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頻繁的企業丑聞說明一個事實,這和道德無關,這更多是一個“技術”問題。正確的看待問題很重要,起碼對投資者而言是這樣。
今天我們中的許多人擁有股票,這實際上很不同尋常,在記憶中,持有股票的是極少
數人。某種程度上前期推動股市的動力,并不是低通漲低利率,而是持有股票在今天變得便利。既然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持有股票,這肯定就改變了企業的融資結構,此前企業的融資無疑更多依賴于銀行系統。
必須要指出的是,融資結構的變化對經濟是有利的。既然企業的資本金充裕,銀行系統就更加穩健,重要的是企業創新有了保障,借錢創新可不容易。它形成了一個正面的循環,邏輯上,企業的贏利能力將會上升。
如果在傳統企業工作過一段時間就知道,企業的贏利數據并不是來源于會計,而是企業經理的認識。每當到了結算期,財務人員就會向經理人詢問,我們這期的利潤應該是多少。企業經理人經常把當期費用列為資本支出,以便分期攤銷,不需要驚訝,在另一些時候,又會反方向那么做。誰來制約?銀行不會那么做,既然她已經有了足夠的擔保物。股東嗎?贏利根本就不重要,關鍵是穩定的紅利發放。
一些讀者將痛斥我又在胡扯,但事實就是這樣,只不過現在你已經有了新的固有思維。傳統上,支持企業經理那么做的理由是,要使贏利曲線看上去顯得平緩。企業應當給外界一種穩健發展的印象,即便這偏離了事實。企業業績曲線的現實應當是崎嶇不平,但公眾未必能夠接受這一點,起碼經理人認為公眾很難接受這一點。
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對標的物的評估毫無一致之處。企業的運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不同,認識轉變則需要一個過程。十年以前,很少人會談論商譽沖銷之類的命題,它只在商業教科書中被偶爾提及。不是為了學生未來的實踐,而是為了保證學術體系的完整性。但今天,任何一份報紙的財經版上,都是這類新聞。
目前頻繁的丑聞,事實上是股東利益愿望的一種體現。財經類媒體對應的是讀者需求。問題在于,這一溝通形式是否是合適的。對企業越來越多的質疑,傷害了企業本身,企業根本是無所適從。也可以這樣理解,投資者、企業經理和媒體,都需要調整,以適應對方。
當然經濟有自己的行為軌跡。其實我想說的是,大多數的投資決策都是正確的,即便出現了所謂的丑聞也是如此。真正惡劣的事件非常之少,而且也絕對不比以往為多。這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并沒有進入某個新的階段。對,銀廣夏的投資者可能會一無所有,但滬深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她們所代表的社會經濟十分有活力,只要稍微留意一下身邊的變化,就能予以完全認同。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 5361,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機圖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載最新圖片送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