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軍
第一,媒體披露上市公司專項檢查將在5月進行,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將聯合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對全國上市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的工作。檢查的重點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行為是否規范,是否損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東的利益。據介紹,監管部門希望通過此次檢查,促進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保護投資者利益,
促進證券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在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年初聯合發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中要求:控股股東要對上市公司及其他股東負有誠信義務,不得損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謀取額外利益,準則同時明確提出,董事負有誠信和勤勉義務。
第二,在"公司治理與誠信責任----《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國際研討會"上,周小川表示,證監會對那些違反誠信,而且違法違規的單位和個人將加大治理力度,情節嚴重的予以行政處罰并公開曝光,觸犯刑律的將依法移交司法部門進行處理。同時證監會將建立董事、監事、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誠信檔案。對違反誠信的上市公司董事、監事,交易所將按照上市規則對其任職資格做出限制。對違反誠信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證監會在受理其報送的材料時將考慮其誠信記錄,以增加其違反誠信的成本。
從這些信息可以看出,管理層對于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還是非常清楚,監管與規范的決心也不小,關鍵是能否達到預期或應有的效果呢?
首先,誠信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相應的行政處罰手段和法律手段作為保證,仍然難以對那些心存僥幸的上市公司及管理者起到足夠的監督作用。比如去年以來上市公司與大股東之間清理資金占用問題,也是取得了不少的"成績"的,許多公司的大股東都承諾一定足額還清,但認真檢查一下還款合同,要么是拖它個三五年,要么就是用一些不知質量如何的爛資產抵償充數。如此做法如果也算是規范監管的成就,無疑是對中小投資者的一種欺騙。
其次,誠信這一詞,從去年股市大跌以后一下子成為社會生活的流行語,甚至今年的"3.15"主題都是"呼喚誠信"。作為一種道德上的制約和壓力,對試圖違規者無疑是一種監督。但是真正誠信的建立光靠"呼吁"、"呼喚"是無力的。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手段還是從制度、法律等方面加大對不誠信的懲罰力度,而不單是提高不誠信的成本。因為成本再高,如果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和收益,還是有人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的。
我們就以近期管理層重點抓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問題為例。雖然管理層對所謂的信息預告制度規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降低市場風險的效果非常看重,而且甚至要考慮將此納入證券法修改的范圍。但是我們不難從業績預報制度實施以來上市公司不斷出現的預告拖延、變臉等問題對業績預告的效果感到懷疑。不客氣地說,業績預報對許多投資者來說,是將原本只有一次的年報風險變成了兩次,而且風險也大為提高。投資者的損失顯然不是上市公司所謂姿態性的道歉和管理層不關痛癢的批評或譴責可以挽回的,不知管理層為什么不對那些屢屢玩花招的上市公司痛下殺手,以警效尤?
中國證券市場最根本的問題也許可以歸結為上市公司治理問題,而且上市公司治理的不規范從信息披露、股東行為、管理層誠信等眾多方面都有尖銳的表現。這也是中國證券市場從不規范走向規范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考驗管理層監管能力與水平的重要標準。我們希望管理層應本著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加強制度、法律監管的建設,不要太多做表面文章。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