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剛
新浪CEO茅道臨先生最近在回答《經濟觀察報》記者關于"新浪應該是什么樣的企業"時說,"新浪應該是從事增值性信息服務的公司,是賣信息和服務的公司。"
茅道臨先生同時說,"單純的賣信息是沒有用的。你要知道如何把自己跟信息源結合起
來。賣的是經過加工的新東西,確實是為人家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的東西。"
茅道臨先生用兩句話來總結新浪的服務,一句是"通過新浪,企業可以把互聯網融入到它的日常管理程序中去,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做不到這點人家企業根本不跟你談。第二句話叫"通過新浪,網民或者個人可以把互聯網融入到他的個人生活中去,提高生活水平。"
在我們推出《金融數字營銷訪談錄》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有一種信念:我們一定會在現實的情況下找到一條讓互聯網最大化發揮作用的道路。
茅道臨先生以上的兩句話應該是互聯網最大化發揮作用的方向性的描述。
但是,無論是為企業服務,還是為個人服務,互聯網畢竟是一個新東西,沒有體驗便沒有一切;互聯網產生本身就緣于一批電腦工程師的體驗。。。。。。
在最近市面上流行的《未來剛剛發生》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美國一個14歲的小男孩,看到父親賺錢很難;就用爸爸給的零花錢8000元美金投資股票。他選了符合三個條件的股票:第一,沒被人炒過;第二,在同類股票中業績比較好;第三,價位比較低。選定以后這個小男孩把所有的8000元全部投入;然后,他用64個筆名在互聯網各網站進行推薦;結果,小孩的8000元成了800000元。美國的政府監管部門找到了這個小孩;但是這個小孩到底怎樣做的?每一篇推薦文章在每個網站引起的結果怎樣?監管部門的大人們實在無從體驗小孩的行為,最后連處罰也成了問題。
我在基金公司工作的時候,曾經主持過開放式基金銷售系統的開發;當時為了搞清銷售流程,我們同事之間爭論得面紅耳赤;但后來在測試時,我們按實際流程走了一遍,從客戶開始,到銷售顧問、注冊登記、基金經理、期間還包括返回客戶等等,我們所有得同事在過程中擔當了不同得角色;結果,我們在短時間就豁然開朗、大徹大悟。
今天,《新浪金融城》開通了,它不再僅僅是一個網站;它是我們與廣大網友之間共同體驗得平臺。
《金融人物訪談》是業界精英交流經驗的地方;
《數字之路》讓大家自由投稿;
《馬金龍全傳》希望能我們在無聊的時候輕松的獲得專業;
《金融奇才》介紹金融歷史上的值得告訴大家的故事;
還有《金融城新聞》、《企業推薦》、《金融數據實驗室》、《流程分析中心》、《形象設計房》、《直銷中心》等等……
既然是體驗,我們就希望《新浪金融城》擁有更多的功能,效果將會怎么樣?
--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