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持與社保基金掛鉤已經成為當前股市議論的焦點。這種“掛鉤”的做法,讓大家無法把減持的討論深入進行下去,好象誰要求低價減持,誰就是不關心廣大職工利益。其實解決社保基金缺口可以通過多方面籌資,不能只依靠股市。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思路呢?實際上這是“證券市場為國營企業服務”的延續,從為國企服務到為社保基金籌資,我們的股市已經偏離了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
經濟學家董輔礽指出:
“國有股減持是必要的,但減持不能主要為了充實社保基金,而應側重于降低國有股的比重,進而使國有企業得以從競爭性領域中退出來。國有股減持的收入也不能只用于充實社保基金,如用于償還退出的企業所欠銀行的債務以及安置企業的職工等。”(《國有股管理改革的三個步驟》《證券日報》2001年12月3日)
“中國股市是伴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應運而生的,是作為國企改革中股份制的必然產物,甚至可以看作是國企改革的副產品。基于這樣一種定位,中國股市便產生了奇特的現象:讓經營困難的企業優先上市籌集資金幫助企業脫離苦海,而質地優良的國企則成為上市的次要考慮者。這種邏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看也許是可取的,因為和業績上佳的企業相比,困難企業更需要資金、更需要優先發展。由于社會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配置,這就給市場之后的發展帶來了種種問題!(《用歷史的眼光看股市》2001年12月4日《解放日報》)
我們都知道,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證券市場的功能是通過資本流動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利于最能發揮效益的企業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在資本流動的過程中,效益好的國營企業理所當然地應該得到資金的支持,同時其他類型效益好的企業也應該得到必需的資金。如果把股市的功能說成是為國企服務,甚至只重視股市的籌資功能,而忽略了上市公司應該為社會創造財富、回報股東,那就會把股市當作圈錢的場所。自1990年的“8年以來證券市場為國有企業籌集了3640億的發展資金,使工業類的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降到了46%(《人民日報》1999年6月16日)1999年又為上市公司籌集了773億元。2000年,通過發行新股、增發股份和配股,共募集資金1548.86億元。2001年,共募集資金1192..22億元。
可是我們那些以國有股為主體的上市公司又干了些什么?自95年起業績逐步下降,到98年已有80家公司虧損,99年和2000年中期仍然保持這個記錄,已占全部上市公司數量的10—8%。ST、PT公司有增無減速,一些剛上市一年的公司就虧損。而從99年公布98年業績報告以來,“不分配、不轉贈、配股價XX”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還有些公司配完了股就虧損,被市場人士諷刺為“一配就死”。這種種現象合乎“資源的合理流通與配置”嗎?難道那些虧損公司不是大量地浪費寶貴的社會資金嗎?
難怪一些的經濟學家尖銳地說:“向國有企業傾斜”的方針,使股市成為為國企脫困服務的工具;多數上市公司企業制度不規范,上市只是為了圈錢;高市盈率和低成長性使多數股票缺乏投資價值;操縱市場、內線交易、關聯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吳敬璉評點中國證券市場:不規范就難擔重任》《上海證券報》5月19日)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當我們接觸許多股民的時候,他們說,多年以來我們為國企改革服務,為上市公司服務,為ST公司服務,為PT公司服務,為券商服務,為股評家服務.....,但我們得到了什么?我們只希望上市公司能提高業績,只希望股市能真正實現“三公原則”。聽了這些話,難道不該想一想,我們的大多數上市公司究竟給了股民什么?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對國有股減持與社;饞煦^的做法進行認真的反思:
第一,減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變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這與社;鹁烤褂惺裁幢厝坏挠袡C的關系呢?難道充實了社;,就能改變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嗎?
第二,為了給社;鸲嗷I資,10%的國有股與新股發行捆綁銷售,成為股市下跌的導火線。有人卻說“可口可樂在五星級酒店的客房中就是20元一罐,在超市就是2元一罐。兩種價格都是公平的!爆F在由證券研究機構整理和評估的八類方案中,把“折讓配售方案”,被排在八個方案第一的明顯位置。這個方案的程序是:經股東大會決定先拿出國有股和法人股的一部分,向全體投資者在“全流通的預期”下競價發售,結果產生“全流通價格”。然后再由國有股股東和法人股股東按持股比例拿出一部分,以配股或送股的方式補償流通股股東。這個方案繞來繞去,強調向“全體投資者”競價發售,想方設法讓是不持有這種股票的投資基金和一般法人、戰略投資者都可以參加。實際上一開始是把持有股票的老股東甩在一邊,這種做法公平嗎?
第三,有人說,減持國有股籌集的資金劃歸社;,然后再回到股市,可以增加更多的資金,說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甚至搬用國外證券市場的例子說明這種“模式”,卻忘記了在我們這個不規范的證券市場上只是一廂情愿的想法,在實踐中卻是中石化套住了社;穑苯訐p失達3個億,難道掌管社會性保基金的人真的不知道中石化在香港市場和上海市場的巨大差價存在著風險嗎?在我們的股市上給投資基金優先配售新股時引用“國際慣例”,超常規培育機構投資者時,引用“國際慣例”,宣傳“市場化”時引用“國際慣例”,減持國有股充實社;鹩忠谩皣H慣例”,我們不禁要問“國際慣例”究竟是什么?是不是用得著就拿來,用不著就放在一邊。
最后,要說清楚:我們并不是反對充實社;穑鋵嵣绫;鹂梢杂卸喾N途徑,減持國有股籌集的資金,可以用于充實社;,也可以用于開發大西北。但是把國有股減與充實社會性保基金硬性掛鉤,偏離了減持國有股是為了改變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大方向,則是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閃爍短信--時尚至愛 動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