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高
記得在2001年9月11日前后,那時正處于華安創新證券投資基金發行期間,搶購開放式基金的人流排成了長隊;上海、杭州、深圳、北京、西安等不少城市出現投資者連夜排隊的場景。然而時移事易,好景不在,隨后發行的幾只開放式基金就陷入了冷場的境地,而近期發行的某只開放式基金居然到了乏人問津的地步。
其實開放式基金應該是一種風險介于國債與股票之間投資品種,從風險程度來看,金邊債券的信用風險基本上不存在,相比之下,證券投資基金凈值經常因證券價格變化而漲跌,其風險度顯然要大于國債。但是由于證券投資基金投資組合分散化,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證券市場的風險。盡管如此,開放式基金的投資風險還是略高于國債,但是大大低于股票投資,符合大多數投資者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取向,十分適合于上班族以及無暇研究證券市場的中、小投資者,也適合于風險承受能力較低但又要獲取穩定收益的投資群體。那么為何開放式基金遭遇尷尬,無人喝彩,筆者認為有以下三點主要原因。
一是基金運作及管理水平與投資者的預期不相符合。原本人們寄希望于通過基金管理公司的“專家理財”為自己獲取穩定的收益,但除了少數一、二只基金外,多數基金并未取得較好的“戰績”,而“基金黑幕”和“銀廣夏事件”使基金管理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其不敢令人恭維的基金業績,使得基金的“專家理財”神話不破自滅。開放式基金都由原來已在市場上運作的基金管理公司發起,操作水準和風格不可能有大的變化,因而希望其管理的開放式基金有良好的表現是不現實的。
二是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的比價和成本問題。目前二級市場上封閉式基金處于折價交易狀態的不在少數,特別是20-30億規模的封閉式基金,市價都在其基金凈值之下;而開放式基金的申購和贖回都按其基金凈值為標準,加上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才能完成,成本比封閉式基金大。譬如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的凈值都是1元,封閉式基金因為折價交易,市價1元都不到,而開放式基金呢,如果要買入加上手續費就要1.01元以上,要贖回的話只有0.99元以下的價,明眼人一算便知道到底哪種基金有比價和成本的優勢。
三是銷售時機不好。開放式基金的投資目標主要是股票、債券,但自去年下半年起,證券市場一路回落、持續低迷,間或有幾次反彈終因不成氣候而又下跌,對人氣打擊之大使得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樂觀預期大打折扣,進而也對開放式基金的前景產生懷疑。另外,有關方面市場營銷意識淡漠,沒有作細致、全面的銷售計劃,宣傳工作不力,造成開放式基金銷售困難。
以上三點問題只要措施得力還是有辦法解決的,特別是前二點問題,基金運作及管理水平可以通過引入競爭機制后,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基金管理人的操作水準,從而最終達到提升基金業績的目的,不辜負投資者的希望;至于開放式基金的買賣成本,那就更好辦了,在開放式基金銷售困難時期,適度降低買賣成本是必要的,最近正在發行的國泰金鷹增長基金認購費已經降為認購金額的1%,這可能是迫于無奈,但畢竟選擇了市場化的費率原則,是一種進步,值得肯定。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