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星
在股市2001年年報公布后,除了引起市場極大關注的:“股指大幅爆跌后,整體市場的市盈率不降反升”現象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現象應該值得深刻反思,即滬深兩市場之間出現了業績(市盈率)的巨大差距。據上海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
滬市:已披露2001年年報的660家上市公司總體平均每股收益為0.176元,總體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7.228%,平均每股凈資產為2.440元,分別較去年下降了19.63%,11.96%和8.27%。有62家公司發生虧損。
深市:已披露年報的513家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06元,加權平均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0.29元,加權平均每股凈資產2.53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03%。虧損公司數量88家。
截止4月30日深滬二市成交均價在10元左右,其中滬市平均股價比深市高,深滬二市的平均市盈率73倍,其中滬市58倍,深市160倍。滬深兩市市盈率出現了巨大差距,而且這還是在滬市平均股價高于深市的情況下出現的!
滬深兩市為什么出現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1)是兩市的地域差距嗎?
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難免出現地域差距,但我們都知道滬深股票市場并不是地方性的交易市場,都是面向全國的交易市場,市場中的上市企業都是分布于全國各地,并沒有什么差別。即使兩市都有一部分本市所屬地的企業,但因數量有限所占比例都不至于影響整體市場,而且兩市本地企業經營業績相差無幾。所以兩市的這個差距并不是源于地域的原因。比如說是上市公司業績下降所導制,在一個相對的封閉經濟體內,要上升都上升、要下降都下降,不應該出現如此大的差異的!
2)是市場規則、會計規則的差異嗎?
滬深兩個交易所雖然有些規則存在差異,但并沒有重大上市取向的區別,比如象美國的紐約股市和那斯達克市場上市公司取向區別非常大,但滬深股市實質上并無此取向區別,許多規則實質上是殊途同歸的規則。而其他的一些差別更不至于對滬深股市產生如此大的差異,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中滬深市場的各項指標都極其接近。
如此眾多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我們看到這種差距是在2001年突兀產生的!所以此問題一定是近期兩市的某一項重大政策、規則的改變而產生的!在過去的一年多的時間里滬深股市的政策、規則的重大差異就只有一個,謎底找到了:因深市籌備創業板,停止了新股的發行上市,所有新股都在滬市發行上市。
滬深市場市盈率的差距暴露出嚴重錯誤的“市盈率圈錢機制”
滬市因為不斷有新股的上市就沒有出現明顯的業績滑坡,而深市因為沒有新股的上市就出現業績的大幅滑坡。事實上也是如此,我們看到滬市的確有一大批新近發行的低市盈率的股票,比如華能國際、中石化、寶鋼股份等等低價大盤股,而新上市的公司的業績大多還可以,整體市盈率較低,所以正是因為這些新的低市盈率的股票,才拉低了滬市的整體市盈率。我們看到除新股外,老一些的股票比如6006**、6007**、6008**序號的這些股票的業績,平均與深市是相差無幾的。
深市因為新股暫停而“市盈率”大幅彪升這一現象,更清楚的證明了市場中廣為流傳的股諺:“一年績優、兩年績平、三年虧損ST”的科學性。同樣我們通過有關統計分析數據可以得到明確的數據: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年7年滬深兩市的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339元、0.344元、0.315元、0.281元、0.249元、0.238元、0.174元。可以明顯發現,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出現的是滑坡跡象,由此市盈率出現逐年高升的狀況,而2001年上市公司的效益滑坡跡象是歷年中幅度最大的。
而這種上市時是績優、高成長、低市盈率,一旦上市成功圈完錢后,就業績滑坡、績劣、高市盈率、虧損的現象,更多的是反映著中國股市的深層次問題:按市盈率理論定價發行新股的嚴重錯誤,已經普遍演變為“市盈率定價圈錢”,并且同時證明了在這種機制促進下,中國股市上市公司的業績存在大面積的造假行為。
因為中國股市由于市場分裂而形成的流通股新股發行的定價機制是由“市盈率”來定價的。而市盈率定價機制就是新股發行價由企業業績來確定,每股收益0。30元按20倍市盈率就可以定發行價6元,若每股收益0。50元,按20倍的市盈率就可以定發行價10元。此機制是表面上是鼓勵好企業上市融資,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業績越好越可以定高價、就可以圈更多的錢”的機制的的鼓勵下!“業績造假”就是“圈錢”最捷徑的方法了,所以上市公司在發行股票的時候業績出奇的好,一旦股票發行成功圈到錢以后,業績就不那么重要了,以后幾年上市公司真實的業績也就逐漸顯現出來,也就出現了“一年績優”“兩年績平”“三年虧損ST”的普遍現象。而正是由于這種現象不是一兩個個例而是普遍現象,從側面反而證明了中國股市的上市公司的業績造假、報表虛構、操縱利潤等等手段,來利用我們中國特色的股票發行機制--市盈率定價下的高溢價發行股票,在市場中利用欺騙手段大肆圈錢。此造假問題在以后的幾年中逐步顯現出來,而幾千萬的投資者成為了最終的受害者。
中國股市如此大面積的造假上市,板子不應該僅僅打在上市公司身上、打在中介機構的身上!重要的是要反思我們的市場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當我們看到政府管理層管理市場的指導思想還是停留在為國企脫困,股票市場就是企業的融資市場,以在市場中融資的多少衡量業績,繼續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分裂,不斷發行錯誤的新股制造歷史遺留問題,把股票當做是按市盈率就可以定價換錢的錯誤理論等等行為,再指責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造假圈錢,還能有說服誰呢?怎樣讓投資者對中國股市建立長期信心呢?中國股市是一個被錯誤的經濟學理論誤導而建立起來的錯誤的畸形的股票市場,十多年發展后的今天,它可能因為正確的理論而重生,也可能因錯誤理論的慣性而死亡!而“中國股市的全流通改革”是唯一的出路。相比近期引起關注的新股市值配售政策而言,在中國股市停止錯誤的新股發行更應該是管理層的當務之急。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張衛星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