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筠
證券投資基金的最新資產凈值報告顯示,在6月28日后的一周里,滬深綜合指數分別只有0.6%和0.2%的小幅調整,相對于股指變化而言,封閉式基金的資產凈值縮水幅度相對較大,51家封閉式基縮水幅度大于滬綜指的近20家,大于深綜指的則達到40家,只有11家基金的資產凈值小幅升水或微幅縮水。其中基金金盛、通寶的資產凈值升水幅度最好,分別取得0
.58%和0.34%的周升水幅度。
除封閉式基金資產凈值結果的整體不樂觀之外,人們注意到,在7月1日至5日的五個交易日中,基金的市場表現更加不盡人意。上述五個交易日中,深證基金指數和上證基金指數的周跌幅分別高達1.84%和1.65%,不但大大高于兩市綜合指數的周跌幅,而且高于上證180指數1.5%的周跌幅。若將這一現象與“6.24”行情一周基金普遍高開低走,特別是6.24當日兩市八成以上股票封于漲停而基金少有問津漲停的現象相結合分析,表明6.24以來的兩周時間,封閉基金市場中大資金很可能是在相對高位持續地減持了手中的基金單位。
記得筆者在此前幾周曾就保險公司熱衷于促成封閉式基金轉開放式基金問題做過分析,認為保險公司更多地是想通過封閉式基金轉型一次性地釋放由于封閉式基金普遍長時間折價造成的資產縮水。而“6.24”行情大幅跳空,正好使得延續了較長時間的折價得以釋放,當時基金中不少品種已處于溢價狀態,因而引起基金中大的機構投資人減倉行為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諸如保險公司類的大投資人多為機構法人,在平時進行資產統計時,持有的封閉式基金要以市價計算,長期折價使其因資產價值得不到真實反映,特別是臨近6月底的年中結算日,基金折價將影響基金資產估計甚至機構的中期業績,這些都是機構法人不愿意看到的。另外,基金市場中的理性投資人通常認為由于證券市場的資產變現損失等原因,封閉式基金市場價格處于折價狀況是較為合理的,當基金價格將折價抹平或產生溢價時,他們就會考慮適當減持基金單位,等待日后折價復出時再低吸回補。
上周滬深兩市綜合指數分別回調1.34%和1.1%,而兩市基金指數分別回調0.86%和1.32%,已基本與股指相當。但市場中有兩個現象引人關注。一是幾年來一向業績較佳的基金安信,周內市場表現較差,全周累計跌幅達到2.68%。這家基金長期以來的市價定位一向高于其他大型封閉式基金,即折位幅度較小或常常處于平價和小幅溢價,其原因是,這家基金在投資人中已具品牌效應,市場出于對基金未來業績的預期,而形成了高于其他品種的定價,然而,今年前6個月的資產凈值統計排序結果出來以后,該基金未能保持較好的名次,造成了這家基金的價值回歸。
另一個現象是,上周有兩家封閉式基金宣布中期分紅預案,基金豐和擬每基金單位分紅0.015元,基金科瑞則打算每基金單位分0.0128元,消息公布后市場沒有表現出以往的熱情。析其原因,封閉式基金分紅已與開放式基金分紅形成反差,由于封閉式基金分紅后要在市場上進行除權運作,顯然不如開放基金基金取得收益來得直觀。
事實表明,在封閉式基金市場非理性炒作明顯減少,而難于依靠其市價波動取得差價收益的環境中,基金投資人中認同開放式基金運作模式的投資人比例正在明顯增加。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