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善高
作者附言:看了新基金發行受阻的消息,感慨頗多,寫此文談談自己的看法
近日傳來新基金發行受阻的消息,基金科瑞因在原定的發行期內認購總量尚不足批準規模30億份的80%,只得無奈地宣布在延長期內采用時間優先原則對法人投資者進行網下配售 ,直至基金在實際募集資金超過基金批準規模的80%,即24億元人民幣后再依法成立。這一消息引來了市場人士的議論,有稱基金發行已進入買方市場的,有稱基金現在也成了圈錢大戶,不一而足。
想想也是,目前二級市場上封閉式基金除了幾只將要分紅的基金外,大多都處于折價交易狀態,還有不少成交價格在1.00元面值以下,市場上投資者要買基金為什么不買“折價基金”,而非要去買面值1.00元賣價卻要1.01元的新基金呢?這明顯違背市場規律,就像你到市場上買同類商品,眼看著低價商品在眼皮底下不買,卻去買那個價高的,世界上還沒有這等“傻瓜”可尋。
過去只說上市公司圈錢,如今基金也緊跟“時代步伐”,2月底配售擴募的基金景業,其單位凈資產只有0.69元不到,但其配售價格卻依然定為1.01元,此種擴募配售價格當然被投資者唾棄,最后只得靠商業保險公司的認購、主承銷商的包銷來完成擴募計劃。無獨有偶,去年基金天華原持有人大量放棄擴募配售的份額,也在當時引發了配售價格和規模確定的討論。
盡管新基金發行遇到了困難,但管理層大力培育包括基金公司在內的機構投資者的決心和計劃是不會改變的,在華夏、南方、華安3只開放式基金于去年相繼問世后,3月底又將發售第四只開放式基金──鵬華行業成長基金。雖然該基金公司對外宣傳調子很高,但這只開放式基金能否成功發行,還是未知數。
有鑒于此,面對新基金發行遭遇尷尬的境地,筆者認為有必要調整發行方式,嘗試以“貼水方式”發行新基金。這種“貼水”發行其實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國債發行中就已實行過,當時因為老百姓金融意識淡薄,國債發行很不順利,政府有關當局采取了“貼水方式”發行國債,事實證明這種“貼水”發行是有效果的。記得
當時100元面值的國債以80元左右的價格出售,到約定期再以100元人民幣償付。
新基金發行完全可以借鑒當初國債的“貼水”發行方式。有人士指出基金發行價是剛性的,這真是滑稽,證券市場是最能夠反映市場經濟價格波動特征的,基金作為證券市場上的一個金融品種,其價格最終還是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決定,任何人為的“剛性”價格,都將受到市場的懲罰,新基金發行受到投資者的冷落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新基金發行采取了“貼水方式”,譬如以當前一年期人民幣市場利率折算成“貼水率”,然后以這個“貼水率”來確定發行價,這樣計算出來的發行價一定在1.00元面值以下。面向市場上全體投資者發行。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到資金后投入證券市場運作。這種“貼水”發行方式同樣適用于開放式基金。
“貼水”發行方式好處在于:1、在目前很多二級市場上的基金都還處于折價甚至面值以下交易的情況下,能夠吸引各類投資者投資購買新基金。2、真正考驗基金管理人的投資水準,因為沒有了溢價收益,迫使基金經理人提高操作水平使自己管理的基金凈值盡快上升。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