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統計給我們一個非常吃驚的結果,高成長的企業反而是安全的,這一群體的倒業率要比普通企業小許多。這與我們習慣上的認識相反,顯然高成長意味一堆突如其來的問題……
因而我們就努力去試圖理解其中的原因。許多人提到了外部環境。高成長的企業更能
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同,比較容易實現融資,低成本的融資,資金對企業還是至關重要的。諸如此類的。那么這真的是原因嗎?
也許其中的理由其實很簡單,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夠實現成長,是因為她本身的資質就不錯。這里面體現了一個因果關系,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可能真的是這樣,但似乎也沒有理由否定成長對企業的促進作用。
沒有壓力就沒有智慧。企業在一種平緩的環境下,雖然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問題,卻沒有相應的動力。對高成長的企業而言不存在小問題,既然他要應付一個不斷擴大的規模,經理人不是從目前的數量級來考慮問題,而是看到了未來。相同問題存在完全不同的敏感性。
思想是促進企業前進的唯一動力。今天跨國公司依據的理論是,被動的市場進入。既然存在關稅的壁壘,或者沒有很合適的技術轉讓接收企業。無疑,跨國運營總是要承擔高于當地企業的運營成本。未來依據的理由是,人群之間更多交流。不是一個瑞典人來中國,學習如何做中國人,也不是相反,教中國人如何學做瑞典人。溝通本身會產生全新的觀念,不同與各自以往。
高成長的企業,不得不從外部獲得所需的人才,而不是嘗試自行摸索。緩慢前行的企業中有一堆觀點完全相同的人。這里涉及了一個價值觀念的問題,外來者能夠認同企業的價值觀念嗎?兩方面的,高成長的企業實際上要努力去消化外來的文化。
企業的成長能夠緩解許多內部矛盾。內部矛盾會讓企業中的每個人都無處藏身。既然大家都很忙,就沒有人搞辦公室政治,這種嘗試也會讓周圍人厭惡,沒有市場。既然企業收入在不斷增加,企業經理的權威性也不會受到質疑。他的決策就更容易被貫徹。
投資者需要轉變觀念,那些看似穩健的企業,可能反而是不合邏輯的,她的問題正在一點點積累。也許很快就會讓我們大吃一驚。回憶一下,在我們周圍的那些“穩健”的企業,她們的近況是怎樣的呢?我一點印象也沒有,事實上她們大都平穩地停業了。高成長的企業出現“狀況”更容易被傳媒所關注,這也可能已經給我們造成了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從本質上說,投資者購買的實際上是企業的經驗,特定領域的經驗。要不然,投資者應當自己運營企業才對。如果一間企業試圖在短時期內獲得更多經驗,那么是與投資者利益相對應的。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