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當然不是。我在制造企業呆了很長一段時間,我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我想許多人對這一個問題,一定是誤解了。
討論這了問題的緣由是人才市場的技工的薪金。實際上在傳統上技工的薪金就很高,
十年以前,高級技工的薪金很容易就是普通員工的十倍,或者更多,一般來說也要比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名義薪金要高。至于初級或中級技工的收入則從來有限,今天一個普遍的數字是每月600—800圓,當然基礎的文職人員也不過800—1200圓。
未來十年,影響初級或中級技工薪金主要的變量是糧食價格。糧價上升推動通漲,在我國糧價與通漲的關聯很高,最終會使工資有所增加。如果糧價下跌,將有更多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制造業。。。。。。由于目前國內糧價已經高于國際市場,從環保考慮,也會進口一些糧食。一段時間內,制造業不會太多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
這個問題之所以被提及,是因為技工的薪金相對而言是下降,可能最近是有所反彈,引人注目。市場環境下,唯一的合理解釋是技工的需求減少了。企業配套環境的社會化,使企業的技能需求減少。在以前,通常企業,比如汽車廠,可能在工廠內要完成全部零組件的90%,也可能是更多。但是今天,制造企業的銷售成本中可能90%是來自于外購件。
這是一個共同的道路,以前日本也強調職業教育,不過以后就回歸到大學教育的傳統思路上來了。今天家長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這合乎社會發展的趨勢。有些人引用一些德國日本關于職業教育的名言,這些名言的出處是60年代。
企業實際上不需要受過職業培訓的技工。需要的是受過更充分基礎教育的年輕人,本科畢業,或者至少是完全中學。產業形態在變化以后,某一項操作的要求并不高,很容易就能掌握,重要的是能從這項工作迅速轉移到另一項工作中去。扁平化的組織結構,需要員工有復合能力,能夠獨立解決工作中的相關問題。這一切都是和職業教育專一角度相矛盾的,這一切都依賴于基礎教育。
總是存在結構性的短缺,這里,也許那里。正是因為存在結構性的短缺,所以更需要強調充分基礎教育,這背后就是更強的職業適應能力。
即便是受過職業教育的年輕人在特定時間段落,表現出了效率,也不重要,因為今天的社會在劇烈變化得進程中。這些技能很快就落伍了。當然,也不能對技術發展視而不見,以前模具只能是兩三個人用挫刀一點點的忙上幾周,現在早用線性切割了,幾十分鐘就自動完成。
再不能走鼓吹職業教育的老路了。職業教育是需要的,但應該是開放的,面向社會的,短期的強化培訓。社會還是要全力增大對高校的投入,讓更多年輕人受到高等教育,保障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