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
中國股市就象一個大醬缸,青菜、蘿卜、豆莢、辣椒固然不失為腌制新鮮泡菜的上好料材,而即使是什么死魚、爛蝦、老菜邦子、霉豆子、酸豆腐之類,只要朝那個缸里一塞,又何嘗不會搖身一變,成為一道美其名曰具有特色風味的佳點名肴呢?中國股市雖然只有十多年的時間,但秉承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中國股市醬缸文化同樣神奇無比,深不可測。
臭豆腐效應是中國股市醬缸文化的一大特色。臭豆腐的特點就是聞聞臭,吃吃香。中國股市最短命的就是績優股,最吃香的卻永遠是垃圾股,特別是自有ST、PT以來,草雞變鳳凰,稻草變金條早已不是太稀罕的事情了。即使是在退市機制啟動的條件下,T金仍然成為比K金含金量更高的一種符號。不僅如此,近年比ST、PT股票更為吃香的當數問題股,一旦某股票傳出被監管部門稽查的信息,它非但不會再象以前那樣單純地進行高臺跳水表演,反而改為更加激蕩人心的蹦極運動。這種摔得越深、蹦得越起的風險動作,給人帶來感官刺激的同時,更帶來了落差更大的炒作空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中國證監會尤其是首席顧問先生一再倡導投資績優藍籌股,但績優藍籌股無論如何也敵不上臭豆腐的誘惑。中國股市幾乎整個地彌漫著臭豆腐的氣息。
咸魚翻身效應是中國股市醬缸文化的又一特色。誰說企業的生命力必須建立在保持持續經營能力的基礎上?誰說資產的重置投資不會產生量的增長,只有增加凈投入才會增加資產的價值總量?中國上市公司的危機重組,不僅一貫蔑視死板的會計準則,也大膽地向傳統的經濟學原理提出了挑戰。神奇的中國上市公司可以不受物質不滅定理的約束,通過剝離不良資產,輕易地實現金蟬脫殼;可以不受公允交易的約束,通過自我交易輕易地搖身一變,脫胎換骨;可以不必進行生產和再生產,僅僅依靠追溯調整和壞帳準備、折舊、各種費用乃至應收應付款項的計提等會計方法,就產生可觀的賬面利潤,如此等等。更神奇的是,為了促成這些重組效應,一些地方可以不惜代價亂開優惠政策的口子,有關部門可以對會計政策造成的追溯調整忽略不計,法院可以不受法律約束特事特判,銀行和國資管理公司可以隨心所欲地大手筆豁免債權,大股東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操縱表決機器剝奪或侵犯其他中小股東的權利,理論界可以無視系統性風險一味呼吁法律法規創新。于是,中國股市演繹了一幕又一幕咸魚翻身的故事。
壞孩子效應也是中國股市醬缸文化的特色之一。常言道,一粒老鼠屎壞掉一鍋粥,一只爛蘋果爛掉一大筐,一個壞孩子帶壞一大片。可是,管理層不知是節儉成癖還是護短心切,在監管上常常只是就事論事地揀出一鍋粥里的老鼠屎,剔除幾個明顯的爛蘋果,對壞孩子不痛不癢地責罵幾句。久而久之,沾過老鼠屎的粥和潰瘍不明顯的蘋果照賣不誤,壞孩子更是越會鬧的越有奶吃。老實人吃虧,幾乎成了中國股市的天經地義。
中國股市醬缸文化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它是一個觀念問題,更是一個制度問題,不僅影響到投資理念,也在一定層面上影響到上市公司治理,影響到市場規則,影響到監管。對于中國股市醬缸文化,我們必須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但作為一種歷史性的文化沉淀,“推倒重來”顯然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它終究需要在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革故鼎新。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