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
三只青蛙放出來,撲通撲通跳下水。在連續放出三只政策青蛙而不見市場濺起幾多水花的情況下,恐怕連一向標榜不調控行情的中國證監會主席也難聊以自嘲。中國股市的市場化,究竟在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證券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政府明確表示規范和發展證券市場的方針不會改變的方針,對股市穩定發展期望之殷切溢于言表。據說管理層手里有好幾張有力的牌,今年以來,已經連續打出了三張牌,民間戲稱之為三只青蛙。
頭一只青蛙是降息。據測算,2002年企業將因此次降息減少300多億元的凈利息支出。但對2001年上市公司業績已成定局的下滑顯然已經于事無補,因而對當前股市的加油作用并不明顯。今年2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第八次降息時,管理層似乎就已經有了降而不動的思想準備。曾有記者問人行行長戴相龍:如果降息不能奏效怎么辦?戴行長說:我們還有其他措施。但盡管戴行長發出要動員8萬億銀行儲蓄進入股市的豪言壯語,一則畢竟過于不切實際,二則與此同時提出的“北水南調”反而產生了相反效應,致使降息的實際效果難及預想之萬一。
第二只青蛙是降傭。剛剛在5月1日實施的傭金浮動制,按其本意,是要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促使券商通過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來搞活交易,但手操價格決定權的券商不進反退,他們全然不顧自己在市場競爭力上越來越明顯的短處,紛紛把功夫做在價格同盟上,這不僅令這次政策利好甫出娘胎就已經被扼殺在襁褓之中,給躍躍欲試的紅五月行情澆了一瓢冷水,而且有壟斷市場之嫌,顯然有違此項政策出臺的初衷。廣大投資者為之大失所望,管理層恐怕也是大出意外。
這次姍姍來遲的第三只青蛙是恢復配售。按理說,市場對此項政策盼望已久,無疑應是近期最大的利好。可是,新政策才出臺幾天,市場就變了幾次臉。用利好效應被提前消化,不足以解釋投資者反映變化的實質,因為畢竟配售本質上并不是權益之計,就其題中應有之義,配售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同股票發行相伴相隨,如果配售的恢復確實是利好,何在乎政策醞釀時間的長短?事實上,正是出于對該項政策長期穩定性的擔憂,投資者才不得不對其中未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含糊窮追猛打,非要弄個清楚明白不可。投資者擔心,由于新股發行方式的選擇權操之于賣方之手,如果市場申購需求踴躍的話,配售究竟是在保證50%的比例的基礎上讓一讓,還是干脆就得讓路呢?投資者還擔心,由于浮動比例的主動權也掌握賣方之手,如果政策意圖被有意曲解,發行人和承銷方故意選擇政策下限的話,政策給投資者權益設置的利益空間將有可能在合法的名義下被壓縮到最小的范圍之內。那么,這項本來就相當有限的政策利好將未必能達到它的最佳利好效果。
利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沒能產生應有的利好效應,不能不引起廣大投資者的深思。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有利于造好股市,且政策意圖希望股市長期穩定和健康發展,本來這是與投資者的愿望相一致的。但每次利好出來,股市實際上呈現的卻是相背離的走勢,投資者思想上也因此而產生了越來越明顯的逆反心理。其中究竟是什么道理?這不能不從市場的政策定位上找一找原因。
首先,擴容的加速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局部利好。如今一應政策利好出臺的目的,似乎無非是為了擴容。中國證監會主席近期關于十年內中國上市公司增加到3000家的預言言猶在耳,在包括增發新股在內幾乎每天一家新股發行上市的情況下,區區利好效應如何抵消得了擴容的壓力,豈不是大可置疑的么?
其次,國有股減持的陰影始終壓制著市場的上行。近期投資者信心的挫傷主要來自不合理的國有股減持方案。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國有股減持無休無止地暫停并不是恢復投資者信心的根本解決辦法,只要國有股減持一天沒有更好的方案,投資者對什么樣的利好都不可能真正動心。
其三,投資者權益有待真正成為重中之重。管理層嘴上說的是一套,事實上在許多事情上常常口不應心,政策天平總是有意無意地向賣方市場傾斜。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作為買方的投資者來說,所謂政策的“公平”,不過是一種施舍。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