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強
近來,外資銀行的收費問題,引起報刊上一陣熱炒。7月11日《國際金融報》發表了《國際慣例屈從本土實際外資銀行服務收費降低》接著《北京青年報》在7月12發表《花旗、匯豐銀行人士表示:銀行收費標準沒降》,7月16日《中國青年報》又發表《著名金融專家:儲蓄收費說成國際慣例太牽強》。7月21日《今晚報》刊登《銀行存款收費——別拿“國際
慣例”蒙人》。題圍繞著對存取款該不該收費,這種收費這不是“國際慣例”展開了爭論。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問一問出國人員,他們在國外存款是否收費就知道了。雖然有媒體報道一家外資銀行駐大連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說,小額存款收費只是一些國外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有的銀行收費,有的銀行不收費。而一位經常到美國講學的學者告訴記者,他曾經在美國幾家商業銀行存入過小額款項,并沒有被收取管理費。(《有爭議的行規:是“國際慣例”還是“行業利益”》新華社2002年6月12日)但是媒體好象沒看見,繼續熱炒,人們不禁要問:這么簡單的問題為什么鬧得沸沸揚揚?分析其中的原因,讓人看到了一種實用主義作風在作怪。
4月份以來,國內一些商業銀行正在醞釀對100元以下的存款賬戶收費。上海的工行、農行、中行等8家銀行宣布,從5月1日起將逐步對住房貸款中提前還貸的“違約”行為做“懲罰”,收取一定比例的違約金;并聲明“提前還貸使得銀行的貸款計劃被打亂,銀行貸款的中長期收益受影響,收取違約金也是國際慣例”。還有酒店業、零售業也在忙著制定接軌的“國際慣例”。中國旅游飯店行業協會最近制定的《中國旅游飯店行業規范》中規定:“飯店可以謝絕顧客自帶酒水”。有人解釋說,此規定是根據國際慣例作出的。在南寧,一些超市向供貨商收取入場費、上架費、贊助費、促銷小姐管理費,超市的經營者說,這也屬于國際慣例。由此看來,“國際慣例”成了某些行業利益的“護身符”。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花旗銀行上海分行公共事務部經理郭曄,她在回答記者時采取了兩種說法。7月10日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表示,對收費標準作調整屬于商業決策,花旗銀行浦西支行開業后,始終關注市場變化,在經過周密的市場調查和客戶反饋后,作出降低收費標準的決定。對于“是否違背該行國際慣例”的疑問,郭曄說,花旗的國際慣例是該行在全球各地均采取收費服務的概念,而絕非統一標價,在各地的收費標準均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作調整。她同時表示,不排除花旗銀行上海分行進一步作價格調整的可能性。7月11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采訪時,又說,“美元現金提現時收取0.25%手續費”的標準;同時,每月日均存款不足10萬美元收取100元或12美元月服務費,不低于5000美元免收50元或6美元的服務費的標準始終沒變。“
令人奇怪的是,我們的媒體不去追問郭曄為什么前后說法不一致,卻一再地引用郭曄的話相互辯論。是不是在某些人的眼睛里,外國銀行的人說句話,就是金科玉律?如果郭曄對《北京青年報》說的準確的,她就應該承認自己對《國際金融報》的說法是不妥當的,她總不能說兩種說法都對。其實這也很簡單,如果郭曄是中國一家銀行的雇員,媒體早就要問她為什么前后說法不一致了。由于她是花旗銀行的雇員,所以媒體沒有追問她為什么前后說法不一致。我把這件事講給交易大廳的股民聽,他們到是對我說了一句很樸實的話:“在某些人的眼里,外國人說句話比什么都香。”是不是這樣,我不知道。
現在全世界金融界都大談誠信,花旗銀行上海分行公共事務部經理郭曄在同一個問題上對不同報刊的記者講兩種話,實際上是有損于花旗銀行聲譽的,特別是因為她的兩種不同說法已經挑起了媒體的爭論,她仍然不出來澄清事實,是一種對廣大客戶不負責任的表現。特別是《國際金融報》有一句話十分醒目:“郭曄說,花旗的國際慣例是該行在全球各地均采取收費服務的概念,而絕非統一標價”。請注意“國際慣例”這四個字,什么叫“花旗的國際慣例”,花旗銀行可以制定“國際慣例”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委托花旗銀行制定了這種國際慣例了嗎?世界銀行委托花旗銀行制定這樣的國際慣例了嗎?如果沒有,這就不是國際慣例,只是商業行為。作為花旗銀行的雇員如果連什么是國際慣例,什么是商業慣例都說不清楚,其業務水平如何?那就可想而知了。
《今晚報》的文章指出:花旗銀行在德國的分支機構要求顧客在賬戶上至少有2500歐元的金融資產,如債券、定活期儲蓄存款、股票、基金等。只發客戶滿足這個條件,花旗銀行就可提供免費的“轉賬賬戶”,免費的銀行卡、信用卡。顧客一年省下的賬戶管理費在100歐元左右。花旗銀行也為顧客開設單純的“儲蓄賬戶”,對存款金額沒有任何限制,也不收取任何費用。
《中國青年報》說:據了解,歐洲的銀行一般都向客戶提供兩種賬戶,一種是“轉賬賬戶”,客戶可通過這個賬戶接受匯款,也可從這個賬戶上向外劃款,如支付各種賬單等。大部分銀行對這種“轉賬賬戶”收取管理費,但銀行同時提供超值服務,如免費匯款、免費銀行卡等。對“儲蓄賬戶”,即類似國內的定期或活期存折,不管存款數量多少,銀行都是免費的。
看來,歐洲銀行是不理會郭曄所說的“花旗的國際慣例”,大概還有一些銀行也不理會這個所謂的“國際慣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黃金老說,對儲蓄存款,全世界銀行都不收費,頂多在提供額外服務的時候,額外收費。也就是說,國外銀行對于儲蓄賬戶是不收費的,收費的是轉賬賬戶。黃金老研究員認為,把對小額儲戶收費說成“與國際接軌”,這很牽強。如果銀行以此來為自己辯解,就更不聰明了。
從這些實例,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花旗銀行還是歐洲銀行都有兩種賬戶,只有“轉賬賬戶”是收管理費的,而且達到一定的額度可以免收管理費,至于“儲蓄賬戶”按照“國際慣例”(確切地說是國際商業慣例)是不收費的。
現在我們要對花旗銀行上海分行公共事務部經理郭曄女士提出幾個問題:
第一,在中國內地管理費的是“轉賬賬戶”還是單純的“儲蓄賬戶”,如果對“儲蓄賬戶”也收管理費,為什么對中國顧客和德國顧客采取雙重標準?
第二,對“轉賬賬戶”來說,為什么在德國是2500歐元以下,在中國是5000美元以下,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提高了一倍,究竟為什么?
第三,郭曄始終沒有對媒體說明“轉賬賬戶”與“儲蓄賬戶”的區別,同時對《國際金融報》和《北京青年報》的記者采取了前后不一致的說法,至今不予澄清,而且花旗銀行也沒有說明“轉賬賬戶”與“儲蓄賬戶”區別,引起了中國銀行界的爭論,這種做法是否符合誠信原則?
據《今晚報》的文章說,在中國西北首次登陸的香港東亞銀行對各類客戶(包括內地居民和企業)開展了全面的外匯業務,公開承諾存款的客戶無須支付任何費用。正當一些中國銀行吵吵嚷嚷要向外資銀行靠攏時,外資銀行卻在與“中國慣例”接軌。
現在,我們看清了,一些行業想利用加入WTO的機會,打著“國際慣例”的旗號,謀取行業的超額利潤,而某些外國銀行的雇員又采取前后矛盾的說法引起媒體的爭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我看是一些人頭腦里的“崇洋”思想在作怪,大概自己也沒有弄清什么是“國際慣例”,見到某些東西對自己有利,就大張旗鼓地宣傳,這種作法正是我們加入WTO以后應該注意的問題。我們應該進行系統的國際金融知識教育了,否則一些似是而非的“國際慣例”就要“蒙”中國老百姓了。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欲轉載本文須獲書面授權,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機圖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載最新圖片送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