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投資者的抱怨,并非是毫無道理的。上市公司沒有體現出太多優勢,相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問題在于上市公司正是從國有企業中優選出來的。這里面的原因是外部股東的缺失,強勢的外部股東。
一些國企沒有上市,但是還是完成了改制,實現了職工持股。暴露了一些問題,這給我們以啟迪。國企改制,當然由企業的經理持有較多的股權,這很重要,企業員工平均分配股權當然是不合適的。在完成改制之后,行政上的約束力肯定就小了。
一些經理的舉動的確是值得我們關注。例如,他從關聯企業,可以是所屬的子公司,“借”一筆錢然后把認股的錢交上。雖然這很滑稽,但是他可以對主管部門說,我又能從那里找錢呢?我要是真有幾百萬,我才不正常。現在,他就成了這家企業的所有人。無疑,普通員工則要真實的出資。類似的故事,也出現在上市公司中,即便是沒有那么極端。那么改制對企業的促進體現在什么地方呢?原有的約束弱化了,新的約束又沒能建立起來。
不用懷疑股份制的合理性,也不用否認現代企業制度的價值。但是它不能缺失任何一個環節。在這里,關鍵在于缺乏強有力的外部股東。類似于上面所涉及的貓膩,存在強勢外部股東的前提下,根本是不可能去嘗試的,至少也是在控制中的。一些上市公司造假,不是因為手段高超,足以掩人耳目,而是因為根本無人過問。
小額投資者怎么可能約束企業管理層的行為,即便是企業的內部員工也同樣不能起到這一作用。既然投資數額很少,既然弱勢群體涉及的手段很有限。散戶承擔不了股東的工作。負面的財媒報道,是社會最后一道防線。我更愿意把負面的報道,理解為是一塊磚頭。扔出去,就有人叫喚。但是事情如果到值得媒體報道的時候,那就太晚了。
其實企業上市,目的就在于,外部股東進入更為容易。我們則有特定的困難,國有股是不能流通的,A股B股H股也互不流通,即便代表的是完全相同的企業份額。基金辜負了市場的期望,他們滿足于迅速的買入和賣出,或者是指數化投資。當然基金是私人持有的,我們只能期望,我們不能要求。
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引入外部股東問題。上市會退化為單純的融資行為,不會有更多建設性的內涵。在利率沒有市場化時,融資行為可能也不會對資源配置形成太積極的影響。當然市場會要求,管理層以行政的方式對企業實施更多干預,既然缺失必要的制約力量。基本上就是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了,只是執行起來更為復雜。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那些已經擁有強勢外部股東的上市公司,顯然是我們要優先考慮的投資標的。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
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 5361,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