不是企業唯一的存在形式;現代企業制度更不是只靠股市來建立的。雖然有數據顯示,相當多的上市企業比較規范,但是,這和國企改革本身,也是兩個概念。我們感覺那些以上市為唯一依據、有意無意地強化股市融資功能的社會群體,已經走向了股市的背面,而對于尚處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來說,不是“一股就靈”,而投資的機會應該來自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更多根源于發展機會的選擇上,創造一個公正平等的競爭和創業環境,為社會提供公平、分開、合理、合法的投資機會,才是最為對癥的良藥,而不是把更多的指責和口水潑在股市和市場機構的身上。
尊重那些為中國證券市場的建立、健全、發展做出過貢獻,并且通過合法投資誠實致富的人,意味著中國股市的明天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承認。
因此,現在的盤面是很難的,這是可以理解的。當市況比較平衡,就更需要相信自己,那么,說到底“政策是綱”,只要多給市場一點時間,以修復缺乏誠信的市場,以重新恢復市場的活躍。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這是何等的智慧啊!
現在我很想把這種應變的、愉悅的心情傳染給大家,以這種心態持股待長,想不賺錢也難!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 5361,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