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后市政策利好的作用會越來越不明顯,當完全沒有作用的時候,行情就會發動)
特約撰稿 縹緲
本周市場因新股配售的刺激,市場大幅震蕩,短期結束了跌勢,繼續整理,總體而言
,低價股的走勢強于高價股;深圳老股總體強于上海老股;科技股仍然強于次新股。
因此,當前市場,可以判斷為入市資金不多,出場資金同樣不多,本周收于1549點,總體還算平衡,是“入略大于出”,對倉位的鎖定確實是比前周、再前一周時,有所加強。
如果這個判斷是正確的,則本周政策行情,大盤仍然沒有見底,周末盤面顯示,下周回落,是繼續縮量并且探底的走勢(如果前期已經見到底部,中期趨勢仍然有希望,長期趨勢仍然有疑問)。
目前有一個問題,就是盤子太輕,又屢次受到政策的干撓,大盤上下兩難。從一級市場來說,目前新股較多,后面還有大把新股在等,包括前幾年培養的用于二板市場的一些公司,這可以對最近三波上沖的量能不能放大提供比較可靠的模型(無新股,深深房初次啟動時,行情可以放大到212億;新股少,白貓初次啟動,可以放量到160億;新股多,深科技初次啟動則只能達到110億左右),買賣力道及量能相差,接近50億元。
我們的感覺,市場的機會總是在于熱點的不斷轉換。尤其可以關注的是深圳市場。這一板塊,調整已經有兩年,很多個股跌幅多已達60以上,籌碼松動,且有長莊在內。而反觀滬市,大盤股還在出貨,日換手通常不到1,買盤稀少;無莊護盤的股票越來越多,所以,本周及上周,這“一上一下”之間,市場有走弱的感覺!
對于大多數市場分析所發表的后市筑底,“頭、肩、底”,我們仍然認為,后市需市場成交量的配合,沒有量,不可能出現什么“頭、肩、底”!“無量便無右肩”,對不對?
對于后市的“筑底行情”,如果是選擇力度最大的,應該是在周線上“開口”,越過支撐位;除非有量配合;以及出現引領人氣的熱點板塊,否則大盤的后市難以樂觀。短線看下周還能整理,市場的信心將會進一步經受考驗。
最近有個笑話:此次新股市值配售的消息的“擠牙膏”式的發布,有點像畫餅充饑?其實,更有點像吃龍蝦,一蝦多吃,一會上一個小零碎兒,最后端上來的準是那個花花綠綠的空殼泡飯。此次市值配售的發布,大家想一想,發布了多少次了,到本周仍然說不清楚,細則之后,不知還有沒有進一步的變化。
所以有經驗的吃客,要搶先下手,不要圖那個“花架子”,這才是利用此次“市值配售”的種種消息來賺錢的關鍵。
龍蝦吃多了,人會變傻;政策吃多了,人會成精。我們判斷,后市政策利好的作用會越來越不明顯,當完全沒有作用的時候,行情就會發動。
下周的走法,會拖著走,也許時間會越來越長,以少量受處理的個股的下跌,來代替大盤的下跌;以少量超強個股的上長,來代替大盤的上長。所以,相當一段時間內,投資者能否適應當前這種盤面,是一個問題。我們認為,6月看世界杯,然后還能看券商之間大打傭金價格戰;7月有大盤股,所以如果大盤在本月仍然不能突破,在增發及擴容的壓力之下,重組股的行情,就會炒一年。
前一時期,我們專門對《論語》在海外學界的影響,進行過一次學術上的交流,今后,我們會向本欄的讀者介紹這方面的情況。在本周,我們首先要介紹一下日本對于儒學的現狀與研究。通過研究發現,首先就是對于誠信問題的不同理解。看一下日本是如何在非常具體的學術上的研究信用,就可以發現日本對于中國儒學的研究,更富于自身的民族色彩,這一特色與日本整體的商業文化有關。
日本學者,以武內義雄為主,經過多年的研究,曾提出一個觀點,他認為:在中國文化中,曾經形成了以“敬”為中心的儒和以“致良知”為中心的儒學,但未曾形成以“誠”為中心的儒學;以“誠”為中心的儒學則是日本儒學倫理思想的特色,它的形成標志日本風格的儒學的誕生。美國有學者也曾指出,近代日本人強調把誠信(“誠”)作為主要道德。
然而,我們已經通過《股市論語》這個欄目,曾經用大量的篇幅向大家證明了,日本學者的上述結論是不妥當的。因為在中國早就存在以“誠”為中心的儒學理論。
必須指出,中國的誠信,是有數千年的文化存積的,日本比不了。因為除了《論語》之外,《孟子》說:“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于親矣。”這里的“誠”是真實無妄,誠實不欺的意思。這或許是“誠”的本義。不過孟子又接著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這就把“誠”高揚為自然界和人際社會的最高道德范疇了。此后的《中庸》的儒學和宋代周敦頤、明代王夫之的儒學,都是以“誠”為中心的儒學。《中庸》說::“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認為天道唯誠,然后有物;一切物的存在,皆決定于天道之誠。
這里的“誠”不僅是道德范疇,而且成了宇宙的本原,具有本體論的意義。宋代周敦頤更明確地以“誠”作為其理論的最高范疇。他說:“誠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通書》)在這里至高無上的宇宙本體被說成是“誠”的來源,而且認為“仁義禮智信”的人倫五常和一切德行都以“誠”為基礎。
明末的王夫之也以“誠”作為其理論的最高范疇,說:“說到一個誠字,是極頂字,……盡天地只是個誠,盡至賢學問只是個思誠。”(《讀四書大全》卷九)兩人不同的是,周敦頤認為“誠”是“靜無”,王夫之認為“誠”是“實有”。
由上述內容來看,不能說中國沒有形成以“誠”為中心的儒學。我們認為,中、日現代儒學的差異,并不在于是否形成了以“誠”為中心的儒學理論,而在于兩國以“誠”為中心的儒學理論對“誠”這一范疇的理解有所不同。
在前期,我們曾經專門撰寫了一些有關誠信的文章,現把其中與證券市場有關的,分為三章,通過本欄與朋友們進行更為深入的交流。我們希望朋友們多提意見,我們更希望能夠通過對于現代的市場人士及各界學人,能繼承我們民族特有的誠信傳統,并希望您繼續給我們留言,您的每一個意見,我們都會認真地對待。
可以這樣說,對于誠信,可以寫的,遠遠不止于“三章”,所以,今后也還會有另外的話題。
這三篇文章是:
一、《真實的謊言》
二、《企業的誠信在于回報股東》
三、《真言廣場上的誠信》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