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
有一個門戶網站提供了一份可怕的盈虧報告,即便是在資本市場最善待。COM公司的時候,這樣的報告也實在是令人不安。當然虧損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規模卻是一個不能忽略因素。
酈曉工作室能夠相對容易的掙個三瓜兩棗,而美國在線或者電子港灣的地位則在不斷地強化,似乎也沒有理由替雅虎和亞馬遜過分擔憂。規模做得特別的大,或者相反特別小,都沒有太大的問題。有問題,也有能力,自行予以解決。幾乎所有企業都表現出類似的特性,DOTCOM公司也不例外。
很顯然,當企業的規模是如此之大,就有了對市場的影響力,可以簡單的把公司的內部矛盾外部化。美國在線已經多次提高了她的網路接入價格,每一次的結果都使利潤大幅上揚。現在她有了更多資金投入到購并和研發,結局是她能夠提供差異化更大的服務。其它企業無法競爭,這樣提高網路接入價格的環境更充分了。
當規模小得可憐的時候,邏輯就變得非常簡單。只要工作就有了收入,努力工作就帶來了更多收入。除此以外,沒有更多需要考慮的了。
中等規模的企業存在天然的局限。大規模的企業通常不會主動介入到價格競爭中去,因為她的份額最大,降價的損失最大,除非她的成本相對地低。同樣的小規模的企業也不會有太多興趣參與價格競爭,因為受到供應能力的限制。中等規模的企業則有完全不同的市場理解。一方面,因為已經建立了組織機構,也就是說有一個固定成本需要攤消。另一方面,又缺乏足夠有效的市場影響力。
必須要承認,中等規模企業的的好日子,只是一種偶然。平均每家國有中等規模的企業,贏利只有一兩萬塊錢。當然有一個如何界定的問題,產業間存在很大差異,規模不能以營業額來衡量。有些產業很地域化,比如水泥,中等規模的企業可以活得很好。有一些企業有特殊優勢,比如品牌、經驗,也要另作別論。
在現實中,運行出色的中等規模企業,往往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重構業務。簡單的說就是把可能分包的業務,都轉包出去。它的好處是企業的風險變小了,缺點是企業對業務缺乏駕馭能力。也就是說市場上會出現大量同質的產品和服務。你的供應商往往也同時服務于你的競爭對手。對企業運營者的技巧是一個很大地考驗。
購并不是最佳選擇,購并是唯一的選擇。很多時候,很難替購并找一個高端的,令新聞界滿意的理由,但是購并不需要高端理由。減少了價格競爭,減少了成本開支,還需要更多理由嗎?
我始終認為,對企業形態及運營思路的描述,要比對財務報表的研讀,可以對企業認識得更為清晰。無疑,只有存在一個合理的前提,才能期望一個相應地結果。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